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课庖丁解牛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1第3课鸿门宴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1单元中华文明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阶2单元主题任务探究学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学案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展开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孔子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和孟子、庄子善用比喻的辩论方法。品味这几篇文章简洁、凝练却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3.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把握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体会儒家以礼乐治国、仁政民本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 |
(教师用书独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
子曰:“以(介词,因为)吾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乎尔(你们),毋吾以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动词,为、做)哉?”
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2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
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千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因(接续)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之,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三年,可使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且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
夫子哂(微笑)之。
请概括段意:写子路第一个述说志和孔子听后的反应。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请概括段意:写冉有述志。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能做……事),愿学焉。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之事,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愿为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
请概括段意:写公西华述志。
“点!尔何如?”
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莫,同“暮”)者,春服(指夹衣)既成(定),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五六人,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风,用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咏(唱歌)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成)点也!”
请概括段意:写曾皙述志,孔子对其予以赞扬。
请概括层意:第二部分(第3~13段),写四个弟子分别对孔子说出自己的志向。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国)也与?”
“安见(怎见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做)之(指诸侯)小,孰能为之大?”
请概括层意:第三部分(第14~21段),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加以评价。
一、读准字音
曾皙(xī) 论语(lún) 摄乎(shè)
比及(bì) 小相(xiànɡ) 铿尔(kēnɡ)
冠者(ɡuàn) 毋吾以也(wú) 夫子哂之(shěn)
以俟君子(sì) 风乎舞雩(yú) 喟然叹曰(kuì)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二、辨识通假
(1)毋吾以也 ( )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
(3)莫春者 ( )
[答案] (1)“以”同“已”,止 (2)“希”同“稀”,稀疏 (3)“莫”同“暮”
三、一词多义
(1)方
(2)如
(3)夫
(4)者
(5)乎
(6)以
[答案] (1)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名词,方形 名词,区域,地方 (2)连词,假如 连词,至于 连词,或者 (3)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下文 代词,那 语助词,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4)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助词,……的人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于 助词,表疑问 (6)介词,因为 动词,做 介词,用 连词,来 介词,用
四、词类活用
(1)如会同,端章甫 ( )
(2)浴乎沂,风乎舞雩 ( )
(3)鼓瑟希 ( )
(4)冠者五六人 ( )
(5)可使有勇 ( )
(6)赤也为之小 ( )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
(8)孰能为之大 ( )
(9)可使足民 (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名词作动词,吹风 (3)名词作动词,弹奏 (4)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5)形容词作名词,勇气 (6)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7)形容词作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8)形容词作名词,大相 (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五、古今异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天。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儿童。
[答案] (1)指很短的时间。(2)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六、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何以哉?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之以师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异乎三子者之撰。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浴乎沂,风乎舞雩。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使有勇。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句 不了解我!
(2)宾语前置句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状语后置句 有军队来攻打它。
(4)状语后置句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5)状语后置句 在沂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6)省略句 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自己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自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春秋末期,周朝的统治已经崩溃,诸侯争战不已,社会动荡不安。不仅周天子无法主持天下的礼乐征伐大事,就是一些诸侯国,大权也不一定掌握在国君手里,有实力的卿、大夫把持国政,甚至“陪臣(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孔子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孔子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攻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缓和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孔子的这篇与学生的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论语》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它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宋代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本文通过孔子与四位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答案] ①非诸侯而何 ②吾与点也
任务探究一 意趣各异,志向远大
——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任务导引]
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写出了四个学生各自的志向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和分析。
[任务设计]
1.四位弟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结合每个人的谈话方式说说他们的性格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有勇气并懂得行事准则。侧重于强国。可见他是个有抱负、有自信,却鲁莽、轻率之人。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办到。侧重于富民。可见他性格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朝见天子时担任一个“小相”。侧重于以礼治邦。可见他是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之人。
曾皙却刻画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可见他的性格是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2.请简析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子路侧重强国(有勇知方),冉有侧重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三个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述志的内容,孔子赞成子路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故哂之。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其实他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3.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点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趣,同时,也暗含着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任务探究二 辞约义富,形象生动
——鉴赏作品的艺术
[任务导引]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学习时要注意品鉴。
[任务设计]
4.请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形象。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做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也是一个有抱负,但又比较苦闷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做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平时我们景仰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如何刻画孔子的四位学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出现的孔子的四位学生,性格各异。孔子话语刚停,子路便“率尔而对”,迫不及待中可见其直率刚正,遇事轻率、急躁和自负的特点。冉有的敦厚、谦虚,公西华的谦恭、温厚,曾皙的放达、洒脱和自得,在文章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冉有和公西华这两个人物,性格相近,但从语言的描绘中又能辨析出他们的微小差别。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尺幅之内,就有如此多个鲜活灵动的人物,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6.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②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蔓不枝,表现力较强。③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性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导学案,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学案,共8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及答案,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