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讲义学案通用版【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3 考点3 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3 考点3 海洋资源与国家安全学案,共8页。
(2020·全国文综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高考考查内容]
[设问分析]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岛上淡、咸水界线是岛屿淡水与海洋咸水相互平衡的结果,岛内地下淡水依靠大气降水补充,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雨水得到充分稳定的下渗,有利于岛内地下淡水区稳定;如果降水季节变化大就会导致淡、咸水失去平衡,一旦降水量少,海水入侵,界线向岛内退缩,甚至淡水消失;岛屿宽度不足,两侧的海水入侵严重,会挤占淡水空间,所以选B。第2题,人工岛一般面积不大,接受的大气降水数量较少,蓄水量有限,一旦开采使用,大气降水很难及时补充,无法保证淡水资源的稳定存在,所以不能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来源。
1.海洋资源的分类及利用
2.不同海洋开发类型选址的分析思路
考向1 通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考查“综合思维”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水产养殖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以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养殖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深海养殖技术成为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措施。完成1~3题。
1.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海产品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 )
A.饵料来源丰富,水产品生长速度快
B.深海水质好,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好
C.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域广阔
D.受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产品口感好
2.为减轻远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
①平台建造成本 ②自动运作水平 ③海洋恶劣天气 ④海底复杂地形 ⑤平台结构强度 ⑥水体净化系统
A.②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3.当前影响我国深海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海洋环境 B.市场需求
C.养殖空间 D.生产成本
答案 1.B 2.B 3.D
解析 第1题,浅海养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海水污染严重,与之相比,深海养殖的水质好,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好。故B正确。第2题,远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海风、海水腐蚀、和海洋恶劣天气等,所以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自动运作水平、海洋恶劣天气、平台结构强度等。故B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以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深海养殖技术成为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措施。说明我国深海开发的技术并不先进,从国外进口设备价格高,生产成本高,因而限制了我国深海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故D正确。
考向2 通过“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目前,我国南海人工岛多建造在珊瑚礁上。南海珊瑚礁普遍存在上土下岩二元地质结构(上层为碎屑沉积物,下层为礁灰岩,礁灰岩岩体结构保留了原生生物骨架中的孔隙),其形成与末次冰期和间冰期的海平面升降有关。上层碎屑沉积层渗透性小于下层礁灰岩。由于存在渗透差异,在降水入渗作用下,形成了中间厚、边缘薄的淡水透镜体。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对岛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下图为永暑礁西南礁坪浅层结构示意图。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分析珊瑚礁形成上土下岩二元地质结构的过程。(4分)
(2)分析碎屑沉积物的渗透性比礁灰岩低的原因。(6分)
(3)说明该岛透镜体淡水层存在的主要意义。(2分)
答案 (1)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珊瑚礁暴露在海平面以上,受雨水和风浪的侵蚀(溶蚀)作用和风化作用;间冰期,海平面上升,水下继续接受沉积,形成新的沉积层(松散的碎屑沉积层),侵蚀面以下为之前形成的礁灰岩。
(2)礁灰岩岩体结构保留了原生生物骨架中的孔隙,并且在礁灰岩暴露时期,经历了溶蚀作用;溶蚀孔洞发育,孔隙率高,渗透性大;碎屑沉积层颗粒物空隙小,渗透性小。
(3)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保证人工岛生活和生态用水,改善人工岛居住条件,有利于生态建设。
考点练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见下图),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1~3题。
1.连接上海南汇新城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2.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3.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主跨”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答案 1.C 2.C 3.D
解析 第1题,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新城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从事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第2题,杭州湾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可以使潮流通过面积达到最大,减少潮流对桥墩的冲击,确保大桥的安全。第3题,从题目中苏通大桥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可以看出,苏通大桥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其坚固性和安全性,这样设计有利于抵御台风侵袭。
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读图,回答4~6题。
4.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 )
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
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
C.江苏东部盐城大纵湖
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
5.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 )
A.受天气影响小 B.受地域的影响小
C.电站建造成本低 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
6.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 )
