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阿房宫赋同步测试题
展开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渭流涨腻(zhǎnɡ) 不霁何虹(jì) 骊山(lì)
B.妃嫔(bīn) 辇来于秦(niǎn) 囷囷焉(qūn)
C.剽掠其人(piá) 弃掷逦迤(yǐ) 锱铢(zī)
D.直栏横槛(jiàn) 在庾之粟粒(yǔ) 管弦呕哑(ǒu)
解析: A.“骊”读lí;B.“嫔”读pín;C.“剽”读piā。
答案: D
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B.eq \b\lc\{\rc\ (\a\vs4\al\c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eq \b\lc\{\rc\ (\a\vs4\al\c1(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D.eq \b\lc\{\rc\ (\a\vs4\al\c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A.一:统一;数词。B.爱:喜欢;吝啬,吝惜。C.取:动词,拿。D.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解析: A.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的意思。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答案: C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解析: C.《阿房宫赋》是文赋。
答案: C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⑦
解析: ①“锱铢”极言其细微。④“呕哑”此指乐器弹奏的声音。⑤“独夫”指失去人心、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⑦“楚人”指项羽。
答案: B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eq \b\lc\{\rc\ (\a\vs4\al\c1(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eq \b\lc\{\rc\ (\a\vs4\al\c1(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
C.eq \b\lc\{\rc\ (\a\vs4\al\c1(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 D.eq \b\lc\{\rc\ (\a\vs4\al\c1(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 D.介词,表比较。A.用在词尾,相当于“然”/助词,啊,了;B.表并列/相当于“以”;C.动词,让/连词,假如。
答案: D
7.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解析: C.没有“同情”之意。
答案: C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唉!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千万人的想法啊。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六国的人也顾念自己的家。
(2)秦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让后人哀叹他们;后人哀叹他们却又不借鉴他们的教训,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为这些后人而哀叹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深虑论
□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藩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入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遗其所不疑 遗:忽略
B.汉惩秦之孤立 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先兆,预兆
D.非智虑之所能周 周:考虑周全,动词
解析: B.惩:警戒,借鉴。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1(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B.eq \b\lc\{\rc\ (\a\vs4\al\c1(光武之惩哀、平,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C.eq \b\lc\{\rc\ (\a\vs4\al\c1(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D.eq \b\lc\{\rc\ (\a\vs4\al\c1(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解析: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但是。A项中“于”,第一个是介词,跟,与;第二个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的。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那些;第二个是代词,他的。
答案: C
11.以下七句话分成四组,全属于“虑天下者”“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的一组是( )
①变封建而为郡县 ②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③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 ④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⑤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⑥见五代藩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 ⑦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解析: ②说的是汉高祖灭秦的事,并非“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的内容。⑦讲的不是“虑天下者”的内容。
答案: D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一气呵成,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不能谋子的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解析: C.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不可以谋天”。
答案: C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然而祸乱经常是产生于他们认为不用疑虑而被忽略了的那些方面。
(2)好医生的儿子多因病而死;好巫师的儿子多死得怪异。难道好医生好巫师都只善于给别人治病驱邪却不善于给自己的儿子治病驱邪不成?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伶官传序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伶官传序课时作业,共3页。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阿房宫赋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阿房宫赋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修苏幕遮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苏幕遮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