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东山县东山县文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变得越来越热的是
A. 寒冷的冬天,两手互搓能让手变得越来越热
B.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变得越来越热
C. 炒菜时,菜变得越来越热
D. 用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变得越来越热
2. 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 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 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3.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和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
B. 把一铁块切割成两块,质量小的铁块比热容小
C. 一杯水和一个铁块在温度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是相同的
D.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它们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4. 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A. 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B. 热值减半、比热容不变
C. 热值和比热容都减半D. 热值不变、比热容减半
5. 以下几组材料中,都是绝缘体的是
A. 橡胶、玻璃、塑料B. 玻璃、大地、塑料
C. 人体、空气、石墨D. 食盐水溶液、金属、水
6. 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 P 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A. B.
C. D.
7. 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 ab 、 cd 两段后,分别把它们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这是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 ( )
A. 横截面积的关系B. 材料的关系
C. 长度的关系D. 温度的关系
8. 一个轻质小球靠近带负电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A. 可能不带电B. 一定带负电C. 一定带正电D. 一定不带电
9. 下列四幅图片中有一幅所反映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幅图不同,它是
A. B.
C. D.
10. 当物体温度升高时
A. 物体具有的热量增加B. 物体的内能增加
C. 物体具有的功增加D. 物体必定吸收了热量
11. 两只相同的灯泡串联在一起接在某一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均为 U1,若把这两只灯泡并联起来接在原来的电源上,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U2,则
A. U1:U2=1:1B. U1:U2=2:1C. U1:U2=1:4D. U1:U2=1:2
12. 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个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象,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
B. 通过甲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C. 当通过甲、乙的电流相等时,加在甲两端的电压较大
D. 当甲、乙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时,通过甲的电流较大
13. 马媛的奶奶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如果有一天的某个时刻,只有她关灯的动作,电路也没有别的问题且忽略线路的阻值,则关灯前后,她家电路中以下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
A. 总功率B. 总电压C. 总电功D. 总电流
14. 如图所示,重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甲”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亮。下面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A. B.
C. D.
15. 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某一位置时,R1 、 R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 和 U2,当滑片 P 置于另一位置时,R1 、 R2 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ʹ 和 U2ʹ。若 ΔU1=∣U1−U1ʹ∣ 、 ΔU2=∣U2−U2ʹ∣,则
A. ΔU1<ΔU2B. ΔU1>ΔU2
C. ΔU1=ΔU2D. 无法判断 ΔU1 、 ΔU2 哪个大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6分)
16.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关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丙冲程原理相同的是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实验与丁冲程原理相同。
17. 只闭合 S2,小灯 L1 、 L2 ;只闭合 S1 ,小灯 L1 、 L2 ;闭合 S1 、 S2 ,小灯 L1 、 L2 。
18. 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及导线组成。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相当于电路中的 ;教室里安装的 8 盏灯是 (选填“串”或“并”)联的。
19. 如图甲所示电路,灯泡 L 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 0.25 A(超过此电流灯泡极易烧坏),其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滑动变阻器 R 的规格为“50 Ω,1 A”,电流表量程为 0∼0.6 A,电压表量程为 0∼3 V。闭合开关 S,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1.5 V 时,L 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 V。为确保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满足 Ω≤R≤ Ω。
20. 小刚同学做实验时,把一盏灯两端的电压以 4 V 增加到 6 V,通过它的电流从 0.5 A 增加到 A,这只灯的电阻值为 Ω。
21.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灯 L1 、 L2 是 联,电流表 A1 与 A2 指针指示在同一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 A1 读数是 ;电流表 A2 测量通过 的电流。
三、实验题(共7小题;共66分)
22.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1)这是 现象,实验说明 。
(2)实验中 (选填“能”或“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位置互换,理由 。
23. 如图所示,AC 、 EG 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 、 F 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张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
步骤M接N接电流(A)和和GF0.8
(1)比较步骤 1(或 4)与 2(或 5),得出结论: ;
(2)比较步骤 2(或 5)与 3(或 6),得出结论: ;
(3)比较步骤 ,
得出结论: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24. 瑞瑞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瑞瑞同学准备了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 L1 、 L2 和其他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1)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 S,用电压表分别测出 AB,BC,AC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AB间的BC间的AC间的电压/ V电压/ V电压/
(1)[分析与论证]
在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 。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 (填“相符’’或“不相符”)。
(3)[评估]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1) ;
(2) 。
25. 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 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所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法。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的比热容较大。
26. 物理兴趣小组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实验。他们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 A 、 B 两点间接入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电阻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表。
序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1碳钢合金丝LS2镍铬合金丝2LS3镍铬合金丝L2S4镍铬合金丝2L2S
(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较 (选填“大”或“小”);
(3)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还可以用这些电阻丝来做另一个探究实验,即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 的关系。
(4)本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
27. 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迪选取了一个 10 Ω 的定值电阻,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1)小迪连接的电路如图 1 所示,请你帮他将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中。
(2)闭合开关前,小迪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到 端。(选填“A”或“B”)
(3)小迪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应将开关 (选填“断开”或“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压表和 的示数,测量并记下几组数据。
(4)为记录数据,请你在图 2 方框内帮小迪设计一个记录实验 数据的表格。
(5)在实验过程中,多测几组数据不是为了 求平均值,是为了 。
28. 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材料的热值,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燃烧皿、烧杯 a 、 b 温度计均完全相同,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实验时,分别点燃放在两个燃烧皿中的酒精和碎纸片,通过石棉网给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烧尽。
燃料加热前水温t1/∘C① 10 g酒精 ②
(1)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在实验时,小明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不明显,请你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写一条)。为了使两支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请提出你的建议: 。
(3)实验时,小明记下了各个时刻 a 、 b 烧杯中水温,绘制了图乙所示的图象,若热损失相同,则可初步判断 的热值较大。
四、作图题(共2小题;共26分)
29. 请按照双向开关电路图将红绿交通信号灯模型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0. 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五、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31. 夏天,小明去海滨城市旅游时,他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感觉到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这是为什么?
