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物理:4.3《牛顿第二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53729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牛顿第二定律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牛顿第二定律授课课件ppt,共21页。
课前导航 “螳臂当车”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请你思考: 螳臂挡车辙的力能否使车产生加速度?若能,该加速度又有多大?对车的运动状态影响如何?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二定律“五性”的理解 (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a为某一瞬时的加速度,F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瞬时,a的方向均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3)“同一性”:一是指加速度a相对于同一个惯性系;二是指式中F、m、a三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 (4)“同时性”: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之分.F发生变化,a同时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 (5)“独立性”:若a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F必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而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与其他力无关,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2.m与F和a的关系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加速度无关,我们不能根据m=得出m∝F,m∝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式m=:物体的质量m在数值上总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F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a之比. 3.对公式G=mg的理解 (1)在初中学过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当时指出g=9.8 N/kg. (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又学了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 m/s2. (3)通过学习本章的牛顿第二定律,对公式G=mg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g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而产生的加速度.
二、牛顿第一、二定律综合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牛顿第二定律F合=0时的特殊情形,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情况. 2.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第一定律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 3.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什么运动,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力学的出发点,是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来代替的.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图,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选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 (5)求合外力. (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对于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解要舍去.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力的正交分解法解题. (1)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其实质是将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 表示方法: (2)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轴正方向有两种方法: ①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把力分解到坐标轴上,分别求合力:Fx=ma,Fy=0. ②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 若分解的力太多,比较烦琐,可根据物体受力情况,使尽可能多的力位于两坐标轴上而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组Fx=max,Fy=may.
方法指导 一、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例1 如图22-1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点,将质量为m(视为质点)的物体P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若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2-1 A.从A到O速度不断增大,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 B.从A到O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 C.从A到O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 D.从A到O加速度不断减小,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
解析 设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可知从A到O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的弹力kx向右,摩擦力μmg向左,取向右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μmg=ma,开始阶段,kx>μmg,物体P向右加速,但a随x的减小而减小,当kx=μmg时,加速度a=0,此后a随x的减小而反向增大,因a与速度反向,物体P的速度减小;物体P由O到B的过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方向向左,摩擦力μmg也向左,取向左为正方向,有:kx+μmg=ma,a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此过程a与v反向,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
答案 BC 点评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变化情况,由物体的合外力变化来确定,只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了合外力的变化规律,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2)物体速度的变化由物体的加速度决定.速度与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向,速度减小.
变式训练1 如图22-2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限度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图22-2 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 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 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 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的速度竖直向下,刚开始阶段,弹簧弹力较小,mg-kx=ma,a向下,随弹簧压缩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a、v同向,速度增大,当mg=kx以后,随着x的增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向上,加速度向上,小球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直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C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例2 如图22-3甲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 ) 图22-3甲 A.aA=g,aB=g B.aA=g,aB=0 C.aA=2g,aB=0 D.aA=0,aB=g
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改变,则加速度也瞬间改变,分析某瞬间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外力,即可得出物体某瞬间的加速度. 剪断细绳之前设弹簧弹力大小为F,对A、B两球在断线前分别受力分析如图22-3乙所示. 图22-3乙
由二力平衡可得: F=mg,F绳=mg+F=2mg 剪断细绳瞬间,细绳拉力F绳瞬间消失,而弹簧的弹力F瞬间不发生变化(时间极短,两球没来得及运动),此时对A、B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F=maA,mg-F=maB, 可得:aA=2g,方向竖直向下,aB=0,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 C
解析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B在A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图22-4乙 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2-4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2=m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 ,选项B正确. 答案 B
变式训练2 (1)例3中,若两个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两物体仍做加速运动) (2)例3中的两个物体,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力F推着向上加速运动,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多大? 甲
解析 (1)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1+m2)g=(m1+m2)a 再以m2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2-μm2g=m2a 联立解得:F12= F.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pptx、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原卷版docx、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解析版docx、太空称重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牛顿第二定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3 牛顿第二定律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