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落日课时作业
展开落 日
1.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会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品味人们认识历史的不同方式和情感态度。
2.能够说出日本投降仪式的时间、地点、方式、意义,体会作者的内在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以及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
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中国著名的战地记者。
主要作品:《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伟大的平凡》《追忆日本签字投降前后》等,代表作《落日》。
2.探寻背景
1945年9月2日,作为《大公报》的一名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曾目睹中、英、法等国代表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被公认为“状元之作”,后被列为大学新闻系典范教材。本文摘选自《朱启平新闻通讯选》(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勋绶( ) 湔雪( ) 舷梯( )
桅杆( ) 半晌( ) 马厩( )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理昭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色古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可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几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厥功甚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义辨析
(1)庄严·庄重
辨析:同: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
异:“庄严”侧重于严肃,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庄重”侧重于言谈举止严肃端正,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
判断正误:①这是一个庄重承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②一向斯文的他身着非常正式的礼服出场,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合作演绎了多首歌曲,显得非常庄严。( )
(2)顷刻·刹那·霎时
辨析:同:都是名词,极短的时间,常作状语,后面可以接上“间”,说成“……间”。
异:“顷刻”伸缩性稍大,有时可以指不长的时间,相当于口语里的“一会儿”。一般只作状语,不说“一顷刻”。“刹那”是外来词,所指的时间,比“顷刻”等都短。不限于作状语。常说成“一刹那”或“一刹那间”。“霎时”泛指极短的时间,不如“顷刻”伸缩性大。多说成“霎时间”。
判断正误:①那种以为中国革命力量瞬间就可以组成,中国革命斗争顷刻就可以胜利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
②蔡国强8个半小时精心准备,刹那间烟雨西湖幻化而出。( )
③登车之后,车行迅速,如疾风闪电一般,霎时不见。( )
(3)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辨析:同:二者都有“因景象、物件繁多而看不过来”之意。
异:前者表示主动行为,后者表示被动行为。“目不暇接”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判断正误:①国际组织准备了一系列体现环保和创意的活动,如美国环保协会“低碳”主题综艺晚会,联合国的“联合国创意之夜”综艺晚会,这些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
②729路公交车上勇斗歹徒的4名安徽伤员,感动了众多上海市民,前来捐款者令人应接不暇。由于人员出入频繁,医院将不少来探望的市民挡在了门外。( )
答案:1.(1)shòu jiān xián wéi shǎng jiù
(2)qiào qiáo shí shè qiāo qiǎo
2.寒暄/煊赫/喧宾夺主/渲染 栀子/垝垣/诡辩/桅杆 舷梯/眩晕/炫目 旗帜/炽热/枳椇 目不暇接/闻名遐迩/瑕不掩瑜 凛冽/清洌
3.(1)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2)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3)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4)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5)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6)赞美人功劳十分伟大。
4.(1)× × (2)√ √ √ (3)√ √
1.本文以“落日”为题,有什么寓意?
2.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4.第1段时间具体到分,“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何作用?
5.第2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
6.文章多次写时间精确到分,尤其是签字结束后的“9点18分”的描写有何意义?
7.当时的中国受降代表徐永昌将军曾表述过:“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个在这里有代表的国家,也可同样回想一下过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诉他有过错误,他就应当勇敢地承认过错而忏悔!”结合将军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举行这次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的意义。
答案:1.提示:(1)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2)以“落日”为题,语意双关:①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②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2.提示:小标题使得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3.提示: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4.提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本通讯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闻事实发生地与作者的距离,点出是“目睹”的,作者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
5.提示:“70年来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永志不忘”,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更重要的是作者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6.提示: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文中用了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仪式结束时,时间正是9点18分;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了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用近于史家的凝练的笔致吐露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7.提示:这次日本签字投降仪式让我们永远牢记军国主义的罪行,同时期盼着每一位拥有美好心灵的中国同胞以及世界友人——包括那些生活在曾经是我们的敌国中的仍存善良之心的百姓——共同构建一个真正没有硝烟、永世和平的新的世界。同时也说明:一个缺乏勇气不肯正视自己的人,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不肯正视历史污点的民族,永远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 |
我的学困点 | 我的学疑点 |
|
|
1.《落日》中人物众多,他们的身份又是各种各样的,要能绘声绘色地予以表现,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是很不容易的。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注意设置了哪些线索?
