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人教统编版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古代户籍制度、社会救济的影响及本质掌握不准
1.()中国古代县级政区在秦汉时期依据户数分为两等,在唐宋时期依据地域位置和户口多少分为七等,明清时期综合地域位置、户口多少和田赋数量等进行分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 ( )
A.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B.基层管理体制逐渐成熟
C.国家赋役征发越来越重
D.血缘等级序列严格区分
2.(2020湖北两校高二期末联考,)1983年湖北江陵汉墓出土竹简《二年律令》,其中《户律》详细规定了要通过“自占”(申报)与“案比”(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假报、虚报的行为。汉初政府这一规定( )
A.标志着我国古代户籍管理的开始
B.强化了国家统治基础
C.限制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D.旨在清查当时人口分布
3.(2020山西高三调研,)628年,唐朝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有灾则可用于赈民”。自此以后,地方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义仓粮食不可随意挪用。这表明当时 ( )
A.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4.(2021辽宁营口大石桥三中高二期中,)北宋朝廷曾多次颁诏,要求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兴办慈善机构在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宋代创办此类机构的目的是( )
A.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
B.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D.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5.(2021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元政府将北方一些地区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事者”担任;田边树立木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的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 )
A.管理职能多样化 B.是游牧经济的真实体现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全国性耕作互助组织
6.(2021山东青岛黄岛高二期中,)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这说明在明代 (深度解析)
A.出现分类扶贫观念 B.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慈善救助系统完善 D.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易错点2 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不准
7.()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8.(2020湖南衡阳第八中学高一月考,)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措施是 ( )
A.大力发展垄断组织 B.缩小国家干预规模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D.实施区域合作战略
9.()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削减福利项目,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其他项目逐步削减,并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材料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
10.(2021山东济南章丘高二期中,)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以往翻了一番还多,导致税收和政府支出大幅度上扬的局面。这种情况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这表明 ( )
A.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
B.福利制度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C.过度的福利开支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D.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A | 2.B | 3.B | 4.B | 5.A | 6.A | 7.A | 8.C | 9.D | 10.C |
1.A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细致、深入,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基层管理体制逐渐成熟,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并没有体现国家赋役征发情况,故排除C项;从材料“在秦汉时期依据户数分为两等,在唐宋时期依据地域位置和户口多少分为七等,明清时期综合地域位置、户口多少和田赋数量等进行分等”可以看出,血缘等级不是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故排除D项。
2.B 据材料可知,汉初政府通过申报与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严惩申报时假报、虚报的行为,此举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从而强化了国家的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在汉朝以前我国就开始了户籍管理,故A项错误;户籍制度对限制土地兼并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清查当时人口分布不是汉初制定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3.B 根据材料“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有灾则可用于赈民”“专用于备荒”可知,唐朝义仓的设置,践行了重农恤民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的行政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与之前的赈灾政策进行对比,体现不出政府关注民生的力度增强,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4.B 北宋朝廷在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慈善机构,社会慈善事业在南宋蔚然成风。众多慈善机构帮助很多贫苦百姓渡过难关,从而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封建统治,故选B项。古代中国加强社会救济意在维护统治,并非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故A项排除;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故C项排除;“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只是这些措施带来的客观效果而已,并非目的,故D项排除。
5.A 依据材料“自发组成的”“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中的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组成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A项正确。“锄社”是农民自发组成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故排除B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排除C项;“锄社”原是北方地区农户自发组成的,元政府加以推广,但是否成为了全国性组织,材料未体现,故排除D项。
6.A 依据材料“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可知,林希元主张根据民众的贫困程度采用不同的赈济措施,说明明代出现了分类扶贫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慈善救助系统的完善,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明代出现了财政困难,故排除D项。
知识拓展 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1)救济弱势群体。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等,人民缺少生活保障,因此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
(2)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等为民众提供生活保障,有利于人口繁衍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从根本上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3)增强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感。政府等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有利于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民众的向心力,有利于增进民众的获得感和国家认同感。
7.A 《联邦紧急救济法》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促进就业、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以工代赈”等内容,故排除B、C、D三项。
8.C 社会福利制度使国家介入分配过程,缩小了贫富差距,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存,有利于防止资本主义矛盾激化,是“修补资本主义”的表现,故C项正确;大力发展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策,不符合“二战后”的时间限定,故A项排除;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逐渐建立,缩小国家干预规模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故B项排除;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措施,故D项排除。
9.D 削减福利项目,削减福利开支,并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体现了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故D项正确。“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表明西方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而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
10.C 西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增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所以被认为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故C项正确;“高福利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来支撑”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福利制度与西方意识形态无关,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建设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