六、计算题(共3小题;共39分)
32.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5 欧,闭合电键,电流表的示数为 0.4 安。
(1)电源电压是多少?
(2)若保持电源电压不变,要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1.2 安,导体 R 的电阻为多少?
3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20 Ω,闭合开关 S 后,电流表 A 的示数为 0.6 A,电流表 A1 的示数为 0.2 A。求:
(1)R1 两端的电压;
(2)通过 R2 的电流;
(3)R2 的阻值。
34. 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 21 kg。液化气的热值取 4.2×107 J/kg。
(1) 21 kg 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 60% 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是多少?
(3)小彤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若将上述散失的热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以把多少千克初温为 20∘C 的水加热到 100∘C。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在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常常通过两手互搓来取暖,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变得越来越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错误;炒菜时,菜变得越来越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变得越来越热的,故C正确;用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变得越来越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错误。
2. D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故B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C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故D正确。
3. D
【解析】冰和水虽然属于同种物质,但是由于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质量不同的铁块,由于是同种物质,故比热容相同;而水和铁的比热容不同,故它们的吸热能力不同,所以 A 、 B 、C选项均错。根据比热容定义及计算公式 c=Q吸mΔt,可知D选项正确。
4. A
【解析】把一杯酒精减少一半,质量和体积均减小一半,而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热值和比热容都不变。
5. A
【解析】A.橡胶、玻璃、塑料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符合题意;
B.玻璃、大地、塑料中,大地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C.人体、空气、石墨中,人体和石墨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D.食盐水溶液、金属、水都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故选A。
6. A
【解析】A、图中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丝接入部分变短,连入的阻值变小,符合题意;
B、同时接入上方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导线,滑片移动,接入电阻不变,不合题意;
C、同时接入下方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定值电阻,滑片移动,接入的电阻值不变,不合题意;
D、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丝接入部分变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不符合题意。
7. C
【解析】【分析】 (1) 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属性,它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当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只改变该因素看对电阻的影响;
(2) 根据题目中的操作,结合图示的物理情景,挖掘出两根电阻丝的不同点,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从而可以确定实验探究的目的。
【解析】解:由导体的决定因素可知,电阻的大小与四个因素有关,因此要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决定因素的关系,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将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分成两段,由此可以确定这两段电阻丝的材料、横截面积是相同的。根据图示的两根电阻丝,可以知道电阻丝的长度不同。因此实验探究的是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故选:C。
【点评】由于电阻的大小由多个决定因素决定,因此探究其大小时与其决定因素的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具体使用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 A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小球被吸引,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可能带正电也有可能不带电,由此分析可知只有A正确。
9. C
10. B
11. D
12. D
【解析】由图,在图象上任取电压相同一个点,知通过甲的电流大于乙,由 R=UI 可得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所以A错误、D正确;
由图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都是正比例图象,所以通过甲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电压成正比,故B错误;
由图,在图象上任取电流相同的一点,知乙两端电压大于甲,故C错误。
13. B
14. D
15. B
第二部分
16. 甲;乙
【解析】甲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乙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此原理相同的是甲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丁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乙实验与丁冲程原理相同。
17. 亮;亮;亮;不亮;亮;不亮
18. 用电器;并
【解析】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消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用电器。教室里安裝的 8 盏灯是并联的,互不影响。
19. 4;6;20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 L 与滑动变阻器 R 串联,电压表测 R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1.5 V 时,L 恰好正常发光,则通过灯泡的电流 IL=0.25 A,由图乙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2.5 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UR+UL=1.5 V+2.5 V=4 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 A,电流表的量程为 0∼0.6 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0.25 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0.25 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压表的示数为 1.5 V,则由 I=UR 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小=URIL=1.5 V0.25 A=6 Ω;由于电压表量程为 0∼3 V,则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为 URʹ=3 V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ULʹ=U−URʹ=4 V−3 V=1 V,由图乙可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 ILʹ=0.15 A,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 I小=ILʹ=0.15 A,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R大=URʹI小=3 V0.15 A=20 Ω,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范围为 6∼20 Ω。
20. 0.75 A;8 Ω
21. 并;1; L2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 A1 测干路电路,电流表 A2 测流过灯 L2 的支路电流;
电流表 A1 的示数应大于电流表 A2 的示数,由于两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则它们的量程不同;
