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教具,主要教学过程,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定性)。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回复力的特征是形成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2.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这是难点。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大小、方向)较复杂,比较困难。
三、教具
1.演示机械振动
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2.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计算机、软盘、彩电(29吋,代彩显),投影幻灯、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同学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是振动?
说明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
演示几个振动的实验,要求同学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
(2)单摆
(3)弹簧振子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
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明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2.简谐运动
指出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通过同学的观察、分析、讨论得到:
①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②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明确: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③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
说明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提出问题:当把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拉开一小段距离到B再放开后,它为什么会在B—O—C之间振动呢?
要求同学运用学过的力学知识认真分析、思考。
引导同学分析振子受力及从B→O→C→O→B的运动情况,突出弹力的方向及在O点振子由于惯性继续运动。
归纳得到: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说明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说明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演示:计算机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
引导同学分析、讨论:
振子从B运动到E时,位移大小为|OE|,方向向右;
振子从C运动到D时,位移大小为|OD|,方向向左;
振子运动到O时,位移为零;
位移可以用振子坐标x来表示。
提出问题:弹簧振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是什么关系?
归纳同学的回答得到: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振子的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与位移方向相反。
明确: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写出F=-kx
说明式中F为回复力;x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k是常数,对于弹簧振子,k是劲度系数,对于其他物体的简谐运动,k是别的常数;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总相反。
弹簧振子的振动只是简谐运动的一种。
3.在一次全振动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演示:计算机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与前面相似,加x、v、a、F的显示)
让同学观察当振子从B→O→C→O→B时,就完成了一次全振动,以后振子会重复上述过程。
(1)位移的变化
演示:x的变化。
(2)回复力的变化
提出问题:当位移x变化时,回复力F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根据简谐运动的特征,F与x成正比变化,且方向相反。
演示:F的变化。
(3)加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当回复力F变化时,加速度a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与F成正比,且方向相同。
演示:a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引导同学分析讨论:B→O振子怎样运动?
明确:是加速度变小的加速运动,速度v变大,O速度最大。
再分析讨论:O→C振子做什么运动?
明确:是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运动,速度v变小,C速度为零。
演示:v的变化。
发给同学表格,并将表格用投影幻灯投影在幕上。
符号约定:增大↑ 减小↓最大M 零0 向左←向右→
要求同学填写指定表格,讨论1~2名同学的所填内容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1.机械振动是一种很普遍的运动形式,大至地壳的振动,小至分子、原子的振动。振动的特征是在中心位置两侧往复运动。
2.为了研究简谐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弹簧振子,并且研究了弹簧振子在无阻力的理想条件下的运动问题,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3.简谐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振动,许多物体的微小振动都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复杂的振动可以看作简谐运动的叠加,它的特征是:回复力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
4.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五、说明
1.简谐运动中振子的“位移”x实质是位置矢量,与运动学中讲的位移矢量不同,中学没有严格区分这两个矢量,我们通俗地把x说成是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弹簧振子振动形成的原因,一是回复力的特点(总指向平衡位置),二是振子的惯性,这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3.振动物体过平衡位置对回复力是零,合力不一定是零,所以,我们给机械振动下定义时用的是中心位置,较为准确。教材用平衡位置,我们也用平衡位置而不严格区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简谐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2 简谐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