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教学设计
展开《囚绿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
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导入:
绿色一直是文人墨客钟情的颜色,关于绿的诗词不计其数。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里咏到: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绿色的诗句,和大家分享一下。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王安石 《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色也是生命中不能缺少的颜色,在一代代的发展过程中,绿色有了远超其色彩本身的含义,比如绿色象征植物、春天、青春、希望、环保等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著名作家陆蠡,走进他的“绿色世界”。
二、品囚绿之变
(一)解题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
明确:绿指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具体做法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人居斗室为囚,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这里是把绿拟人化处理了。
“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体、文章的大概内容。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读书方法。但是,要想对文章理解得深刻,光凭题目行吗?还是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思路
1、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并体会作者在每一阶段的情感变化?
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如能像“囚绿”那样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我们的方法】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文章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谓关键句,即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哲理思考的句子或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
(1) 首先是“择绿”(1-4段),喜悦而满足。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四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 然后是“恋绿”(5-7段)快活、留恋、欢喜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观”者行为有:“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被观者”情状有:伸须、攀缘、舒叶、凋谢。“观者”心态有:“怀念”“快活”“留恋”“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面壁成欢”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3) 接下来是“囚绿”,(8-12段)喜悦——可怜、恼怒——喜悦
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 之后是“释绿”,13段。尊敬、祝福。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 最后是“念绿”,14段。怀念、期盼。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2、小结: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恋绿——囚绿——释绿——念绿,他赞美它永不屈服于黑暗,称它为绿友,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的生命心潮向前推进。
三、赏囚绿之韵
1、爱绿以至于囚禁,作者何以对绿色如此执着呢?请结合常春藤的特点及作者生平谈一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引渡到日本宪兵部,屡遭酷刑,年仅34岁的他吐血而亡。据说日敌问他爱过吗?他回答爱,问他赞不赞成南京汪精卫的伪政府,他说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一)绿色特点
(1)它是是从窗外伸进来的。
窗子是内外世界的交流,这抹带着希望活力的常春藤是作者长久疲累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慰藉。
(2)它是美的,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所以作者要囚禁它,因为作者希望得到……)
“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3)它是柔弱的
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
(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这是打动作者,让作者摒弃魔念,释放常春藤的重要原因)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是打动)
(二)背景明确:写作时代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是1937年,本篇文章创作于1938年。国家动荡,民族危亡。陆蠡是一个关心民族存亡的爱国志士。
两相比对,我们会发现,这绿色的种种特征俨然已经与作者的精神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文章的住址(最重要的)“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者逐渐品味到他对绿的囚禁犹如侵略者对祖国的蛮横侵占,困在“囚室”中的绿色犹如在生活穷困,民族危亡,国家动荡之中仍然执着地向往民族独立,家国强盛的自己。那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面对国难仍然坚贞不屈的民族的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民族气节。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而这种物所具有的象征意蕴除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之外,往往具有一些共性,比如荷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同学们平时应当注意积累。
四、追囚绿之音。
一篇文章的内涵往往是丰富的,除了我们提到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与常青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 经历, 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 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 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 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表达了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以及对于民族光明前景的信仰。这篇文章还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各抒己见。
主题二:爱的误区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爱绿,爱长春藤,爱我喜欢的事物,这没有错。爱是人类的天性,可是,《囚绿记》却形象而理性的警示我们:在一定的情况下,爱是自私的,爱是魔念,爱是毒药,爱是囚笼,爱是死亡。爱有误区。你看,那株被我的爱牵进窗口、引向书案的长春藤,不是“渐渐失却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吗?爱,使它奄奄一息了!
为什么?
爱不是占有,爱是放手。爱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关怀、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这是《囚绿记》对人性误区的深刻揭示。
主题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说——“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你受到什么启示?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人往往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在这些饮酒者当中,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后感悟哲理,而陆蠡当属后者。如果没有外界的触发,“我”与“绿”之间的僵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启迪我们最好的爱自然是尊重自然的规律。
主题四:发现美的历程
《囚绿记》还揭示出一个哲理: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角度、心境下才能完美呈现。作者是孤独而陌生的,“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孤独是美的伴侣,一个人静观时,最有可能发现、感受美。发现美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必须是一个内心安静敏感的人。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种禅的境界,在人生中是难得而值得珍惜的。我羡慕作者是这样一个有慧根的人,而命运又给他一段悠闲寂寞的时光,在他的窗前又放下那棵绿色的常春藤。
由此,我想到,同样一位作家,日本的川端康成写《花未眠》,他在北海的旅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凌晨四点,一个安静的时间,发现了海棠花的美,并由一朵花引发了那么多人生感叹;普希金因为流放,才从大海中看见了自由的光芒,写出了《致大海》。艾青在牢中,孤独无望,对着漫天的雪花,想起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写出了感人的诗章。人总有诗意、温柔的时候,总有最有缘分发现美的时候,捕捉住那个特定的时刻,就会让它成为人生中精彩的篇章。
5、小结:
师:你们听过《克罗地亚狂想曲》吗?没有也没关系,他由作曲家托彻·胡尔伊谱曲,收录在青年钢琴家马克西姆·姆尔维察的专辑中,描述了克罗地亚在经历战火洗礼后,城市处处残垣断壁,血色夕阳中映衬着泪光和尘埃,曲子节奏明快,悲壮伤感。同学们对于本篇课文的发现和把握都很到位,而老师在读完课文后和上课本后,莫名的想到了这首曲子,想到到了曲子下网易云音乐上的一条热评:“有人曾经预言:人类最终的走向是自我毁灭,所有的一切都将会毁灭在自己手中。或许是,不过在那些阴暗和鲜血的另一面,是人性中光辉不屈的一面:无论遗忘还是铭记,总会继续坚强的生存下去,带着伤痕,在被摧残的大地上夺取新生——一如克罗地亚废墟上的那朵白色小花”。
正像追求绿色,囚禁绿色又释放绿色的陆蠡,人性的美好在他身上显现,光明的希望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升起。对我们而言,战争已经要遥远的记忆了,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束缚我们的难题是总存在的,或大或小,我想这篇课文找那个有两件事情是他穿透历史云烟想要告诉我们的,一是家国一体的命运观和热爱国家的情怀,一是永远保持的对于美好的追求。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值得我们永远敬重怀念。也是一位文采过人的作家,值得我们模仿学习。今天的课下作业是,假如陆蠡在狱中弥留之际又想起这抹窗前的绿色,他对说些什么。请模仿陆蠡的语气,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3 *囚绿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3 *囚绿记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信息,相关知识,语言品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3 *囚绿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品读课文,选点突破,请阅读课文,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3 *囚绿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囚绿记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 新课, 释题,研读“恋绿”的部分,研读“囚绿”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