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书写(4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积累运用(24 分)
    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 shuò ▲的瓜果。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蔽。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 qiá ▲ 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盲孩子伸出一只手,接过那只萤火虫。他只觉得手心痒 sū sū ▲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2、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2 分)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因为有这样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 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
    放下 过稻香的镰刀。
    A、 静默 慈善慈祥饱食B、 慈祥慈善 饱食静默 C、 饱食静默慈善慈祥D、 静默慈祥慈善饱食
    3、古诗词填空。(8 分)
    ①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子张》)
    ⑤《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 。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生间也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就是《虽有嘉肴》中所说的“ ”。
    4、名著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4 分) 阅读《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 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无动于衷,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信以为真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①现存的《伊索寓言》是 、古罗马时代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寓言,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分)
    ②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2 分) 5、综合性学习(6 分)
    最近某学校七年级开展了“走进书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年 度
    人均阅读量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书(本)
    电子书(本)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2
    4.39
    2.35
    15.38
    16.52
    2013
    4.77
    2.28
    13.43
    21.70
    下表是初一(3)班同学在课外调查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2 分)
    结论:
    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 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我: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
    读经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2 分)
    甲: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乙: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我:
    三、阅读理解(39 分)
    (一) 蝉 小思((10 分)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 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是曾 知知不休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 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 17 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 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
    是 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7、《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2 分)
    8、联系上下文,品析句中加点的字的表达作用(2 分) “它等了 17 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9、文中写到“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斜阳里,
    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作者写到这两处“烦”时心情一样吗? 试展开分析。(3 分)
    10、作者从蝉这一弱小的生物中感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这一深刻的哲理对你的学习 或生活有何意义?(3 分)
    (二)十年前妈妈(13 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
    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 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 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

    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 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 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 便再也没有出现。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
    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 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 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 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
    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 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11、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1 分)
    12、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时,她做出了什么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3 分)
    13、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4 分)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14、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2 分)
    15、“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老师当时的这一决定对女孩的一生有何影响?(3 分)
    (三)河中石兽(8 分)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 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 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尔辈不能究.物理()⑷如是.再啮() 17.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9.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
    (四)鹦鹉救火 (8 分)
    有鹦鹉飞集① 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总是。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20、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2 分)
    ①虽乐不可久也,便去.。()②然尝.侨居是山()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
    22、你认为天神被鹦鹉的什么所感动?(2 分)
    23、读完此文,请说说你有何感想?(2 分)
    四、古诗词鉴赏(3 分)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应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4、从修辞手法上来讲,诗歌第一、二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1 分)
    25、本诗的第三和第四句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2 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30 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 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 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 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 500 字。
    参考答案
    一、书写(4 分)
    二、积累运用(24 分)
    1、(4 分)(1)硕(2)荫(3)憔(4)酥
    2、(2 分)A
    3、古诗词填空。(8 分)
    ①江春入旧年②似曾相识燕归来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⑤、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教学相长也 4、名著阅读(6 分)
    (1)古希腊 动物(2)①无动于衷 信以为真 ②聪明的人临危不乱,巧妙而轻易地击败敌人5、综合性学习(6 分)
    ①2013 年较 2012 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
    ②2013 年较 2012 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
    入的思考。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 广泛认识世界。
    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三、阅读理解(39 分)
    (一)7(2 分)“哪管是 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8(2 分)突出蝉等待的时间之久,享受生命之短暂
    9(3 分)前一句指作者听到蝉的聒噪叫声感到心烦,心生讨厌、厌恶之情。后一句指作者明白:秋风来了, 对蝉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此时作者对蝉心生好感,对蝉肃然起敬。10、(3 分)本文作者通过对细小、聒噪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 17 年代价的了解,进而提示人们: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2 分) 后一问需结合生活或学习中的实例回答,可扣住“珍惜时间”、“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认真对待 生活、学习中的每件小事”、“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绽放最美的自己”等方面来回答,做到表 意清晰,语句通顺。(1 分)
    (二)11、(1 分) 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12、(3 分)冒充女孩的妈妈去认领她。(1 分)处于老师的责任与爱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 小女孩正处在人生最危难的境地。(答出一点给 1 分,计 2 分)
    13、(4 分)(1)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这位老师对孩子爱护的急切心理。“冲”说明她救护女孩的急切,“搂”说明她对女孩的爱护。 (2)神态描写,“笑”一字点出了老师当时内心的高兴、喜悦,为当年所做的决定感到由衷的欣慰。
    14、(2 分) 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1 分);文章中心是表现这位老师母亲般的爱心,女孩偷书可省去不写(1 分)。
    15、(3 分) (示例):女孩虽然做错了事,但是老师的宽容、善良和对她如母亲般的关怀与爱心,让女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获得了走出人生“歧途”的动力和勇气,明白生活中 只有自己脚踏实地、努力进取才不辜负一个陌生人的宽容和信任。(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 1 分,表意清晰、语句通顺 2 分)
    (三)16 (2 分) ⑴靠近 ⑵倒塌 ⑶事物的道理 ⑷这样17 (2 分)D
    18(2 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19(2 分)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四)20、(2 分)①离开 ②曾经
    21、(2 分)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
    22、(2 分)天神被鹦鹉的这种重情义的行为所感动。
    23、(2 分)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是不容易的,如果有贵人相助就简单得多,但是贵人(天神)并不是随意帮助别人的,所谓天助自助者,自己 不努力,是不能寄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我们要心存善心,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一个人的爱心可能微不足道,但雪中送炭的情意无价,更何况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共建爱心社会。)(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四、(3 分) 24、(1 分)比喻
    25、(2 分)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或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才能达到新境界; 或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点到其中一点即可)
    五、写作(30 分)
    以 23 分为基准分浮动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69):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69),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69):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69),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阅读,作文,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课内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69),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