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册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试卷同步训练题
第二单元文体专练-2022版语文必修4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文体专练-2022版语文必修4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9页。
单元文体专练一、(2021山东枣庄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9分)蝶恋花·别范南伯①杨炎正②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③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君到南徐④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 ①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②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族弟。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③刬(chǎn)地:此处作“一派”讲。④南徐:今江苏镇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运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友人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D.“鸣橹”指划船的橹摇动时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友人心事沉痛。2.本词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手法有何异同?(6分) 二、(2021广西桂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9分)南乡子苏 轼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②。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③却姓杨。[注] ①杨元素,名绘,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七月接替陈襄为杭州太守,九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元素为之饯别于西湖上,苏轼作此词。②“醉笑”句,唐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句化用其意。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为荆州都督时,镇守襄阳,造福当地百姓,其后襄阳百姓于祜在岘山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魏晋名臣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这里以杨绘比羊祜,“羊”“杨”音近。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两句表达了词人与杨元素离别后天各一方,对杨元素无限思念的感情。B.“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与衣锦还乡同理,“何日”写出了词人对功名的渴望,词人希望功成还乡后,与友人共饮美酒,共叙旧情。C.本词表意含蓄,其中化用就起到了这种作用。如“醉笑”句化用李白诗句,表达了词人对将来与杨公一起痛饮的期盼。D.“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直抒胸臆,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5—6题。(9分)鹊桥仙秦 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行香子李清照草际鸣蛩①,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②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③晴,霎儿雨,霎儿风。[注] ①鸣蛩(qióng):蟋蟀。②槎:用竹木编成的筏子,可以渡水。③甚霎(shà)儿:“甚”在这里是时间副词,作“正当”“正值”的“正”解释;“霎儿”是口语,指短暂的时间,犹言一会儿。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B.《鹊桥仙》这首词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C.“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极写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奠定了感伤的基调。D.《行香子》整首词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天上与人间遥相呼应,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6.()这两首词同是写七夕,但是情致却不同,各有一番风味。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2021江苏南通高一开学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9分)鹧鸪天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起首两句总述。“醉”字领起,极力表现出心中郁结的忧思,牵动人心。“惜”字则饱含对旧香不再的惋惜。B.上片后两句选取秋草、夕阳的意象,冠以“年年”“日日”,将自己绵密的情感交托于时空,流露出深切的思念。C.下片写云、水,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说归途漫长,流露出主人公的怅惘、伤感之情。D.全词通过对痛楚往事的追忆,流露出切身的离愁之感,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8.“离恨”是全词的词眼,词人是如何围绕“离恨”抒写这首词的?请简要分析。(6分) 五、(2021湖南长沙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9分)小重山陈 亮①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注] ①陈亮,字同甫,力主抗金。②据《丽情集》记载,唐朝御史裴质和成都官妓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写景,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气氛,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B.“冷烟浓”中的“冷”,既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冷寂心境。C.下阕用典,表现出词人的满腔忠诚,同时有忠心无处可诉的悲苦,用语含蓄。D.“江南阔”中的“阔”,指天地之辽阔,使全词在哀婉之中添了一丝悲壮与豪放。10.简要赏析这首词上阕的写景艺术。(6分) 六、(2021福建福州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9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 轼参横斗转②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③,粗识轩辕奏乐声④。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 ①本诗写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结束远放海南岛生涯时所作。②参、斗:星宿名。③鲁叟:指孔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声:《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之野演奏咸池之乐。苏轼在这里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渡海时所见之景,诗人结束了在暗夜里“苦雨终风”的煎熬,终于看见“参横斗转”的晴朗夜空,写景之中蕴含诗人的惊喜之情。B.第三、四句既写出了风恬雨霁、星月交辉的海天美景,又发出“谁点缀”“本澄清”的抒情与评论,语言洗练而境界开阔,意蕴深远。C.诗人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远放到海南岛期间艰苦凄凉的生活,借此含蓄地表达多年来的抑郁忧愤之情。D.诗人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而“粗识”一词,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说法,口里说“粗识”,其实是“熟识”。12.