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单选题
1.据此,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约4500千米即可到达日本(实际的直线距离近2万千米),航行约6300千米可到达中国。材料反映了()
A.哥伦布的依据和总的计算是错误的 B.以当时的航海条件他是不敢冒险的
C.历史的偶然性促成了哥伦布的壮举 D.基督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
2.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商业资本发达 B.地理位置优越 C.王室大力支持 D.金银需求量大
3.“香料”一词在拉丁语中原意指贵重但量小的物品,一度与黄金等价,远非平民可以消费,但是15世纪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香料产量大增
B.庄园制度的解体
C.世界贸易的新发展
D.消费观念的变化
4.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一块纪念碑,纪念碑一面纪念酋长拉普拉普这位土著英雄,另一面则纪念了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麦哲伦船队的主要贡献是()
A.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
B.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
C.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D.开辟到达印度新航线
5.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
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
6.1405年到1433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半个多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渡过大西洋沿美洲大陆绕过南美大陆南端进入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东西方远航反映了()
A.经济发展有利于中西远航 B.同样的社会需求促进东西交往
C.突破传统形态的交流需求 D.更多了解世界的梦想推动远航
7.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8.14、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很大,但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A.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打破奥斯曼帝国的垄断
C.重新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向海外传播基督
9.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10.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①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
②加强了大陆与大洋间的直接联系
③形成了“三角贸易”商业圈
④推动了哥伦布的跨洋航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约4500千米即可到达日本(实际的直线距离近2万千米),航行约6300千米可到达中国”,正是由于哥伦布的计算错误,才使他发现了“新大陆”,故选C项;哥伦布的依据和计算错误,是材料陈述的一种历史现象,排除A项;当时欧洲的航海家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哥伦布为传播基督教而进行航海,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结合所学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集中物力、财力支持远洋航行,故C项正确;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业资本不发达,故A项错误;地理位置优越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金银需求量大是当时整个西欧社会发展的情况,并不局限于西、葡两国,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庄园制度的解体与香料的价格下降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有了新发展,亚洲与欧洲贸易联系加强,香料大量进入欧洲市场,带来价格的下降,“平民可以消费”,故C项正确;消费观念的变化并不会直接带来香料价格的下降,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1521年,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船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选C项。迪亚士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故排除A项。哥伦布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故排除B项。达•伽马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故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占领印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控制印度王室,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中西远航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故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等,而西方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取财富,故B项错误;明朝郑和远航并未突破传统形态,故C项错误;明朝郑和远航并不是为了了解世界,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材料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不同,是因为受到主观立场影响,因此不够全面理性,故选D项;材料中的不同认识受到主观立场影响,不是随着时代而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不同文明的交融,但不能推断是主流,排除B项;材料中认识的不同受主观立场影响,与史料的完善无关,排除C项。
8.【答案】C
【解析】题干没有提及中西贸易问题,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是阻断贸易,而不是垄断贸易,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葡萄牙为了重新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开始开辟新航路,故C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基督教的因素,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人性的启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B项正确;“但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都是唯利是图,故C项错误;材料有反映商人的诚实,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可知拓展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故①正确;由材料“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可知加强了陆地与大洋之间的联系,故②正确;“三角贸易”与“北冰洋”无关,故③错误;1492年,哥伦布率3艘帆船起锚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1)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社会财富的需求,以及受到伊比利亚国家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英法荷等国家也纷纷展开新航路的寻找活动;早期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也为英法荷等国寻找新航路提供了条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大西洋贸易新航线,故英法荷等国只能转向北冰洋、南半球等地区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发现了一些新岛屿,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注视: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等地的新路,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对抗: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解析】第(1)问,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如“寻金热”“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社会基础的广泛性”等,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来进行总结。
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航线的背景(受到早期新航路开辟的刺激等)、方向、成就、意义等方面来简述。
第(3)问,注意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从殖民者和被殖民者角度分析说明。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