2.《落日》最后一部分写了三个小插曲,各有什么用意?
3.新闻写作一般要求不出现记者身份的“我”。你认为这篇新闻里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写作有什么深意呢?
答案:1.提示:①时间线索。7点多钟—8点多钟—8点半—8时50分—9时整—9点18分。文中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线索。
②整体的氛围设置。氛围设置的线索——“简单、庄严、肃穆”,在开头概括地点了一下,在后面就多方面地加以渲染。“简单”是因为仪式是在战舰上举行的,条件上受到限制;“庄严、肃穆”是氛围的营造,也是人们对日本投降这一历史事件意义的确认。
③心理印象的线索。心理印象的线索,也是开头点了一下“永志不忘”,然后随着仪式的进行与完成,逐渐在心中定格。“简单、庄严、肃穆”是通过描绘刻画表现出来的,是外在的线索;“永志不忘”是通过作者对通讯中人物的议论表现出来的,是内在的线索。这两条线索与时间线索组合在一起,使作品内容丰富,容量大,而又不流于芜杂。
2.提示:①“投降书脏了”,作者借机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与日本人的运气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这里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发泄一番而已。
②写盟军的空军组队飞过“密苏里”号,以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受降典礼。表明了他们这次飞行是为了显示军威,庆祝胜利。
③写一个年轻水手想要把今天见到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的情景,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样遥相呼应开头说的“永志不忘”,再次点出事件的意义。另外,用一个年轻水手的话,也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评述,以点明文章主旨。
3.提示: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根据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身份的“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是有深意的。
一方面作者直接目睹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用第一人称更方便人们了解整个事件,也增强了记述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用第一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更便于直接表现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当时的一种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心情,这样更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和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感受和评述,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总之,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日本签字投降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我们今天再读这篇通讯还有什么意义吗?
答案:提示:观点一:那些尘封已久、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但愿时间的磨砺让其长出硬痂。如果再次翻动,必定会揭开那些伤疤,引起刺骨的痛。所以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过去了就过去了,应尽量不再回味。
观点二: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殊不知,痛定思痛才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开始。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屈辱的历史,才能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奋发努力,振兴中华。
观点三:请让我们看一下今天的日本,面对侵略中国的历史,他们毫无悔改之意,甚至连当年的罪行也不想认账。日本右翼分子还想再吃军国主义的还魂丹,一步一步地让军国主义在日本死灰复燃。他们做出一系列的诸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联合国入常等行为,其意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种时候,我们重新阅读当年日本投降签字的通讯,足以激起我们的爱国之心,也足以唤起我们的民众。我们要牢记历史,用历史事实驳斥侵略者的谎言。
1.点面结合
在材料的组合方面,既注意到面上,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那个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饶有风趣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作者从把握会场的氛围、揭示受降仪式的意义入手,具体展现现实的会场上不同身份者的表情、行为动作、话语,涉及主持者、受降方代表、记者、官兵等,把点和面结合起来,把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充分表现出中国全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提出启示性的问题。
2.巧用对比手法
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如:盟军最高统帅的出场与日本代表重光葵的出场形成对比;签字时麦克阿瑟将军的庄重、威严与重光葵的无力木然形成对比等。这些对比,彰显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细节的捕捉与刻画
本文在人物描写方面极善于捕捉细节。
(1)神态描写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错,笑声不绝”“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描写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3)动作描写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讽刺。
导练目标
一波三折,饶有趣味