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
C.有众多的内陆湖
D.有漫长的海岸线
答案 4.C 5.A 6.D
解析 第4题,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盐城大纵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渗入,C对。第5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海洋渗透能技术难度较大,不便于操作。第6题,我国海岸线漫长,发展海洋渗透能的自然条件优越,D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天然优势;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海洋渗透能的利用需有充足的淡水,有众多的内陆湖不是其优势。
7.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面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航运与贸易中心的地位。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在横沙岛东面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4分)
(2)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该区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6分)
(3)分析该地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8分)
(4)有专家对该填海造陆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上海已经建设了深水港与自贸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请从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就该问题提出改进意见。(6分)
答案 (1)地处长江口,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作用强;水域相对较浅,利于填海造陆。
(2)该地控江踞海,可开发面积大;地价低;航运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服务业发达。
(3)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的人口压力;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上海城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等。
(4)问题: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影响长江口的河口环境;位于横沙岛的东部,缺乏陆上联系,交通不便等。
改进意见:调整规划,错位发展,防止功能定位重叠;区域开发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的同时保护好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不便的局面等。必备知识
①水循环原理;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③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文字信息:人工岛主要是“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而成,说明人工岛具备透水性,利于下渗。
②图像信息:人工岛较为狭长,面积有限;岛上淡/咸水界线是岛屿淡水与海洋咸水相互平衡的结果;地下淡水多为潜水,埋藏深度浅,取水难度较小,储量较少,开采利用周期比较短。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说明形成并保持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具备的条件;说出人工岛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的主要原因。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
①要素综合:说明地形地质、气候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②地方综合:解释人工岛地下淡水资源不能广泛利用的原因。
核心价值
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1题
“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就是在人工岛具备透水性的基础上,挖掘图像对“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呈现的信息,如从人工岛所处区域应具备的气候特征、岛的长度、宽度等推知答案。
第2题
本题就是分析人工岛地下淡水的特点。
分类
利用举例
海洋物质资源
海洋非生物资源
海水
资源
海水本身资源
冷却用水、盐土农业灌溉、海水养殖、海水淡化
海水中溶解物质资源
晒盐,提取钾、镁、铀、锂等元素
海洋矿产资源
海底石油、天然气
产量占世界油气产量的近1/3,储量是陆地的40%
滨海砂矿
冶金、建材、化工和工艺的金属和非金属砂矿
海底煤矿
陆地煤矿的重要补充
大洋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
锰、镍、钴、镉、金等多种陆上稀缺的金属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植物资源
食物、药物、化工原料、饲料、肥料、生态保护
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
食物、饲料、饵料
海洋脊椎动物资源
食物、科学研究、旅游观光、军事
海洋空间资源
海岸空间资源
用于运输、工农业、城镇、旅游、科教等
海面空间资源
可建设人工岛屿、海上机场、工厂和城市等
水体空间资源
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观光旅游、体育运动和人工渔场等
海底空间资源
海底隧道、海底居住、通信线缆、运输管道、倾废场所
海洋能源
海洋潮汐能
均可通过技术手段被转化为电能,是不枯竭的无污染能源,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洋波浪能
潮流/海洋能
海水温差能
海水盐度差能
开发类型
选址条件分析
海水制盐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强,平均风速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的区域
砂矿开采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小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限制条件少,后方基地近的区域
海水养殖增殖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的区域
滨海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的区域
海港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能满足港池及航道建设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冬季结冰期短;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的区域
海洋油气田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的区域
旅游区
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类型丰富,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组合状况好的区域
港口城市建设
有深水港;淡水资源丰富;尽可能靠近大型矿区;拥有发达的沿海工业、旅游业和交通便利的区域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3 考点2 耕地与粮食安全学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3 考点1 能源安全学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3 考点3 海水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