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七答案(湘教版通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6750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七答案(湘教版通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6750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湘教版通用共10套含详解)
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七答案(湘教版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七答案(湘教版通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预测试卷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②圏层的顶部和①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A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位于图中②圈层的上部,B正确;③为外核,呈液态状态,相对于地壳与地幔物质状态有变化,C错误;④为内核,呈固态,地震波能在固体中传播,D错误。故选B。2. C 根据材料,宝石矿床成矿基本条件之是“地幔上部的岩浆提供物质基础”,软流 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位于图中②圈层的上部,A错误;材料“深切至上地幔的深大断裂为岩浆的快速上升提供通道”中的深大断裂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B错误;深切断裂通道有利于矿物快速冷却结晶,C正确;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是宝石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之ー,不是宝石矿床形成之后才发生的,D错误。故选C。3. B 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冰洞的形成影响主要有:地处背阴坡,气温较低,水汽蒸发量小,空气中水汽不应充足,A错误;山峦叠嶂,山体陡峭,使夏季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因受到层层阻挡,加之洞口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对冰洞的影响甚为微小;冬季强劲凛冽的西北风,自蒙古高原长驱直下,对冰洞的影响非常巨大,B正确;洞体之外覆盖的巨厚的石灰岩层和黄土堆积物,则成为阻碍洞内外热交换的有效屏障,类似于在盛放冰棒的箱子外面覆盖厚厚的棉被的道理一样,棉被成为了有效的绝热层,CD错误。故选B。
4. D 冰洞洞口狭小且朝上、呈落水洞式样。冬季洞外温度低(根据县城温度结合海拔、山区等因素,可推算洞外温度可达-20℃左右),洞内温度较高,相对气流上行,在洞口处遇冷空气凝结,出现冰冻现象,C错误;在夏天,洞外温度高,洞内的温度低,气流不交换。冬季昼夜温差越大,内外气流交换越强,但夏季不论白天、晚上洞外温度均高于洞内,夏季内外气流不交换,D正确。综上所述,白天或夜晚的情况要结合冬夏季来说,没有季节就说白天或夜晚气流运动状况是错误的,AB错误。故选D。 5. A宁武冰洞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产物。冰洞洞体的形成,冰体的产生和冰体长期不化的原因等,都无不与该区气候环境演化息息相关。宁武冰洞是该区以至整个华北地区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因此对宁武冰洞的进一步调查研究,为分析和预测该区及华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重要实际资料,A正确;根据材料“据科学考察发现,宁武冰洞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300万年,冰洞内气温保持在-4℃左右,保存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冰体”可知,该冰洞内没有体现人类活动的痕迹,没办法研究人类活动的发展,B错误;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没有办法研究地壳运动的历史,C错误;第四纪冰川以来,不是煤炭资源的形成时期,没有办法研究煤炭资源的形成。D错误。故选A。 6. D 由材料信息“末次冰期该区域地表形态经历了湖积平原到切割平原再到湖积平原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平面的升降直接影响河湖水的流动,海平面上升以后,顶托作用加强,使得河湖水的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积,形成湖积平原;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下降,河湖水位下降,则湖底出露,此时主要变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在流水侵蚀下湖底沉积物被切割成高低不平的形状,形成切割平原;而后河湖水位上升,低地和湖盆被没淹,主要变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湖盆接收泥沙沉积,形成和缓的湖积平原;所以图示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中,海平面可能先升后降再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7. C 由材料信息“末次冰期长江中游江汉一洞庭盆地河湖水位反复升降过程影响了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变”可知,营造图示区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因为长江中游江汉一洞庭盆地河湖水位的反复升降,即与河湖水有关,C正确。与构造运动、 海水、 冰川作用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8. B 由材料信息“末次冰期该区域地表形态经历了湖积平原到切割平原再到湖积平原的演变过程末次冰期该区域地表形态经历了湖积平原到切割平原再到湖积平原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水的顶托能力,从而影响河湖水位的升降”可知,海平面的升降直接影响河湖水的流动,海平面上升以后,顶托作用加强,使得河湖水的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积,河湖水位上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9. B 由图可知,我国净流入人口最多的是浙江杭州和宁波,但不是流入量,故A错;材料中陈述人口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所以人口流入将带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故B正确;图中显示人口净流出城市中东部城市居多,故C错;图中净流出人口最多的是北京,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属于特大城市,故D错。故选B。10. C 图中显示浙江杭州净流入人口数值最大,证明需要的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且杭州产业大多以轻工业为主,金融业是高新技术人才,因此A错;广东佛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工厂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且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所以佛山流入量大的原因不是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故B错;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属于特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故国家采取政策分散人口,故C对;山东临沂人口流出是因为,当地产业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就业需求,并不是产业转移,今年来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反而转移向山东,带动山东的经济和就业,故D错。