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二战后的一幅政治漫画,1960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实际上()
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2.下图是二战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对漫画最准确的信息解读是战后美苏两国()A.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B.共同分享世界主宰权C.以冷战形式进行对抗D.争夺重点地区在亚洲3.有学者认为“以全球化的视野来俯瞰,我们看到,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它们都不出预料地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这里西方世界的“国际援助计划”()
A.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B.有助于美国控制西欧
C.冲击了华沙条约组织D.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4.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事件最终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这体现了()
A.柏林从此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B.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
C.美苏冷战对峙期间的紧张状况D.美国对西欧控制能力开始下降5.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A.AB.BC.CD.D6.“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B.“柏林墙”事件
C.越南战争D.古巴导弹危机7.1960年赫鲁晓夫应邀访法。戴高乐在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和表示同苏联共同建设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的设想。戴高乐还密切了同东欧国家的关系,并不顾美国的意见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
C.法国的实力能与美国抗衡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8.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反映了()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9.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使美苏冷战格局基本结束B.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
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是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10.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其前提是苏联()
A.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试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C.对美国不断退让和妥协D.政治改革过于激进和西化11.《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让戈尔巴乔夫在国际关系史上获得了一席之地,而££££则使他(戈尔巴乔夫)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中££££应为()
A.华约解散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经济改革
12.当今世界,一方面出现朝韩对话和东西德合并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出现中东局势继续恶化和科索沃宣布独立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结束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C.地区动荡加剧D.世界和平趋势加强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答案DCBBCDDDCCBA 1.【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46年”,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A;B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的分歧日益扩大;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看出C项表述错误,因此选D。2.【答案】C【解析】漫画体现了美苏的拳头垂打在欧洲,不能体现在全球争夺霸权,也不能反映争夺重点在亚洲,A、D两项错误,排除;漫画体现的是对抗而不是分享,排除B项。3.【答案】B【解析】根据“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结合所学,1947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同时,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故B正确;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华沙条约组织是军事政治集团,与“达到了振兴经济的目的”无关,排除C;D不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作用,排除。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来看,美苏对抗激烈;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双方又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所以在美苏冷战期间对抗与妥协并存,双方尽管对抗激烈,但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答案为B项。二战结束时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已经造成柏林的分裂,排除A项;C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从最终结果上来看,也有妥协,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5.【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格局形成,1991年两极格局瓦解,故选C。6.【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的“纽约”、“俄国人的原子弹”、“哈瓦那”等关键词,描述的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过程中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这是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的,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这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7.【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在1960年,与苏联关系密切,并提出“大欧洲”设想,还“不顾美国的意见”,可见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D项正确。A、C两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选D。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社论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国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的政策。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法国末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项排除;材科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但资本主义阵营尚未解体,C项错误;法国奉行独立外交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D项正确。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美苏冷战格局基本结束的是苏联解体,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但不能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状况,故D选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材料”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反映了当时苏联在美苏争霸当中处于劣势,对美国退让和妥协,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关系,不是中苏关系,故A排除;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试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不是1985年以后,故B排除;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他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故D排除。1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冷战的和平而迅速的终结”、“戈尔巴乔夫”,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12.【答案】A【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整体走向缓和的同时,地区性的矛盾开始凸显,故题中所说两种相反的现象出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花刺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