本文是记录二战结束时,各战胜国代表跟战败国的日本代表签字的场面和过程,简单的情节在作者笔下却显得曲折有致,妙趣横生,譬如等待签字前,对水兵和小艇的描写,签字场所的描写,签字代表们不同的着装、不同的语言的描写,签字时对不同签字笔的描写等,都使得故事有了波澜,或设悬念,或作铺垫,有时又宕开一笔加上几句议论抒情的话语,整个过程表现得一波三折。请运用此手法,写一篇短文。
答案:一波三折法行文有如下几种形式:误会法、巧合法、陡转法(指故事情节不是循着正常顺序发展,而是陡遇情理中的“意外”,转到另一方面去)、对比法、插叙法等。叙事时要多处设悬,使情节曲折动人。但在行文中应注意:一是符合生活逻辑、读者口味,不可为文之曲而造作;二是要注意火候,不可一味曲折,要张弛适度,有节度地安排情节;三是无论采用哪种造成波折的技法都应为刻画形象服务,要符合表达主题的需要。
范例展示
三张电影票
妈妈下班回来,一进家门,就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电影票边兴高采烈地说:“咱们今晚有节目了!”我眼尖,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电影票,眉飞色舞地嚷:“哇!电影票!万岁!”妹妹闻声跑过来,唧唧喳喳地问:“电影票?真的?”“当然是真的,单位里买的。”我和妹妹相视大笑,拥抱着欢跳起来,爸爸却在一旁泼冷水:“别高兴得太早!瞧,才三张。”什么?我没听错吧。仔细数一数,真的是三张。大家相互看了看,谁也没吭声。妈妈说:“是只有这么三张,你们谁不去,等一会儿跟我说。”
唉,真是美中不足,令人扫兴。
晚饭时,妹妹只顾低头吃饭,好像根本就把这事忘了,我却一直记挂在心上。吃罢饭,我走到妈妈跟前,吞吞吐吐地说:“妈,刚才,你说的……”我还没把话说完,妈妈就说:“哦,对了,晚上我要织毛衣,你们父女三个去看吧。”
刚说完,爸爸开口了:“还是你们母女三个去看吧!我还要给职工造工资单呢!”
妹妹也变得谦让了:“我还小,看不懂。我管家,你们三个去吧!”
连妹妹也懂得为他人着想,何况我这个当姐姐的。我赶紧说:“我晚上要写作文,没时间,你们去吧!”
这时,妈妈笑容满面地说:“大家说得对,说得好!都有先人后己的风格。我看我们还是把工作、学习先放一边,大家一块去吧,适当地娱乐一下,对身心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都愣住了,不是只有三张票吗?这时,只见妈妈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电影票,朝我们一扬,说:“还有一张在此。”啊!我们终于知道了妈妈的“阴谋诡计”,幸好没中妈妈的“圈套”。
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话题集锦
(1)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关于八年抗战中中国的损失,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共伤亡3 500多万人,土地荒芜,建筑被毁,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文物遭到重创,中国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达5 600余亿美元。而日本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3)日本投降了,“密苏里”号上的签字,洗刷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签字告慰了在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魂。而回顾1945年至今日本的某些表现,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如鲠在喉。我们一直要求日本向中国人民道歉,可日本政要们的一次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部分教科书关于战争事实的掩盖和歪曲等做法告诉我们,日本从来没有愧疚的想法和道歉的打算。最近,日本右翼频频出现在钓鱼岛附近,钓鱼岛和东海问题出现紧张局面。这些都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屈辱与苦难,应壮大我们的国力。旧耻已湔雪,中国仍应警醒。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站在国旗下,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国旗是无数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用鲜血染红的。面对他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呢?烈士们离开了我们,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呢?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国家还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正在赶超先进发达国家。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将是献给烈士们的最好的礼物。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正是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吗?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吗?
无限的敬佩,无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缅怀先烈,爱我中华!
答案:话题集锦:
(1)①团结是取得胜利的前提;②落后者要奋力前行;③强大自我才是雪耻的最好方式;④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2)①战争没有赢家;②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破坏。
(3)①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②强大自我才是雪耻的最好方式;③落后者要奋力前行。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 |
知识精华 | 技能要领 |
|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我与地坛(节选)测试题,共10页。
苏教版鸟啼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鸟啼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义辨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苏教版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后人之鉴六国论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后人之鉴六国论精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