故选C。11. D 读图可知,坡位与土壤厚度的关系是随坡位升高,土壤厚度先下降后升高;岩石裸露率在坡顶最高,土壤厚度在上坡最薄;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坡顶的坡位最高,土壤厚度不是最小的,A错误;坡顶的岩石裸露率最高,但上坡的土壤厚度最小,B错误;上坡比坡顶的坡位低,但土壤厚度要小些,C错误;读图可知,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所以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D正确。故选D。12. B 读图可知,上坡的坡度最大,且土壤厚度是最薄,种植玉米会加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造成的石漠化是最严重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3. A 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需要更大的土地,自然会选择土地富裕、地价较低的地区。老城区土地紧张、地价昂贵,迫使企业向土地资源更富裕、地价更低的新城区扩散。A正确,故选A。 14. D 本题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数字产业发展并不能缓解城市拥挤的压力,A错误。产业发展都会占用土地、消耗资源,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错误。人口密度影响因素众多,C错误。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数字企业,并催生大量相关数字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成为城市新兴的支柱产业,这会提升城市在数字领域的服务等级,D正确。故选D。15.C 据材料,科研团队是沿着纬度梯度达900公里的范围取样,即沿着南北方向纬度跨度约8个纬度来取样,因此只能在东西两侧,但是青藏高原西侧主要在我国边境地区,取样难度大,而东部取样难度相对较小,故选C。16.D 据材料最后一句可知,山生柳灌木线主要受夏季均温驱动和夏季水分限制,当夏季均温位于5℃-8.5℃,受气温驱动,高于8.5℃时,受水分限制,主要是因为继续升温会导致水分亏缺,影响山生柳灌木线上升速率,故D项正确。从科学严谨的角度考虑,A项、B项和C均未指明是夏季,与题意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 (16分)(1)该村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廉价;国家加大对该村的扶贫力度,政策支持;农林专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推动该村大棚经济的发展;可发挥庭院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势,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投资少,成本回收周期短;经营方式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投资风险较小;生产规模小,适宜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可充分消纳闲散劳动力和业余时间(6分)。 (2)夏季。理由:双孢蘑菇在13℃~18℃是其出菇的最适宜温度,我国南方纬度低,夏季气温高,不适合当地双孢蘑菇生产,本地供应减少;宁夏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南方地区低,适宜双孢蘑菇出菇,因此每年最适宜销往我国南方市场的时间主要在夏季。(5分) (3)双孢蘑菇喜暗光,宁夏地区晴天多,光照强,半地下式菇棚把菇棚半隐藏在地面以下,可以减少太阳辐射,改造光照条件;13℃~18℃是双孢蘑菇出菇的最适宜温度,宁夏夏季地下气温低于地表气温,半地下式菇棚可以将温度调整至双孢蘑菇出菇适宜的温度;半地式菇棚能够有效控制大棚内空气湿度,有利于双孢蘑菇出菇;戈壁地区,地表多风沙活动,半地下式菇棚可降低风沙活动的危害。(5分) 18.(16分)(1)(6分) 与甲地相比:遗址区为山地(或海拔较高),山谷向西开口(2分);盛行西风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2分);降水频率较高,降水量较大,降雪比例较高(2分)。(2)(4分) 早期河流流速快,上游砾石被搬运到此处(1分);中期河流落差减小,流速降低,河水搬运粉砂沉积在此处(1分);后期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1分);最后受坡面径流、重力作用,风化物堆积(1分)。(3)(6分) 靠近河流,有充足水源(1分);海拔较高,利于排水防洪(1分);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较为温暖(1分);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分布范围较广,有利于早期人类耕作(1分);坡度较为平缓,有利于形成大型聚落(1分);农业较为发达,人口多(1分)。 19.(10分)(1)夏季风影响,降水多;西部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快;东部地形平坦,排水速度慢;城市大量路面硬化,排水系统建设落后,下渗速度慢。(4分) (2)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农业科技投入增加,良种培育。(3分) (3)加强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修建防水堤坝;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及时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组织排水降渍(或者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通畅)。(3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題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 (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竹山村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分);竹山村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距风凰古城较近,地域组合好(2分);周边有交通线相连,交通便利(2分);距周边客源市场距离较近(2分)。(任答3点给6分)(2):増加就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2分);保护、传承和复兴了传统文化(2分);増强与外部沟通,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善居民精神风貌(2分)。(任答2点给4分) 21. (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来源∶重金属矿床的开发冶炼,建材、冶金等工矿业的直接排污;大气中重金属降尘;农业中的污水灌溉、化肥使用;重金属富集区的岩石风化等。(任答2点,4分)防治措施∶进行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进行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完善农作物种植管理制度,倡导农业清洁生产种植理念;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土壤进行整治;严格监督工业达标排污,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灌溉、合理施用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净化能力等。(任答2点4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一答案(湘教版通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五答案(湘教版通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地理高考三轮复习模拟试卷十答案(湘教版通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