诗歌最后一句的字面意思是“这次海南岛之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游历”,结合全诗及你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分析这句诗的意蕴。(6分) 答案全解全析单元文体专练1.D “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友人心事沉痛”错误。“为君愁绝听鸣橹”描写的对象是词人,而非词人的友人,这句话描写了词人送行时听着友人乘坐的小船的摇橹声音越来越小,心生惆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前途未卜的担忧,“绝”写出的是词人的无限深情。2.答案 ①相同点: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②不同点:本词设想友人回望却有乱山遮隔,从对方着笔,表面写友人思我,实则一语兼言两者,把双方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柳词则是设想别后情形,以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岸”“残月”等来表达离别后自己的孤独与对心爱之人的思念。解析 这两首词的下阕在表达离情时,都借助景物来抒情,又都设想别后的情形,由此可得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离恨与思念。不同点在于思念的主体,本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象“君到南徐芳草渡”后的情形,这是通过写友人思念自己来表达离情;《雨霖铃(寒蝉凄切)》则是通过设想别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来表达离情。3.D “直抒胸臆”错误,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应是借景抒情。4.答案 ①离愁别绪。杨元素接替杭州太守,苏轼由杭州调往密州,互为知己的二人要分别,“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道出了离别之情。②对杨元素的敬佩、赞赏之情。“堕泪羊公却姓杨”,“羊”“杨”音近,以杨绘比羊祜,赞扬了杨绘为官造福百姓的美德。解析 本词的上阕写与友人别离,余杭、密州天涯相隔,词人想象自己功成归来之时与友人开怀畅饮的情景。下阕开篇以“痛饮从来别有肠”之理由劝酒,而后写景,描写灯火、河塘,又以羊祜“堕泪碑”之典结尾。上阕中,“望”与“两渺茫”写两地相隔之远,更显友情之深厚,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切。下阕写别情“不用诉”,只管“痛饮”,表现词人与友人友谊深厚,只需以酒表情。“灯火冷,河塘”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清的别离之感。末尾的“堕泪羊公却姓杨”,“羊”“杨”音近,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德行过人的羊祜,体现词人对友人高洁品德的赞赏之情。5.B “描写”错误,这首词主要运用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是议论。6.答案 《鹊桥仙》:词人巧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见解——情长不在朝暮。《行香子》:词人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郁积于心的离愁别恨。解析 《鹊桥仙》的上片写牛郎、织女相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情长不在朝暮。《行香子》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织女被千重关锁阻隔,纵使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下片紧承上片,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下片则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自己与他们同病相怜的情怀。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词人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聚少离多,抒发了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心的离愁别恨。7.A “‘惜’字则饱含对旧香不再的惋惜”错误,“惜”字饱含的是词人对旧情的深切怀念。8.答案 ①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②上片后两句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③下片前三句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漫长中,突出离恨无穷;④下片后两句突出离恨深重,无法用言语表达,故“莫向花笺费泪行”。解析 从全词来看,“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是勾起“离恨”之根源,“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天”字使人觉得词人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故起首两句突出离恨的无法排遣。上片的后两句写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独坐到日暮,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下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漫长中,突出离恨无穷。“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突出离恨深重。9.D “添了一丝悲壮与豪放”错误。由词中“冷烟浓”“愁倚”“往事已成空”“和泪”等可知,全诗风格哀婉,无“悲壮与豪放”。10.答案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冷幽静的秋景中寄寓着浓浓的愁情。②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从视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和远、近的空间角度描写。③选取景物,烘托心情。描写晚霞、啼鸟、月亮等景物,烘托词人内心的悲苦。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用红绡喻晚霞,比喻贴切。(任答三点即可)解析 从整体来看,上阕写景,寓情于景,词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借以烘托自己内心的悲哀和冷寂。从局部来看,“碧幕霞绡一缕红”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写景,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云透出一缕红色,生动形象。“槐枝啼宿鸟”是听觉描写,残霞渐渐消散,暮色苍茫,夜里宿在槐树枝头上的鸟儿啼叫着。暮色中本就冷烟浓密,鸟儿的啼叫声更增添几分凄凉。“冷”字不仅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同时,“碧幕霞绡一缕红”是远景,而“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是近景,故词中还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11.C “暗示自己被远放到海南岛期间艰苦凄凉的生活,借此含蓄地表达多年来的抑郁忧愤之情”错误。“空余鲁叟乘桴意”写苏轼嘲讽自己现在虽也“乘桴浮于海”,但没有孔夫子的境遇,表明自己经历了一番政治磨难之后洞察圣人之心,虽有怀才不遇的感伤无奈,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12.答案 ①被贬海南岛遇赦北还的喜悦。诗人被贬海南岛后遇赦渡海北归,且在渡海时眼见雨过天晴、海天澄明之景,才禁不住喜悦,发出“兹游奇绝”之叹。②对政敌打压排挤的调侃蔑视。诗人一生宦海沉浮,被远贬南荒之地,“九死南荒”,却坚决地表示没有悔恨,语气充满调侃,显示出对政敌的蔑视。③对坎坷人生的乐观旷达。对于“九死南荒”的不幸遭遇,一贬再贬的坎坷人生,诗人未有抱怨之情,反认为“冠平生”,体现了其豁达的胸襟与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解析 赏析诗句的意蕴,要善于分析诗句所用的手法,要善于抓住其中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知人论世”。首联写雨过天晴,长空晴朗澄明,如此美景正是诗人发出尾句感慨的原因之一,这表现出诗人被贬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尾联写诗人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却不悔恨,这次远游是其平生最奇绝的经历,再联系诗人的经历可知,诗人多次被贬,“九死南荒”,全出于政敌对他的迫害,但诗人“不恨”,表现出诗人面对逆境乐观旷达的态度和他对政敌的调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