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册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试卷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7 记念刘和珍君达标测试,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的文学观是“为人生”的,但他的文学表达从来不是单一乏味、 的。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表现在艺术形式的 ,还在于作品对现实的倾情关注。《狂人日记》将现实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表达了那一代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忧思。回望鲁迅的《呐喊》《彷徨》,无不是针对现实而写就的,无不呈现着一个作家对于现实的深度关怀。《故乡》,写“我”与闰土从 到形同陌路,也正像茅盾所言,“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阿Q正传》生动描绘了旧式农民的两重性格及国民的“精神胜利法”。《祝福》更是写出了女性在“父权”“夫权”的桎梏下对于自我灵魂无所依归的恐惧。《孔乙己》和《孤独者》写出了旧式文人、新知识分子的无路可走与精神沉沦。鲁迅的“开创性”价值,正在于他对现实的介入之深。“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之途从来就是人生之途。每一个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所处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激动人心的深刻变革,正进行着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实践, 、英雄辈出的新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会将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同舟共济
B.故步自封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风云际会
C.墨守成规 独一无二 亲密无间 同舟共济
D.故步自封 绝世独立 青梅竹马 风云际会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
B.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该小说成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
C.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D.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被拉开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张张壮丽卷轴已被卷起,留待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B.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
C.铺开一张张壮丽卷轴,等待作家艺术家们完成
D.等着作家艺术家们给出答案,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
4.(2020河北唐山十一中高一期末)学习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老师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以一副对联来概括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意义。现在已经给出上联,请你补出下联。
上联: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
下联:
5.(2020浙江宁波五校适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郭沫若对鲁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评价,“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鲁迅先生亦① ,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②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点:鲁迅先生不是美术家,但他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理解却有独到见解,③ ;而他的文学作品又常得绘画艺术之神韵,又为许多作家所不及。
6.微写作。
观察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至少含比喻和排比两种;(3)结构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一、(2021江西南昌十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①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②时,我不去执绋③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的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④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日 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注] ①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②善果寺:坐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广义街东侧,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的寺庙,为北京外八刹之一。③执绋(fú):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④虫豸(zhì):虫子。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始主要运用环境渲染法,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营造灵堂的凄惨氛围,读来使人心生悲切之感。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地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作者用“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隐晦比喻,指责、控诉现实中麻木的“闲人”,揭露并批判他们的“蠢、可怜、残忍、奴气”。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夜里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请结合语境,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6分)
3.()请简要分析《记念刘和珍君》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怀念鲁迅先生
巴 金
45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绝不忘记先生。”可是45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45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的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
45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不管我忘记还是不忘记,我总觉得先生一直睁着眼睛在望我。
