![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6952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6952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5.2.3 平行线的性质(1) 教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6952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教学过程,平行线的性质一,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设计
课题 | 5.3.1平行线的性质 | ||||||||
课人 |
| 学校 |
| ||||||
版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年级 | 七年级 | ||||||
单元 |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课时 | 第一课时 | ||||||
一、 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能力: (1)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同时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
二、学情分析 | |||||||||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微课等直观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
| |||||||||
三、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定理的应用。
| |||||||||
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 |||||||||
课件、视频、幻灯片、一体机、无线wifi、移动终端、音频、动画、画中画、特写镜头
| |||||||||
五、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 | |||||
知识回顾 |
试问学生: (1)你还记得平行线有哪几条判定吗?
| 学生思考并回答。 | 一体机自定义动画,逐条向学生展示。
|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内容,并为本节课平行线的性质的研究指引方向。 | |||||
激趣导入
| 思考:当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 学生思考
|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 |||||
讲授新知 | 一、平行线的性质一
1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18页探究内容,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2、各小组组长汇报探究结果并总结一下你得到的结论?从而得到平行线的性质一
|
小组合作度量三线八角,并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组长汇报结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 |
用Pad上传图片展示学生的解法,并由学生在图片上勾画讲解。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讲授新知 |
3、通过微课及几何画板向大家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二、平行线的性质二 1、上节课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条判定得到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节课你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一来得出内错角之间的关系吗?
2、请一位同学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二条性质。
三、平行线的性质三 1、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和内错角之间的关系,那么同旁内角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2、请一位同学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
四、复习巩固 1、抢答游戏:展示有关平行线性质的习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
|
观看微课
学生审题并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一名学生白板上书写证明过程,并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后,并请一名学生讲解,再请一名用不同解法的学生讲解。
学生抢答并讲解。 |
微课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性质一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聚光灯向学生展示抢答题目。
|
通过微课能够直观形象地演示菱形的形成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猜想意识、观察、实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抢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讲授新知 | 2、如图,已知直线a平行于b,∠1=50度,求∠2的度数。 五、例题讲解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 ∠B=60度。 (1)求∠C的度数 (2)由已知条件能否求得∠A的度数?
六、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比萨斜塔,∠1=85度,求∠3的度数?
|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并请多名学生讲解。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并请多名学生讲解。
|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利用一体机书写功能,学生与白板交互。
|
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讲授新知 |
(2)AB平行于CD,∠B=142度,求∠C等于多少度?
3、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量出它的度数,不小心撕破了纸,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几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 |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并请多名学生讲解。
|
利用一体机画图功能来画取平行线 |
一题多解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巩固所学新知,通过合作的过程,能更牢的掌握新知。 | |||||
体验收获 |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请值日班长总结获胜小组。
|
学生回答。 伴随音乐学生齐读口诀
值日班长总结,学生掌声祝贺。 |
播放伴奏音乐 | 学生小结,互相补充,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和应用。
培养学生组织能力。 | |||||
布置作业 |
书后习题
|
|
|
给学生留下继续学习的空间和兴趣。 | |||||
六、板书设计 | |||||||||
5.3.1平行线的性质
一、性质一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性质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性质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七、教学反思 | |||||||||
1、本节课我先通过一个微课向学生们演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比较直观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且给学生深刻的印像。
2、在数学中,结论的得出还是需要证明的,问题就上升到证明这个环节,在整个新知生成的过程中,这个猜想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和积极思维状态,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探索发现和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