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七水和溶液练习
展开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浓盐酸
2.[2017·平谷一模]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3.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D.加食盐水
4.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中的水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吸附 D.静置沉淀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6.现代教室中安装有白板,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墨水的溶剂常常是( )
A.水 B.酒精 C.食盐水 D.植物油
7.家庭生活中烧开水时,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 )
A.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B.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C.水与壶发生了化学反应 D.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强
8.图K7-1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图K7-1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9.[2016·东城一模] 图K7-2是电解水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7-2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0.[2017·朝阳二模] 野外生存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A.融化冰雪,煮沸后使用
B.收集雨水,煮沸后使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使用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使用
11.[2016·延庆一模] 某温度时,将20 g KNO3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12.[2017·西城二模]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7-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7-3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升高,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20 ℃和40 ℃的两份硝酸钾溶液所含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1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
13.如图K7-4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7-4
A.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C.甲和乙都是微溶于水的物质
D.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14.2017年4月22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入太空和“天空二号”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 ℃时,将4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得到104 g溶液
C.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5.[2016·朝阳一模] 如图K7-5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K7-5
A.P点表示t1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
D.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其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6.[2016·通州一模]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图K7-6及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图K7-6
(2)图乙是实验室电解水实验的操作示意图。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6·通州期末]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图K7-7所示。
图K7-7
(1)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__。
(2)二氧化氯是一种杀菌剂,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上述步骤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8.[2017·平谷一模] 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图K7-8是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
图K7-8
(1)操作①中,需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2)用图①装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B.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C.先称量一个小烧杯质量,再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后称量总质量
图K7-9
(3)操作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量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如图K7-9所示(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在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的硝酸钾固体,获得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拓展提升
1.[2017·顺义一模] 用如图K7-10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各组物质中,能使U形管内a端液面上升的是( )
图K7-10
A.硝酸铵和水 B.镁条和稀盐酸
C.生石灰和水 D.氢氧化钠和水
2.[2017·东城一模]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7-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7-11
A.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乙>甲>丙
B.20 ℃时,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 g
C.分别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乙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3.[2017·北京] 25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K7-12
(1)①中溶液的质量为( )
A.10 g B.90 g C.100 g D.110 g
(2)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3)能将不饱和KCl溶液变为饱和KCl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水
C.加KCl固体 D.倒出部分溶液
(4)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6% B.29% C.35% D.40%
4.[2016·北京]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病不能进食者,可以通过静脉滴注葡萄糖、脂肪乳等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
图K7-13
(1)如图K7-13是250 mL 10%的葡萄糖注射液,某同学认为10%是指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
(2)1 g葡萄糖能提供约4 千卡的能量,这袋葡萄糖注射液能为人体提供的能量约是________千卡。体重50 kg的成人每天需要的能量约2000千卡,若50%的能量由葡萄糖提供,则需要该规格的葡萄糖注射液的袋数是________。
6.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一]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二]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二] 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___(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二]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和食盐,每10 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冰糖保持为块状,其余冰糖和食盐研磨为粉末状,按表设计进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其中第________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该设计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后再进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第三组实验发现:冰糖全部溶解,食盐有部分剩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A 2.C 3.C 4.B 5.A
6.B [解析] 用白板笔写字时能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是因为其所用的墨水的溶剂是酒精。
7.B [解析]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8.B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使其燃烧。
9.C [解析]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实验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10.D 11.D
12.C [解析] 由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若溶液的组成不变,则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0 ℃和40 ℃的两份硝酸钾溶液,没有说溶液的质量,也没有说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含溶质质量可能相等;1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eq \f(20 g,100 g+20 g)×100%≈16.7%,小于21%。
13.A 14.C 15.D
16.(1)AB (2)H2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打开活塞,看到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支持燃烧
17.(1)过滤 (2)ClO2 (3)③④
18.(1)10 (2)C
(3)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 偏小
[解析]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100 g×10%=10 g。(2)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3)仰视会使水的量取结果偏大,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会偏小。
19.(1)高锰酸钾 (2)D
(3)降温 饱和 65.8
[解析] 根据溶解度表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拓展提升|
1.A [解析] 硝酸铵遇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a端液面上升;镁条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放热,导致瓶内压强变大,a端液面下降;生石灰遇水放热,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大,a端液面下降;氢氧化钠固体遇水放热,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大,a端液面下降。
2.D [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根据溶解度曲线,20 ℃时,甲的溶解度是40 g,意味着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甲,因此5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所以将30 g甲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 g;分别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由于没有给出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得出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分别将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甲、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所以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3.(1)D (2)D (3)C (4)A
[解析] (1)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100 g水中加入10 g KCl未达到饱和,可以完全溶解,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g+10 g=110 g。(2)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加入40 g KCl不能完全溶解,剩余5 g。(3)结合溶解度曲线图,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由不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化,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方法来实现。(4)结合溶解度曲线图,25 ℃时KCl的溶解度约为35 g,所以加入40 g KCl不能完全溶解,只能溶解35 g,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eq \f(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可得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35 g,135 g)×100%≈26%。
4.(1)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5.(1)不正确 (2)100 10
6.(1)紫红
(2)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
(3)微 (4)碘的汽油溶液 强
(5)①不分层 ②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性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
[解析] (2)KMnO4溶液与汽油互不相溶,所以会出现分层现象。(3)由②中的“淡黄色”可知碘微溶于水。(4)由③中出现“紫红色”,比②中的“淡黄色”颜色深,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5)①由于碘易溶于酒精,水与酒精又能互溶,所以将[实验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不分层;②由[实验二]可知,由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远远大于碘在水的中溶解性,所以可用汽油从稀碘水中提取碘,若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也必须具备类似的溶解性特点。
7.(1)溶质种类 溶剂种类 温度 溶质形态
溶质形态
(2)对比法 一 温度与溶剂种类两个因素不同 80 ℃ 20 ℃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20 ℃时,在水中冰糖比食盐的溶解性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实验
步骤
步骤1
步骤2
实验
操作
图示
实验
操作
及现
象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3)由②所示现象可知:碘________(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4)③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____(填“强”或“弱”)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
80 ℃
20 ℃
20 ℃
20 ℃
20 ℃
溶质种类
冰糖粉末
冰糖粉末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粉末
食盐粉末
溶质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7水和溶液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考化学总复习三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训练07水和溶液练习,共7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十二化学物质与降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十二化学物质与降练习,共3页。
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十四气体的制取与净化练习: 这是一份北京专版中考化学基础复习课时训练十四气体的制取与净化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KMnO4 不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