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下8.2《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6672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五下8.2《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6672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五下8.2《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6672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以旧引新,探究新知,巩固拓展,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这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矛盾冲突。
课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依托旧知,突破重点。
通过与所学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以及观察,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作业纸、直尺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以旧引新。(5分钟)
1.说一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读统计图。
课件出示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思考:(1)你从两幅统计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回想学过的知识,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选代表汇报。
汇报结果:(1)画出纵轴和横轴;(2)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3)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4)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5)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
2.观察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小组内讨论、交流。
(1)交流、汇报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
(2)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并能够在组内解决。
1.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如果我们想比较两地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2)课件出示4月7~10日我国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3.根据统计图解决教材84页对应的问题。
4.引导学生再次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1)观察两幅统计图,明确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示更容易比较。
(2)小组合作探究,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2.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小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后全班汇报,重点明确图例的作用。
3.结合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4.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再一次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阳光水果超市2012年每月
收入和支出情况统计图
(1)(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少。
(2)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3)全年实际收入( )万元。
(4)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拓展。(10分钟)
1.完成教材84页下面例题。
2.完成教材85页1题。
(1)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1.学生观察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交流获取的信息。
2.(1)观察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
(2)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如2006年患龋齿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2012年患龋齿的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下面是某啤酒场2009年至2012年啤酒产量情况统计图。
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____统计表
/万吨
项目
2009
2010
2011
2012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
的百分数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1)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仅可以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2)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以旧引新。(5分钟)
1.说一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2.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绘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引入新课。
1.小组内讨论、交流,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2.回顾学过的知识,想想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不同的图例来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 )。
(3)根据( )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 )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 ),并标出图例。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观察教材85页“试一试”中的表格,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讨论: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示2012年上半年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气温比较合适?
(3)组织学生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2.引导学生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3.组织学生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个问题。
1.(1)观察表格,获取信息,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探究表示两组数据的方法,明确: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3)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选代表汇报。
(4)交流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①确定好图例。
②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③准确描点。
④正确连线。
2.观察制作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信息,小组之间交流后汇报。
3.结合教材85页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2.我们在制图时要根据需要做出选择:
(1)(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2)(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3)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情况,应选用( )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4)表示一年中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拓展。(10分钟)
1.完成教材86页2题。
2.完成教材86页3题。
1.独立完成统计图,然后根据绘制好的统计图获取信息,并在小组内交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估测。
2.观察统计图,然后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在全班汇报交流。
3.少先队要组织一次活动,计划从野炊、放风筝、爬山、采集标本四项活动中选择一项,作为活动内容。
(1)请你设计一个调查表,分别调查你所在班级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2)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五年级____班同学最喜欢的
活动情况统计图
年____月____日
观察统计图,你认为选择哪项活动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2)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图例→确定间隔→描点→连续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上册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我的目标,我的研究,组内过关,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8 数学广角——优化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巩固应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优秀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