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春季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
- 第08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09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11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12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 第13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其他 3 次下载
第10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人教部编版】2022年春季七年级语文辅导讲义(部编版)
展开第10讲 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解析版)班级 姓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C.中国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传回,许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表示哀悼。D.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答案】B 【解析】B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充栋,充满屋宇。汗牛充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在这里用于古董,明显属于对象不当。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芯片制造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B.夏汛将至,国家防汛总指挥要求各地采取加强宣传,积极准备,使长江安全度汛。C.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1.2倍。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B项成分赘余或缺宾语,应该把“采取”去掉或者在句末加上“的措施”;C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 , ,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此题出得极为巧妙,妙在能让学生通过做题,感知教育教学的规律。本题首先由关联词“不是……而是”确定前两句(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教学目的),从而确定正确的语序为A.②④③①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C. 倚玉栏临碧水赏遍春夏秋冬 D. 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答案】C【解析】思路一:根据题目材料中关键词“一年四季”提示对应C项“春夏秋冬”,“水边凭石栏”对应C项“倚玉栏临碧水”。思路二:根据上联词性句式用排除法推断。A.“遍赏”与上联“演尽”不对应。B.“秋月春花”与上联“喜怒哀乐”不对应。D.最后一字“打”为仄声,不符合对联平仄要求,可直接排除。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名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课文《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B.安徒生,丹麦作家,《皇帝的新装》是他的童话作品,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有《昌黎先生集》。D.《〈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答案】A【解析】A句中“《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对作家作品的分析是错误的,《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这么高魏齐①据“西昌发布”公众号4月1目下午报道,截至当天13时25分,泸山正面明火全部扑灭,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灭火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人们不会忘记,3月30日下午,四川凉山西昌突发森林大火造成打火队员19人牺牲。联想到去年几乎烧遍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人们可能会问,森林火灾为何如此凶险,又为何如此难以扑灭?②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以此次西昌地区发生的火灾为例,据西昌市人民政府3月31日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的情况,起火后由于风向多变,火情扩散迅速,并伴多处飞火,造成多处多线速燃态势。截至3月31日16时,火灾过火面积1000余公顷,毁坏面积80余公顷。③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以凉山地区为例,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山区地形极大限制了人员活动,大型灭火器材很难快速抵达现场。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这就会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④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在干旱季节,山区容易形成明显上升气流,加之各种涡流、越山气流影响,往往风向突然发生变化。⑤专家认为,随着科技进步,适当引入更多高科技装备协助灭火是一大趋势。首先要做到预警早,在火灾萌芽阶段就尽早发现火情,例如通过携带红外传感器的卫星或长航时无人机及时预警,然后“打早,打小”,进而“打灭”。灭火时,可适当派出消防直升机、灭火飞机等大型装备,此外,国内一些企业也研制出“灭火榴弹炮”“灭火导弹”等一些适合森林灭火的新型“武器”,尽管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论证,但完全可以尝试。1. 选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由西昌和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极其凶险的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和说明对象、说明内容、效果相关。(1)从题目看,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森林大火为何扑灭难度高,首段举出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两个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2)四川凉山西昌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非常凶险,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广为人知,由这两个有影响力的社会事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往往”不能删掉。为什么?“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 【答案】“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森林大火发生在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的季节的概率很大,如果删去,语言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1)本义。“往往”指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情况,起限制作用。(2)语境义。这里指森林火灾大多数情况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但是并不绝对。(3)效果。如果去掉,变成森林火灾全都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过于绝对,与原句意不符,不能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3.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举例子、列数字: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判断。结合“以凉山地区为例”可知,运用了举例子说明方法,结合“该地区仅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超过20座”可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2)作用分析。