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 编花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 编花篮教学设计,共4页。
《编花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六年级《美术(上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六年级《美术(上册)》主题:编花篮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相关对“应用·设计”学习领域的要求,本课教学定位于学习立体编织、日常插花等浅显的构成知识,了解基本制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增添生活情趣。2.教材分析《编花篮》是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四课,是一次设计制作编花篮并加以应用的完整体验,是编织立体形态作品的训练,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享受制作成功的愉悦。3.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四年级上期的《编纸条》中,掌握了一定的平面编织手法。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活跃。但是对于编花篮,一个是材料上不好准备,另一个是动手能力方面也有欠缺。学习目标:1.学习纸编篮子,掌握平面穿编的基本制作方法。2.掌握纸编器物这一工艺的制作及装饰方法,感受纸艺穿编的乐趣。3.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标准针对目标小组讨论确定编花篮的步骤、体验感受平面穿编技巧。能否自己探索编织小技巧,摸索方法。针对目标1欣赏分析学习编织的图案规律,探究侧面成型的方法,完成整体的穿编作品。穿编手法是否正确,能否从平面编织构成立体篮筐。针对目标2对比、分析各种小花篮的形状、成型方法、材料等方面的创意,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否启发创造设计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针对目标1、2、3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导入欣赏观察一些精美的纸编工艺品,找出图案编织的规律,说说实用性和装饰性。谈感受,激发对纸编工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纸”这个编织材料,再展示老师用色卡纸编织的篮子,引出课题《编花篮》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活动一:感受穿编1.小组活动: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完成编织方法的交流。2.思考:了解编织的基本方法——挑压法。复习平面编织技术,并回答问题。活动二:拆解范作1.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里有老师准备的不同形状的小篮子,拆开研究,在小组内讨论。思考:有什么发现?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从这几个方面观察讨论:(1)在编织时如何使小篮子立起来?(2)有没有什么办法在篮子上作装饰?(3)怎么处理篮子的开口?(4)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编织其它样式的小篮子吗?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讨论交流编织技巧,全班汇报。活动三:实践体验1.看课件编织小篮子的步骤,总结方法,教师适时补充。2.小组内完善编织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及方法,提出、解决问题,并思考讨论如何装饰并尝试编织小篮子。3.小组合作编织小篮子。组内互助编织出漂亮的纸花篮,每组编织的篮子样式都不一样,出示的是多样式的作品。活动四:互评展示1.小组互评作品,交流不同的穿编法,并总结。(1)不同的编织方法让普通的纸带变成了艺术品。(2)在编织时用多种色彩的纸条交错编织成好看的纹理,篮口可粘可卷,形成更加漂亮的编织物。2.评价作品时,着重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3.修改作品并完成装饰,展示作品。1.出示学习目标2.问题:小组内讨论,编织的基本手法是什么?3.引导归纳出穿编手法,一提一压。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和怎样使提篮立起来及篮口处理。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各种侧面成型的方法,允许不按常规出牌,能编出立体篮筐即可。 考虑编织方案的可行性,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力得到提升,为下一步活动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探索编织的小技巧,探索更多的方法,装扮美化自己的生活。 能否自己探索编织小技巧,摸索方法。穿编手法是否正确。 能否从平面编织作品构成立体篮筐。 作品能否体现穿编工艺、侧面成型并有别具一格的装饰设计。 能否启发创造设计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拓展穿编在生活中有多种运用,材料多样,还有其他创意编法。课下可自主选材、自学创意制作。板书设计:编花篮步骤:1.一提一压2.从平面到立体3.装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14.茂密的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 编花篮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探索新知,动手操作,成果展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课 编花篮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具准备,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