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60),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①suǒ()屑②风 mǐ() ③蜷.()缩④气氛.() 2.课内古诗文默写。(8 分)
    ① ,大渡桥横铁索寒。②白头搔更短, 。
    ③ ,夜泊秦淮近酒家。④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⑤ , 决眦入归鸟。⑥ 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⑦黑云压城城欲摧, 。⑧ ,谁言天地宽?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 分)
    A、今方.来(才)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
    B、以其境过清.(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C、凄神寒.骨 (使…寒冷)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这样)
    D、弦既.不调(已经)缚者曷.为者也(同“何”,做什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的新景象。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的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罪犯十分狡猾,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赵良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
    星人”。
    智能手机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对网友“口水 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
    最能概括下面语段意思的一项是()(2 分)
    默读电视新闻、广告和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以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很容易地辨别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了,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他在观看之前相信的东西。
    A.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B.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C.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D.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下列对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2 分)
    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谢廖沙,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 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经历。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 来到埋葬瓦莉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
    (一)(4 分)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2 分)
    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分)
    (二)(12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②者,共买食之。恶③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 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 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注释】①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②汤饼:面条。③恶(cū):通“粗”。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①念.无与乐者念
    ③道旁有鬻.汤饼者鬻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④饮酒但.饮湿但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
    庭下如.积水空明匠师如.其言
    相遇于.梧、藤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大笑而.起拔山倒树而.来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译:
    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说这两篇均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三)(4 分)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 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短时记忆和 。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 0.25~2 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通过图像依次呈现 B,C,P,E,V,F 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 B 和 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 E 和 F 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根据选文内容,把第③段相关内容补充完整。(2 分)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
    (四)(12 分)
    陕 北 柳
    ①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 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②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似江 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 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
    ③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 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
    ④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 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 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
    ⑤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
    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 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
    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
    ⑥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 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
    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 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
    ⑦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 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 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
    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完成填空。 (2 分) 插杆生根—— —— 奉献椽子——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写到江南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树?(3 分)
    赏析词句。(4 分)
    第⑤段两次写柳树“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的“颤抖”有什么不 同?(2 分)
    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 但她始终坚持着。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陕北柳喻为“母亲”。(3 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 4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 分)
    有人说,在电脑时代,汉字成了中国人进入信息时代的瓶颈,汉字这一古老的
    文化载体,甚至会成为阻挠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难关,因而应该抛弃汉字,使用拼音文字。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了汉字专题后请运用所学内容说说理由。(100 字左右)
    21.作文(40 分)
    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待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 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材真实,情感真挚。(2)不少于 600 字。(3)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八 年 级 语 文答 题 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4 分)①() ②() ③() ④()
    2.(8 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3.(2 分)()4.(2 分)()5.(2 分)()
    6.(2 分)()7.(2 分)()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
    (一)(4 分)
    8.(2 分)
    9.(2 分)
    (二)(12 分)
    10.(4 分)① ②
    ③ ④
    11.(2 分)()
    12.(4 分)(1)
    (2)
    13.(2 分)
    (三)(4 分) 14.(2 分)
    15.(2 分)
    (四)(12 分) 16.(2 分)
    17.(3 分)
    18.(4 分)(1)(2 分)
    (2)(2分)
    19.(3 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 46 分) 20.(6 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1—2 略
    3.(2 分)C
    4.(2 分)D
    5.(2 分)A
    6.(2 分)A
    7.(2 分)B
    二、阅读与赏析(共 32 分)
    (一)(4 分)
    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
    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那一树树枇杷都成熟了,一片金黄色。(2 分)
    “送”字是拟人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0.5 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0.5 分)
    (二)(12 分)
    10.(4 分)①想,思考②散步③卖④只
    11.(2 分)D
    12.(4 分)(1)只是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得分点:“但”、“如”、 “耳”、倒装句式,各 0.5 分)
    (2)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品尝吗?”
    (得分点:补主语、“徐”、“尔”各 0.5 分,句子通顺 0.5 分)
    13.(2 分)两篇文章均写了苏轼贬官期间之事(1 分),体现苏轼随缘自适、旷达的特点(1 分)。
    (三)(4 分) 14.(2 分)感觉记忆、长时记忆
    15.(2 分)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 分)运用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特征。(1 分)
    (四)(12 分)
    16.(2 分)长枝成椽(茁壮成长);腐烂入泥(枯朽老去)
    17. (3 分)将陕北柳与其进行对比(1 分),烘托出陕北柳的普通平常(1 分); 更突出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1 分)。18.(4 分)(1)(2 分)第一次“颤抖”是骄傲和自豪,第二次“颤抖”是痛苦又是甜蜜的。(第二次“颤抖”答出“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她的心里是甜的”也可)
    (2)(2 分)运用排比,强调了陕北柳经历的磨难之多(1 分),从而更表现出陕北柳的顽强不屈(1 分)。
    19.(3 分)因为陕北柳与母亲有以下相似点:普通平凡,辛勤劳碌(繁衍后代);
    顽强不屈,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三、表达与交流(共 46 分)
    20.(6 分)例:不同意。汉字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学好用好它;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汉字的信息处理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一定能攻克一个个难关,解决好这些难题。
    21.(40 分)31 分切入。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6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60),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面的括号里改正错别字,解释下列加点字,C 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6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60),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6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60),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满分 120 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