结合“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列举凉山地区高海拔山峰多、救援难的事例,运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灭火难度增加。4. 认真阅读选文,概括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答案】 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解析】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第二段“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再加上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可知原因一: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2)结合第三段“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可知原因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3)结合第四段“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可知原因三: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比较复杂,山谷之间风向变化比较快。 (一)A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B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语段A中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2.语段B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在这本书中,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答案】1.傅雷家书 德艺俱备 人格卓越 2.昆虫的史诗 蝉 蜘蛛 螳螂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文中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品质,文学常识也就迎刃而解。(二)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换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折了棒,扑地倒了。1.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答案】农民起义【解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2.从“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案】从洪教头的角度来看,做人不能太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应该学会谦虚,心胸宽广。从林冲的角度来看,为人要谦逊有礼、忠厚淳朴,但是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解析】感悟一:从洪教头角度看。洪教头对林冲不满的原因是看到柴进对林冲的重视,他非常的嫉妒,怕林冲在这里常住,影响了他的利益,他在这里一直受到众人的奉承,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为了柴进的奖赏,一再的对林冲发出了挑战,最终被打败,羞愧而走。从这些情节中看出了洪教头的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故他的失败启示人们做人不能太利欲熏心、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嚣张跋扈,应该学会谦虚,心胸宽广。感悟二:从林冲角度。面对洪教头的一系列的挑衅和傲慢的态度,林冲最开始是一再的退让,最后在柴进的要求下,答应和洪教头较量一番,较量开始,还是一再退让,自谦认输,后来思量柴进的想法,使出真本领,打败洪教头。看出林冲是一个谦逊有礼、忠厚淳朴、有真本领的人。他的行为启示人们:为人要谦逊有礼、忠厚淳朴,但是隐忍要有限度,必要的时候要亮出自己的实力。(一)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抚 (2)反 (3)愠 【答案】(1)安抚。(2)通“返”,“返回”。(3)生气,恼怒。 【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回”;“愠”是 “生气,恼怒”的意思。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答案】(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3.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二)如梦令 龚自珍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注】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去。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赏析。“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意思是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运用拟人表现了作者的惜春之情。据此作答即可。2.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答案】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思想感情。“春住!春住!”意思是呼唤春天的驻足,运用反复的修辞,表现了作者惜春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译文: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真的不容易何称妙章,属斐然之章节,且令人思而无穷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概是挖人深醒的真谛吧,此时此刻叹:语文,说爱你不容易。曾经的我,从汉语拼音到学习汉字、词语、和成语,再到达一个崭新的阶段,是你一步一步的让我积累,是你把我从文盲带领到一个有修养且彬彬有礼的学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男子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语文一次一次的让我陶醉于你的怀抱,又一次一次的升华我的人生观。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能自拔、学海无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你引导我人生的导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你弄清在迷路的我,才有今时的成就!其实,语文,说爱你不容易。有人说,语文是华丽的包装,依我说,是深藏不露?自我感受:文章虽是文采斐然,但却埋藏着深奥的含意,有些是曲折离奇的;有些是激励人生的;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语文,我真是摸不透你的心,还是我不够资格?语文,说爱你不容易。曾几何时,我想舍弃你,但却得到这个结论:迷则厌,厌则爱。原来一直都是因果循环,我没有舍弃你的理由,只有仰慕的目光,只有向往的精神,无论如何的变化,我终究还是倚着你,直到有一天你接受我的爱,不然我一直哀叹:语文,说爱你不容易。语文是一个大家庭,里面住着:纵情山水的太白,豪迈的苏东坡,斐然的李清照,还有许多许多……也令我了解他们的情怀,太白弃官场之九霄云外,为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诗意生活,苏东坡一生与诗融为一体,他的激情大气,激起了我的共鸣,他的诗句超然脱俗且气势凌人。李清照那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惨情感被我永远铭记于心,这让我想起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会认识更多的成员,希望我会更深入了解他们,更希望与他们结交“亲朋密友!”爱之者,安能轻易舍之向反方挥步远去也? 稍有所悟曰:语文,说爱你不容易。佳作点评 【解析】“真的不容易”是命题作文。题目中“真的”二字,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可理解为强调“不容易”的程度很高,不是一般的“不容易”。 从这个角度理解,如果写作中对“不容易”的程度呈现不够,就会显得扣题不紧。另一方面,可理解为一开始不认为、不知道“不容易”,后来看法改变,发现确实“不容易”。 从这个角度理解,题意暗含转折。题目中的“不容易”,既可理解为完成某件事、实现某个目标“不容易”,又可理解为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承受某种心理压力“不容易”。 “真的不容易”,表达了一种感慨,有抒情的意味,又表达了理性反思的意味。 既可关注自我,表达自己的“不容易”,也可关注他人,体味他人的“不容易”。 实际上,这个题目从正面解读就是:我体会到了难处,可以是体会到了自己的难处,也可以是体会到了他人或团队的难处。 中学生写自己的“不容易”,最容易想到的是学习上的难处,做学生的不易。这人人想得到,不容易写出彩。写自己的“不容易”,要有独特的个性感受;写别人的“不容易”,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