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登幽州台歌》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登幽州台歌》等第1页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登幽州台歌》等第2页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登幽州台歌》等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来欣赏这些千古绝唱吧!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皆寂寞嘛。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诗人们心中的那份孤独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chuàng)   下(tì)   宗(dài)(zì)2.作者简介。(1)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3.创作背景。(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此诗。(2)《望岳》这首诗咏的是东岳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诗人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3)《登飞来峰》这首诗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赏读《登幽州台歌》(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 提示:本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仰天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前:过去。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具体指燕昭王。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主,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邈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王,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三)深层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交流点拨】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交流点拨】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四)板书设计赏读《望岳》(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 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岱宗: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荡胸:使心胸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远望层云生起,不禁心胸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三)深层探究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交流点拨】 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交流点拨】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硕大无比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颈联是从作者的感受来写泰山景物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交流点拨】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使人眼眶欲裂。4.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交流点拨】 这句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四)板书设计赏读《登飞来峰》(一)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交流点拨】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将不懂之处圈出来。(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2.诗意理解。【交流点拨】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三)深层探究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交流点拨】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交流点拨】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 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托古塔高耸,直入云霄。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四)板书设计四、拓展延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你还能想到哪些表达雄心壮志的诗句?【交流点拨】 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启示: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顶峰”,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共6页。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