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A卷) 试卷 0 次下载
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整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核心素养整合课件PPT,共19页。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专题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1)考古发现,早在商朝,就有关于人口清查统计的记载。这可以视为中国户口登记制度的萌芽。(2)西周时期,人口登记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西周设有“司民”这一官职,掌管户籍、计点民数,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制度性、经常性的户口调查登记。(3)春秋战国时期对人口进行清查、登记及管制的主要制度是“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是指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4)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5)“汉承秦制”,西汉户籍制度在沿袭秦朝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实行编户齐民,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6)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7)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进入到发展完善阶段。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进行全国性户口清查;还实行析籍政策,规定堂兄弟以下分立户籍,以防容隐。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8)宋朝的户籍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朝又将户籍划分为主户与客户。(9)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10)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置户帖”。后来,朱元璋又诏令全国实行“黄册”制度。(1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典型例题1】 “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 )A.有利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故排除D项,选C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排除B项。专题二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特征 特征(1)政府主体、民间辅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政府在其中起主体作用,民间慈善行为起辅助作用,这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保持社会安定有很大关系,民间慈善行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发展和成为体系。(2)带有宗教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受宗教的影响较深,道教、佛教对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民间慈善事业。(3)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两大主体是官府和民间,虽然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但是两者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少合作。(4)制度缺乏、 监督缺失。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达到鼎盛,注重的是措施和制度本身,往往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度。【典型例题2】 周朝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朝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朝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周朝、汉朝、宋朝并不是延续的朝代,且题干材料只列举了这三个朝代,因此无法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并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采取的不同扶贫措施,故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排除B项;周朝、汉朝、宋朝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扶贫工作分类精准,也没有反映出扶贫工作的具体成效,故排除D项。专题三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典型例题3】 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在此俾斯麦针对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福利国家的愿望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C.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D.动员民众投入对外扩张的需要答案:C解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专题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1)考古发现,早在商朝,就有关于人口清查统计的记载。这可以视为中国户口登记制度的萌芽。(2)西周时期,人口登记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西周设有“司民”这一官职,掌管户籍、计点民数,三年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制度性、经常性的户口调查登记。(3)春秋战国时期对人口进行清查、登记及管制的主要制度是“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是指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4)秦朝的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5)“汉承秦制”,西汉户籍制度在沿袭秦朝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在中央和地方都设有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实行编户齐民,这是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6)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7)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进入到发展完善阶段。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进行全国性户口清查;还实行析籍政策,规定堂兄弟以下分立户籍,以防容隐。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8)宋朝的户籍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朝又将户籍划分为主户与客户。(9)元朝的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10)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诏,“户部籍天下户口,置户帖”。后来,朱元璋又诏令全国实行“黄册”制度。(1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典型例题1】 “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 )A.有利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故排除D项,选C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排除B项。专题二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特征 特征(1)政府主体、民间辅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政府在其中起主体作用,民间慈善行为起辅助作用,这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和保持社会安定有很大关系,民间慈善行为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发展和成为体系。(2)带有宗教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受宗教的影响较深,道教、佛教对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民间慈善事业。(3)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两大主体是官府和民间,虽然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但是两者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少合作。(4)制度缺乏、 监督缺失。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达到鼎盛,注重的是措施和制度本身,往往缺少与之相匹配的监督制度。【典型例题2】 周朝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朝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朝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周朝、汉朝、宋朝并不是延续的朝代,且题干材料只列举了这三个朝代,因此无法体现出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并没有体现出不同地区采取的不同扶贫措施,故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排除B项;周朝、汉朝、宋朝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扶贫工作分类精准,也没有反映出扶贫工作的具体成效,故排除D项。专题三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评价 【典型例题3】 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在此俾斯麦针对的是( )A.民众要求建立福利国家的愿望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C.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日增D.动员民众投入对外扩张的需要答案:C解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