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见到先生向他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其实那只是草写广告的人的一句空话,连我也不曾注意到。这说明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我不能不想到自己工作的草率和粗心,我下决心要向先生学习,才发现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一本书刊,校阅一部文稿,编印一本画册,事无大小,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别人的事,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他印书送人,自己设计封面,自己包封投邮,每一个过程都有他的心血。我暗中向他学习,越学越是觉得难学。我通过几位朋友,更加了解先生的一些情况,了解越多我对先生的敬爱越深。我的思想、我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我感觉到所谓潜移默化的力量了。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启发的。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我第一次看见他,并不感觉到拘束。他的眼光,他的微笑都叫我放心。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一位朋友在先生指导下编辑一份刊物,有一个时期遇到了困难,先生对他说:“看见你瘦下去,我很难过。”先生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先生长期生活在年轻人中间,同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分清是非,分清敌友。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先生始终爱憎分明,接触到原则性的问题,他绝不妥协。有些人同他接近,后来又离开了他;一些“朋友”或“学生”,变成了他的仇敌。但是他始终不停脚步地向着真理前进。
“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它有时温和,有时严厉。我又想起45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绝不忘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25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经过45年的风风雨雨,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虽然胶州路上殡仪馆已经不存在,但玻璃棺盖下面慈祥的面颜还很鲜明地现在我的眼前,印在我的心上。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并以45年前送别鲁迅先生的场景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B.文中反复提到鲁迅先生说的“忘记我”,说明鲁迅先生坚持真理,反对后人膜拜自己,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C.作者回顾了自己初次向鲁迅先生约稿,先生大力支持一事,以及走上写作岗位后,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极为感人,描写鲁迅肖像,记叙两人交往,评价鲁迅人格,抒发个人对鲁迅的深厚情感。
5.()鲁迅先生“燃烧的心”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6.()文章首尾都写到了在万国殡仪馆送别鲁迅先生及先生的容颜这一细节,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简要分析。(6分)
五年高考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析散文语言的特色
(2018浙江,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0分)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的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3.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①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偏重于守旧,强调只按老办法做事,不求革新;“故步自封”偏重于停止,强调不求进步。语段中强调鲁迅的“文学表达”不断介入现实,与社会同发展、同进步,故应选“故步自封”。②绝世独立:当代无双,卓越超群,不同凡俗。多用来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强调《狂人日记》在艺术形式上的价值是没有作品可以与之相比的,故应选“独一无二”。③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亲密无间:形容彼此很亲密,没有任何隔阂。语段是说,《故乡》中“我”与闰土在儿时是亲密的伙伴,故应选“亲密无间”。④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风云际会:比喻有作为的人物在良好的时机聚在一起。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说有作为的人物在新时代出现并汇聚在一起,故应选“风云际会”。
2.C 作答时,可依据上下文的相关提示语进行分析。由上文“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及下文“时隔百年再读这部小说,其价值绝不只是……”可知,括号中的内容应是对《狂人日记》这部小说的意义作出的评价或说明。A项,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不恰当。B、D两项不合逻辑,应是该小说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问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学实践的大幕。
3.B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根据文意可知,“时代是出卷人”,“作家艺术家们”是答卷人,应是时代出卷后,“一张张壮丽卷轴已经铺开”,“作家艺术家们”在壮丽的卷轴上给出答案,所以应将“作家艺术家会将”删去。综合来看,B项修改最恰当。
4.答案 (示例)长歌当哭,控诉卑劣之徒
解析 题目要求“以一副对联来概括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先回顾《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意义。上联“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是歌颂刘和珍等人的牺牲能够鼓舞“真的猛士”继续前行;下联可以“悼念死难者”“控诉反动政府”“痛斥卑劣文人”等。“热血”要对名词,如“长歌”“悲声”等;“为证”是动宾短语,根据前面所选词语进行合理搭配,如“当哭”“成海”等;“鼓舞”是动词,可对“控诉”“悼念”等动词;“奋勇之士”为定中短语,可根据所选动词进行搭配,如“卑劣之徒”“死难学生”等。最终可写为“长歌当哭,控诉卑劣之徒”“悲声成海,悼念死难学生”等。
5.答案 ①无心作书家 ②有法度 ③对作品的创作笔锋犀利
解析 ①依据后文“所遗手迹”“熔冶篆隶于一炉”等可知此处应填有关“书法”的句子,再依据前文“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可推知此处应填“无心作书家”之类的内容。②依据前文“朴质而不拘挛”可知,此处应填与“洒脱”相对应的“有法度”之类的内容。③结合后文“他的文学作品又常得绘画艺术之神韵”以及鲁迅文学作品风格犀利等特点,再依据前文“他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与理解却有独到见解”可推知,此处应填与鲁迅美术作品的创作风格的相关内容,如“对作品的创作笔锋犀利”。
6.【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要抓住鲁迅的外貌特点,对眼睛、头发等特定的外貌进行描写;然后结合鲁迅的思想对自己心灵的启迪来拓展。另外,要综合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其描写得生动而形象。
答案全解全析
三年模拟练
1.D “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于文无据。本文主要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有对“闲人”的控诉,有对反动派的憎恨,有对逝者的敬重、倾慕、思念和惋惜,结尾部分的“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充满无奈和愤恨之情,没有体现“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
2.答案 真诚抒写“我”的恐惧与软弱,表达对刘和珍之死的无尽哀伤;在对比中凸显刘和珍的勇毅。
解析 内容上,“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真诚抒写“我”的恐惧和软弱,凸显大屠杀的凶残;“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表达对刘和珍之死的无尽哀伤。手法上,以“我”和刘和珍构成对比,凸显刘和珍的勇毅。
