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巩固练习
展开1.能够自行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3.学习本文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并能运用这种语言艺术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他的创作以德祐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为题咏、应酬之作,后期作品大多洋溢爱国激情。遗作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等,总为《文山先生全集》。
2.探寻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缙绅(jìn shēn) 觇北(chān) 二阃(kǔn)
巡徼(jià) 余僇(lù) 愧怍(zuò)
纾祸(shū) 邂逅(xiè hòu) 羁縻(jī mí)
毗陵(pí) 诟(gòu)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通假字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3)层见错出(同“现”,出现)
(4)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没有依靠。 今义:①由于清闲而烦闷;②(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2)以至于永嘉
古义: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盘查。 今义:寻找和挑选(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4)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义:“遗”读wèi,赐予的身体。 今义:“遗”读yí,死者的尸体。
(5)不复顾利害
古义:个人安危。 今义:利益和危害。
(6)几彷徨死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7)国事遂不可收拾
古义:挽回。 今义:整顿,整理或修理。
6.词类活用
(1)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3)道海安、如皋(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
(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词活用作动词,走上前)
(5)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活用作动词,写序文)
(6)名曰《指南录》(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7)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8)争曲直,屡当死(形容词用作名词,是非)
7.特殊句式
(1)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
(2)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判断句)
(3)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动词“羁縻”在意念上表被动)
(4)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
(6)至通州,几以不纳死(被动句)
(7)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介宾短语后置句)
(8)将请罪于君(介宾短语后置句)
1.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提示: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而予不得归矣。”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试分析“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抒发了自己内心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他战胜困难、冲破危境的基础。“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点明自己在历经磨难的同时,还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这也是他战胜困难、冲破危境的基础。“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句既是本段内容的收束,又是内心复杂、强烈感受的喷发。
3.作者为什么以《指南录》为自己的诗稿命名?
提示:取诗集中《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4.文章的最后三段,往往是读者不太关注的部分,这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艺术效果上看,这三个段落有何作用?
提示:本文的最后三段是以说明为主的文字。作者在这里叙述了自己结集的体例和目的。但就是这样简单的说明,也渗透着作者的血泪和期望。“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说明作者是何等的顽强和乐观;“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说明艰难的生活给作者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而作者又是何等珍惜这些记述自己险恶经历的诗篇;“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说明了作者写诗、结集、作序的目的,那就是激励自己,教育后人。从艺术效果上看,这些文字使全篇笼罩上一层悲壮的气氛,使读者不能不敬佩作者顽强的斗志、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1.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之时勇于担当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精神呢?
提示: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出使的背景:“时北兵已迫修门外”,一个“迫”字交代了南宋形势的危急。元二十万大军沿江而下,势如破竹,那时已经直指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朝廷惊恐万状,“战、守、迁皆不及施”,“莫知计所出”。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出使元营的。
②出使的动机:“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这几句话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动机。
③“隐忍以行”的意图:文天祥死为国家而死,生亦为国家而生。他不想“引决”,忍辱而行,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将以有为也”。后来所有事实都证明了这点。
④奔真州时的所为:文天祥一到真州就把在元营窥探到的虚实写信“告东西二阃”,想促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西制置使夏贵和真州守将苗再成三方联合,一举而使南宋“中兴”。
⑤冒死南归的经历:作者连用18个排比句历数他南归途中的艰苦经历。
⑥自编诗集的目的:在于“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文中第五段共出现22个“死”字,致文天祥死的因素有哪些?列举这么多种面临死地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提示:致文天祥死的因素有来自元兵的,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来自南宋的,用以揭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来自险恶的环境的,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有来自自身的,用以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作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追忆逃归途中濒临死地的种种险遇,表现了作者置生死于度外,为“中兴”而顽强斗争的精神,进而表达了作者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3.第五段中两个“呜呼”分别表达了什么感情?三个“矣”表达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提示:这段文字中的两个“呜呼”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第一个“呜呼”表达了作者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作者面对山河破碎、国事难为时的伤痛之情。三个“矣”,所表达的语气也不同。第一个“矣”处于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读;第二个“矣”,处于前一层结句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宜轻读;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而境界危恶”)之前,宜急收。
只身闯入虎穴,凭口舌之力说动强大的元军,这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文天祥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北方的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观点一:文章一开始便交代出“北兵已迫修门外”,点明当时的局势紧张又危急,而满朝文武又“莫知计所出”,因此,必须得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出面。
观点二:国事当时已经无法收拾,而恰在此时元朝要求“当国者相见”,满朝文武都将责任推到了文天祥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荣辱、得失、尊卑、生死都已经无所谓了,他必须去。
观点三:历史上有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百万之师的先例,如唐雎、烛之武等,因此,文天祥奋不顾身,毅然赴险,即使元朝退兵的可能性很小,也要努力去争取。
1.记叙、抒情、议论完美结合。
(1)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三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2)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五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3)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四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语言精练生动,句子富于变化。
首先,语言精练表现在用语简练而内容充实,如写当时形势的危急:“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写明敌我双方情况,简短的语言说明了复杂的情况。
其次,语言生动表现在用词灵活多样,句子富于变化。写离元营后的处境、活动,用了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奔”“变”“诡”“行”“宿”“出”“穷饿”“号呼”“避”“渡”“入”“展转”,这些词语准确地表明了经历的坎坷,也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急切和紧张。
再次,长句、短句兼用,大量排比的组合,造成强有力的语势,富于表现力。如第五段中18个排比句的连用就是个突出的例子。每句都落在“死”字上,但又长短不一,灵活多变,自然流畅,气势贯通。磅礴的语势表达了作者坚定、凛然的气概和激动的心情。
导练目标
变换句式 文采飞扬
《指南录后序》句式极富变化,长短结合、整散相间,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感情抑扬起落,跌宕回环,感染力极强。这启发我们,在写作中运用生动灵活的语言、形式多样的修辞、整散相间的警语,都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文章气韵流动,文采飞扬。
运用长句、短句交互变换的语言形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语言尽量有文采。
创意激活
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干净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各尽其妙。
范例展示
读书是一种味道
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不亦乐乎?
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
读《红楼梦》,读一个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记录,或莞尔一笑,或蹙眉深思,当泪水顺着脸庞一粒一粒地滚下,汇着一缕缕心灵的悸动流进心田时,你知道,那是一种咸咸的辛酸的味道,勿用唇舌,心灵自会告诉你它最真实的感受。
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和平处,心尤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
读书,品味,犹如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如网络一般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在屏幕前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
话题集锦
(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书生意气往往缺乏理性战略思想。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卖国贼是毁坏国家的蛀虫;②生死不惧,方能无畏。
(3)文天祥生于中国历史上边患最多的宋朝,他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已经到了“一见风雨,立倒于前”的地步。于是,他担负起了复兴国家的大任。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民族魂。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中国的脊梁;②英雄本色;③民族责任。
佳作片段
生命如一条汩汩流淌的河,在暗礁、险滩密布的河段方能激起更多的浪花。在民族危难、国家将亡之际,文天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条路通往失败也通往辉煌,通往死亡也通往不朽。也正因为如此,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壮丽的抗金征程,谱写了一生中最为高亢的《正气歌》!
历史的天空因为他的存在而分外明朗,衰颓的南宋因为他的存在而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虽然他英勇就义距今已700多年了,但时间的长河并没有洗去他那份爱国情操与浩然正气,相反,使其越来越闪耀璀璨的光辉。
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节选)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章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苏教版渔夫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语文苏教版渔夫课时作业,共4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文本研习)底层的光芒品质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义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