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58530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老子》五章授课ppt课件
展开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
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深刻影响。
1.注字音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
形容词,容易动词,改变 副词,轻易 动词,交换
动词,依从 动词,写,著 动词,连续 名词,类,辈 名词,同一类的,这些人 动词,是,系 通“嘱”,告诉
动词,弃绝,抛弃 形容词,陡峭的 动词,断 形容词,风景美好
3.辨用法道可道,非常道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可名,非常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短相形 “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声相和 “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看 介词,向,朝着 动词,期盼 名词,念头 动词,责怪
动词,言说 名词活用为动词,叫出,命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照,比较 古今异义词,简单的发音
绝圣弃智 “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复孝慈 “孝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巧弃利 “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素抱朴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圣贤 智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孝慈的地步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巧 利益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未染色的丝 未雕琢的木头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弱小的 柔软的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其食 “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其服 “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其居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其俗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明句式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 ____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判断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莫之能胜___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
5.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恶已;_______________,斯不善已。绝圣弃智,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命出名字的事物,就不是恒定的事物。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真理。这句话出现在《老子》的第一章,又是第一章的第一句,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含意是什么?这表现了老子怎样的宇宙观?
提示:在老子看来,“无”,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是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一种哲学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和“无”不可分,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纯粹的“有”和纯粹的“无”是不存在的,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
3.老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认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理吗?
提示:这是老子智慧的核心,是作为老子向世人推出的济世安民的两大法宝,是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行不言之教”是希望通过每个人的自身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
4.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根本转变了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我们今天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这虽然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兽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二、审美鉴赏 培养你的情趣《老子》虽为语录体,却无对话与场面描写,也无设教授学的痕迹,是更为纯粹的“立意”“见志”之作。今本《老子》结构完整,文辞精练,大体有韵,体近诗歌,加之“玄之又玄”的哲学思想,使“五千言”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鲁迅曾指出,《老子》“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认为其之所以讲究用韵,是为了供人诵读传记。其他文学评论家,如张振镛也认为:“其文理精而词简,整齐而有韵,盖冲口而出,自有声律。”认为《老子》用韵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发之于天籁,本之于自然”的结果。更有人认为:“《老子》五千言,确是一部辞意锤炼的‘哲学诗’。”
《老子》在比喻和排比的运用上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来阐发哲理,赋予虚无缥缈的自然道理以形象化、具体化。老子大量地运用明喻、博喻、隐喻来说明事理,并且不拘一格,形式灵活,风格多变,有其独到之处,“有时如江河尽泻,一气贯通,有时又像逆流回旋,顿挫抑扬;有时若短兵相接,锋芒毕露,有时又含蓄不露,回味无穷”,“这些活泼动人、丰富多姿的比喻,给《老子》增添了艺术光彩,增强了感人的力量”。《老子》中比喻不仅仅是一般的“举他物以明之”的修辞手法,而是“往往借助丰富的想象以构成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为联类无穷的思维运动,使比喻具有联想功能,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抒情色彩。在句式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他善于使用排比、对偶、
递进等各种句式,表情达意,形式新颖,变化灵活。一些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的事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详尽通达;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若悬河飞泻,注而不竭。《老子》句式长短变化,错落有致,造成了音节的抑扬顿挫,缓疾协律,既有形式参差之美,又有明快雄健的节奏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长短不一的句式交错出现在作品中,其形式便有参差变化之妙,其语气也有起伏顿挫之感,自然亦能够更加自由而充分地抒情,更加明晰而透彻地说理。此外,《老子》还大量运用对偶句,这些对偶句以整齐的句式有机地错置在各章中,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令人启迪无穷,这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显得十分突出。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名万物之母 母:根本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答案:C 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道可道,非常道B.有,名万物之母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B 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名天地之始 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 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 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 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答案:A 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④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无实在意义。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答案:D D项,为省略句,应补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已:通“矣”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成:成就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去:离开D.安其居,乐其俗 俗:习俗
答案:C C项,“去”的意思是“失去”。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A A项,“为”,①判断动词,是;②动词,作为,从事某事。B项,“相”,都是副词,互相。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成为名词短语。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④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①③⑥ B.②④⑤C.②⑤⑥ D.①③④
答案:C ①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④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排除这两句即可。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
答案:D D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解析 在这两句话中有不少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如“作”“焉”“而”“恃”“居”“使”,都是翻译的重点。都需要准确译出,并保持语意通畅。答案:(1)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原始。事物生成不要占为己有,虽起了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即使有功劳也不要居功自傲。(2)国家小,人民少,让百姓有各式各样的器具不用,让百姓看重死亡不远离故土。
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选自《老子》)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几:接近B.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尤其C.强为之名曰大 强:勉强D.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衰败
答案:B B项的“尤”的意思是“怨恨”,“怨天尤人”的“尤”即为此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 A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故”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为”,①动词,作为,当做;②判断词,是。D项,“其”,代词,它的。
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思想的一项是( )①上善若水 ②居善地,心善渊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④天法道,道法自然⑤清静为天下正 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A.③⑤⑥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③④⑥
答案:C ③④⑥是阐述“道”的特点的,排除这三句即可。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身处下位,这样内心才能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广与浩大,也才最接近“道”。B.关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它先于天地而生,却不容易为之命名,它超越于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C.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作比喻,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
答案:D D项,“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说法错误。原文说“人之道,则不然”。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解析 在这三句话中,第(1)句重在“域”的含义和“焉”的用法,第(2)句重在对比关系的对译,第(3)句重在“孰”“唯”句式的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老子》五章》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老子》五章》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老子是个谜,师生共赏,拓展探究,时代背景,不满社会现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老子》五章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老子》五章图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谓“道”,上善若水第八章,老子名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老子》五章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老子》五章教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构成世界的实体,创造宇宙的动力,我还是不懂,好玄哟,正言相反,你同意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