则电流表 A1 的量程是 0∼3 A,分度值是 0.1 A,电流表示数 IA1=1 A。
第三部分
22. (1) 扩散;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两个瓶中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这种物质分子彼此进入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它表明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不能;若二氧化氮在上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也会让两种气体混合,从而无法由实验现象得出分子是运动的结论
23. (1) 横截面积相同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解析】本题考查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的理解掌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在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2) 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 1 与 4(或 2 与 5 、或 3 与 6)
24. (1)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解析】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2) 相符
【解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与他的猜想是相符的。
(3) (1)以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代替规格不同的灯泡
(2)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物理规律
【解析】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规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①选择的相同的小灯泡做实验,不具有一般性,应该换用不同的小灯泡再次进行实验;
②本实验只进行了一次测量,实验数据过于单一,实验结论的总结依据不充分。
25. (1) 初温;质量
【解析】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的实验中,由于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有关系,故实验中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为了便于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故在实验中控制它们的初温相同。
(2) 加热时间的长短;转换
【解析】由图乙可知,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它们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3) 沙子;水;水
【解析】由图乙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的温度升高的较快,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由图可知,若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要长,说明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水的吸热能力强,即水的比热容大。
26. (1) 3 、 4
【解析】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该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根电阻丝。从表格中可知,序号 3 和序号 4 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所以应选择序号 3 与序号 4 的两根电阻丝来研究;
(2) 大
【解析】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表明第二次的电流小于第一次的电流,说明第二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大于第一次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
(3) 横截面积
【解析】从表中所给电阻丝的规格看,序号 2 、 3 、 4 的材料都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完全相同,而序号 2 和 4 的材料、长度都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故可以 2 、 4 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4)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解析】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然后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起来,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长度、材料以及横截面积的关系时用了这种方法;通过流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来表示电阻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
27. (1) 见解析
【解析】电源电压由 2 节干电池组成,电压为 3 V,电压表选择 0∼3 V,电压表不是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2) A
【解析】闭合开关前,小迪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到 A 端。
(3) 闭合;电流表
【解析】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应将开关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量并记下几组数据。
(4) 见解析
【解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应记录的是电压和电流值,表格如下:
次数123电压/V 电流/A
(5) 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普遍规律
【解析】改变了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可以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普遍规律。
28. (1) ①加热后水温 t2∘C;② 10 g 碎纸片
【解析】①需要记录加热前后水的温度,用来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必须相等;
(2) 烧杯中水太多;取少量水;
【解析】温度计变化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水的质量太大或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太小,则应减小水的质量或增加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
(3) 酒精
【解析】由图 2 知,图线 a 的温度变化大,说明相同质量的酒精完全燃烧比碎纸片放出的热量多,则酒精的热值大。
第四部分
29.
【解析】根据电路图,双向开关的轴与电源正极连接,将 1 与红灯的一个接线柱相连,将 2 与绿灯的一个接线柱相连,再接到电源负极,如下所示。
30.
第五部分
31. 因为海水的比热容远大于沙子,所以海水升温慢,沙子升温快,所以觉得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第六部分
32. (1) 6 伏
(2) 5 欧
33. (1) 4 V
【解析】由 I=UR 可得,R1 两端的电压:U1=I1R1=0.2 A×20 Ω=4 V。
(2) 0.4 A
【解析】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 R2 的电流:I2=I−I1=0.6 A−0.2 A=0.4 A。
(3) 10 Ω
【解析】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2 的阻值:R2=U2I2=U1I2=4 V0.4 A=10 Ω。
34. (1) 21 kg 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 8.82×108 J;
【解析】 ∵ 液化气的热值 q=4.2×107 J/kg,
∴ 21 kg 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
Q放=mq=21 kg×4.2×107 J/kg=8.82×108J
(2) 散失的热量是 3.528×108 J;
【解析】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 60% 被利用,
那么散失的热量应该占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 40%:
Q散失=Q放×40%=8.82×108J×40%=3.528×108 J
(3) 散失的热量可以把 1050 kg 温度为 20∘C 的水加热到 100∘C。
【解析】由题知,Q散失=Q吸=c水m水Δt
∴ 水的质量:
。
福建省东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东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东山县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东山县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扩散现象可以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