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基础知识,导读理解,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4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导学基础知识】
一、识作者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戏曲作家。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代表作品可分为三类:悲剧《窦娥冤》等、喜剧《救风尘》等、历史剧《单刀会》等。
二、探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进行残酷的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和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知常识
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1)结构
戏剧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
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两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2)曲调
在音乐上,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
(3)角色
在角色分工上,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在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4)剧本构成
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曲词是有严格韵律的新诗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即“科范”,规定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
【导读理解】
一.
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却在【滚绣球】一曲里责骂天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窦娥原本善良、本分,认为自己之所以屡遭不幸,很可能是因为前世做错了什么,此生只有好好奉养婆婆,才能修得来世的幸福。她的心愿很卑微,可是先有流氓张驴儿破坏,接着有昏官桃杌毁灭,他们联手剥夺了窦娥的生存权,将她逼上了绝路。表面上,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但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仰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满心期盼天地能主持公道:“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她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普遍状况。
2、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窦娥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
从窦娥赴法场时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的细节中,可见其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窦城的善良,也就越能突出她所受的冤屈之深,她的遭遇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这一细节刻画,使窦娥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3、体会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作用。
明确: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暗示并证明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4、窦娥在发下三桩誓愿时分别说了“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这三句话,从这三句话中可以看出窦娥情感上怎样的变化?
明确:
(1)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
(2)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祈使句,甚至只用关键词。窦娥此时内心充满愤怒,但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到第三桩誓愿时,没有了假设的字眼,转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愤怒的情感再也无法遏制,一泻而出,由略带愤怒的示冤变成了血泪控诉,怒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体现了窦娥永不屈服、抗争到底的反抗精神。
5、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作者让三桩誓愿一一应验。你如何理解这一安排?
明确:
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窦娥蒙受奇冤,所以她在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桩桩都应验。可见,“冤”“怨”二字是贯串第三折始终的。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因为植根于现实生活,所以能激起读者或观众强烈的爱与憎。读者或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这正是此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不仅是本折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题也由此得到升华。一个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鲜明、真实、丰满地立在了读者面前。
6、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请结合课文举例分析。
明确:
(1)窦娥在被绑赴法场时控诉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段曲词通俗自然、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窦娥的满腔怨恨,表现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2)【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辛勤操持,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前的悲痛心情。
(3)当婆媳见最后一面时,窦娥对婆婆说:“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这样朴素的说白是那样自然、贴切,表现了窦娥善良的性格,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女子的屈辱地位与悲惨命运。
7、试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分析窦娥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明确:
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
坚贞的窦娥:窦娥一生命苦,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去,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但她坚决不改嫁,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表现出无比的坚贞。
反抗的窦娥:窦娥受神权思想的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老爷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善良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不屈的窦娥:她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刚强不屈性格的集中体现。
8、窦娥身上所展现的反抗精神,跨越了时间的鸿沟,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读者。请结合课文分析窦娥反抗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明确:
(1)对贞孝价值观念的坚守。窦娥一生坎坷波折,苦难不断。即使在艰难窘迫的境况中,她也时时刻刻不忘贞烈孝顺的理想准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誓死也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
(2)对黑暗势力的勇敢反抗。在赴法场时,她愤然呼喊,指天骂地:“天地也!儆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不仅如此,她还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以此明志,要苍天来证明她的清白,显示出自己绝不投降于黑暗势力的决心,从而向世间所有作恶之人发出有力的警示。
(3)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法场上,她发下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三桩誓愿,事实上也正是要通过实现不可能的事情来证明这个世界上仍然有真善美存在。她相信真善美,相信自己的三桩誓愿能够实现,希望以此告诉人们,虽然现实会有一时的黑暗和残酷,但是道德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作恶之人也一定会受到惩罚。
二.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冤生怨,谴责天地鬼神。
第二部分:由冤生悲,与婆婆诀别。
第三部分:由冤生誓,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窦天章自从上朝取应之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窦娥含冤被杀后,才再次出现,这也给主人公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悲哀。
②我本是要把这本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说他们需要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们,他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③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刻苦好学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④现代住房讲究采光与通风,但有的装修却弄巧成拙,将许多本来光线充足的房间搞得不明不暗,通风效果也大受影响。
⑤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⑥在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后,中国儿童文学界不少人弹冠相庆,认为曹文轩此次获奖,令公众对儿童文学有了深刻的思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⑥
2.下列对戏曲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角色名,多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
D.“科”,戏剧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的用语;“卜儿”,扮演儿童。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审问、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 D.⑦⑧⑨⑩
4.下列对元杂剧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中,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外末、冲末、外旦等指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
B.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
C.元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一套曲子。这四套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
D.“科”又称“介”,在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如笑科、饮酒科等。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折—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 “折”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元杂剧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B.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又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
C.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旦、末、净以外的人物),正旦和正末是元杂剧中的主唱角色。
D.“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合称“元曲四大家”。
6.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运用“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运用典故,窦娥借古人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对冤情的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7.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个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一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求功与求过》《平等≠公平》《何妨一笑做“小人”》
第二组:《流年自语》《叩开青春的大门》《成长中的萤火虫》《冬天,阳光依旧温暖》
第三组:《外国的月亮并不特别圆》《国人戾气何其多》《也谈中国式过马路》《耶路撒冷的枪声》
A.心存感念、校园随笔、聆听窗外 B.心有感悟、校园随笔、吾国吾民
C.心有感悟、青春剪影、聆听窗外 D.心存感念、青春剪影、吾国吾民
8.下列对元杂剧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中,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外末、冲末、外旦等指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
B.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
C.元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一套曲子。这四套曲子由一个演员主唱。
D.“科”又称“介”,在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如笑科、饮酒科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②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情势说话办事。③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④不明不暗:糊里糊涂,不能用来形容光线是否充足。⑤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此处形容“评论”正确。⑥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不合语境。排除④⑥的选项,故选B。
2.答案:D
解析:“‘卜儿’,扮演儿童”错误。“卜儿”,扮演老年妇人。
3.答案:C
解析: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中的“生”意思是“甚、深”;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中的“咱”是句末语气助词,多表示祈求、希望语气;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中的“荐”意思是“祭,超度亡灵”;⑧“官吏每无心正法”中“每”应解释为“们”;⑨“断送出古陌荒阡”中的“断送”应解释为“发送”,指殡葬;⑩“兀的不是我媳妇儿”中的“兀的”意思是“语气助词,与‘不’连用,表示反问,如同说‘怎的不’”。
4.答案:B
解析:“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人角色。
5.答案:D
解析: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应为郑光祖。
6.答案:D
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7.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每组文章的标题,概括出其共同特点,然后对照选项进行推断。第一组文章阐述的是对生活的见解和认识,属于生活感悟;“感念”是因感激或感动而思念的意思,此组文章无关“感念”。因此选“心有感悟”。第二组文章记叙成长过程中的往事,展现青春的轮廊;从文章标题中无法得知所记叙的都是有关“校园”的。因此选“青春剪影”。第三组文章反映的是对社会现实和世界风云的关注,“吾国吾民”只涉及本国和本国国民,不能涵盖本组的所有文章。因此选“聆听窗外”。
8.答案:B
解析:“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人角色。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4 窦娥冤(节选)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第一学时,第二学时,第三学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主旨探讨,审美鉴赏,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