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点名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实词,本文的通假字,本文古今异义的词语,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基本理念
1.阅读浅易文言文,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自行解决阅读中的一般障碍。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4.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5.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6.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关于本课
本文所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此前两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曾经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郑国在战争中曾经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晋秦联合围郑的直接原因。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大夫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服秦穆公撤围。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不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本文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临危受命,只身说退秦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下列十五个词语: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并能归纳其中四个词语的义项:若、夫、微、之。
归纳出宾语前置等常见句式。
积累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化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过程,能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假如有人在办喜事,你只知道在那里张灯结彩,人们忙忙碌碌,而有一幅对联的横批是“秦晋之好”。你能判断是办什么喜事么?
二. 简介背景
(介绍秦与晋的前期历史关系,为后文阅读作铺垫)
三、熟读课文
1、默读课文,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2、听录音,注意准节奏。
3、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要连贯。
(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基本读懂文章内容)
四、理清层次 (依靠学生自己的阅读情况解读文章,主要方法是问答和讨论)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二,实际上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第二段:临危受命
第三段:说退秦师
第四段:迫晋退兵
以上对文章层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不必字字落实,只求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一、 点名朗读课文
二、掌握重要的实词:(积累文言词汇等)
三、掌握重要的虚词
四、本文的词类活用
五、本文的通假字
六、本文古今异义的词语: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第三课时
一、 检查学生字词情况,点名回答问题。
二、 学生讨论:(设计理念: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2、 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
以上两问可从题目进行分析
3、 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出场?
4、 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授命?
5、 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兵?
6、 晋军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7、 烛之武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
三、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烛之武; 郑君;佚之狐
四、 课外迁移
佚之狐知道烛之武很有才能,为什么以前不推荐给郑君,而在国难当头才想起烛之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点名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实词,本文的通假字,本文古今异义的词语,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