3.答案 (1)相同点:都表达了对刘和珍的赞颂和对她逝去的悲伤之情,都表达了对屠杀者的控诉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2)不同点:本文表达对民族前路的忧虑,充满哀伤和悲观之情。《记念刘和珍君》则强调了刘和珍等人之死对民族未来的意义——心存希望,奋起抗争;《记念刘和珍君》除了丰富曲折的情感表达外,还有对民族沉默原因、徒手请愿方式的理性思考。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了解两篇文章相同的时代背景、对象和不同的作者及写作意图,特别是对课文《记念刘和珍君》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辨析两篇文章所表达感情的异同。首先概括情感,情感可从行文思路、景物描写、关键语句等方面体会,然后比较异同。两文共同点在于都表达了对刘和珍的赞颂和对她逝去的悲伤之情,以及对屠杀者的控诉之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不同点在于,本文哀伤之情更胜,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有对民族的理性思考——思虑深远而又积极自信。
4.A “以45年前送别鲁迅先生的场景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错,文章主要通过写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45年前送别鲁迅先生的场景只是回忆的部分内容。
5.答案 ①工作方面,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付出心血。
②做人方面,敢说真话,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解剖自己,爱憎分明。
③对待青年方面,给人带路,怀着好心,爱护帮助,但不迁就。
解析 由“不论是看一份校样,包封……先生一律认真对待,真正做到一丝不苟……都有他的心血”可概括出:工作方面,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付出心血。由“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不妥协”可概括出:做人方面,敢说真话,探索真理,追求进步,解剖自己,爱憎分明。由“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先生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可概括出:对待青年方面,给人带路,怀着好心,爱护帮助,但不迁就。
6.答案 ①首尾都写到在万国殡仪馆送别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容颜,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②突出鲁迅先生慈祥的形象,以及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感激和痛悼之情。
解析 从结构上看,文章首尾都写到了在万国殡仪馆送别鲁迅先生及先生的容颜,形成照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从内容上看,“望着先生的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不掉的”“慈祥的面颜还很鲜明地现在我的眼前,印在我的心上”突出鲁迅先生慈祥的形象,以及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感激和痛悼之情。
五年高考练
1.答案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解析 语言特点一般包括:简约质朴、华丽典雅、幽默风趣、准确周密等。本文画横线的部分主要描述了汴京城灯展的流光溢彩之美,用语华丽。用语华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锤炼词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且“巧夺天工”“银河垂地”等具有明显的夸张色彩;二是运用铺排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彩灯的绚丽。另外,从语气来看,作者语气较为急切,如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知识归纳
(1)语言特点
(2)语言风格
2.答案 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解析 本文主要描绘了汴京灯展热闹繁华的场景,画波浪线部分位于文章的结尾,作者用特写镜头,把整个汴京夜景定格在这幅画面上——一间小木楼、一盏八角宫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解读这10个“一”的艺术效果时,不仅要分析画波浪线部分描绘了怎样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还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上文绚丽热闹的大场面与此时安静幽微的红云灯影形成的反差效果。
3.答案 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解析 题目要求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可将问题转化为分析“街—人—灯”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来说,街是赏灯人活动的场所,也是灯展的大背景。具体来说,先写街道繁荣,“古今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游人;再写赏灯者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为下文作者急于观灯而受阻做铺垫,也暗示灯展之美;最后浓墨重彩绘“华灯”,让人感受到汴京的美丽风景。
4.答案 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到新奇。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星河梦”。
解析 “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位于本文第5段,“新奇和庆幸”是作者游览辉煌汴京的整体感想。探究其深层意蕴时要联系本文的主题来挖掘,尤其是“假如没有改革开放……大饱眼福和口福吗?”则直接点明了“庆幸”的深层意蕴——百姓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的改善。而“新奇”则不仅点明了作者对“现代科技灯展”的震惊,也暗示作者重温了星河之梦——作者儿时一直想抖落天河里的星星,而今游览汴京后,果然梦见天上“灯雨”洒落在汴京,这让作者激动万分。
用词之美
精美的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
叠词: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如长句、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句式整齐,如对偶句、排比句)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如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豪放与婉约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多激越昂扬地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婉约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腻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
质朴与华丽
(平实与典雅)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
讲究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与诙谐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
简洁与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当堂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书综合测评-2022版语文必修1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7 *陈情表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积累,文化常识,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