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选修3-3)-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标准》在“选修1-2”和“选修3-3”中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内容的条目分别为“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二者对该部分内容要求有所不同。从“选修1-2”的整体内容看,对本节知识只要求学生定性了解什么是分子力,基本特征如何即可,而从“选修3-3”中的整体内容看除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分子力,基本特征如何,还需认识分子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如何变化,并且还是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理解内能等概念的基础知识。 本节教材内容意图在客观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再借助合理的图象解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基本规律。因此从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出发和从挖掘教材的能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观点等出发以及分子力的微观理论需要借助宏观现象建立的特点,本节教学过程可设计为:提出问题à推理分析à比较讨论à归纳总结等基本过程,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最终达到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同时,提高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并认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规律图一哇!可以挂这么多钩码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描述规律的推理思维能力及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3)、应用分子力的知识联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增强学习物理情感3、重点难点 (1)、分子力的基本概念 (2)、对分子力的定性半定量描述二、案例设计1、提出问题:(1)师演示:压紧的铅块下可以经受很大的拉力(图一)说明:挂钩码时可逐次增加钩码的个数,且最后要挂上较大的钩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师:挂这么多的钩码为什么不能将铅块分开?(2)随堂实验一 (自主活动)师:请同学们用细线将一块玻璃片水平地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并使玻璃片贴在水面上(图二),然后用手缓慢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片脱离水面的瞬间,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生:(实验基础上)示数变得很大,且远大于玻璃片的重力。师: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下面的分析2、推理分析(1)随堂小实验二师:请同学们将装在带有刻度的量筒中的水和酒精混合,并观察混合前后它们的体积变化。生:体积变小(可能):a、互相进入对方 b、互相挤压 (归纳):c、水和酒精间都有空隙图二师:对!不仅水和酒精等液体分子间有空隙,气体和固体分子间也有空隙。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a、气体的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气体容易压缩等,固体??b、(在讨论和教师启发下)固体、冰溶解体积变小,墙上的铁钉接触处留下铁屑、铁锈等。(2)发现问题师:既然分子间存在空隙,那么为什么大量的分子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固体或液体呢?生:??会粘(讨论后)它们的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效果上)师:(进一步)分子间除了相互吸引外,有没有斥力呢?请举例说明。生:(讨论后)有,如物体不易压缩,说明分子间还有排斥力。师:很好!下面我们就学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有关知识。同时同学们也将理解上述二个实验现象的原因三、比较讨论图四1、概念陈述师:由于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复杂。研究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宏观上表现为它们的合力,且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具体可用图四表示。2、比较讨论师:请同学们思考:a、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与分子间距离r定性地有怎样关系?有无区别?b、合力图是怎样求得的c、合力随分子间距离怎样变化生:(讨论后)a、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而减小,且斥力减小更快。图五 b、合力图是斥力和引力二者合成而得。c、合力有时表现为斥力,有时表现为引力,以r=r0为界,rr0为引力。师:很好!我们把r0称为平衡位置,此时,F引 = F斥,F合=0这是一个重要的位置,以后讨论分子力(即合力)与r的关系都要参照r与r0的关系,通常r0数量级为10-10m.。四、归纳总结师:如果把两个分子当成质点,请同学们画出当r=r0,rr0三种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斥力、引力和合力的受力示意图。生:(自主活动并完成图示)师:(展示同学们的图示)请同学们判断指出这几幅图是否正确。说明:要求学生正确作出斥力,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减小,及合力与r的关系,以进一步掌握分子力的基本规律。师:在同学们分析的基础上二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图示可归纳为图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2 液体教案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新课讲解,典型例题解析,小结,分析课后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5 内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