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第1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第2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古代中国政治史,共7页。
    (1)古代中国政治史1.【2021浙江卷,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并行2.【2021浙江1月,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3.【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4.【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5.【2021湖南卷,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6.【2021广东卷,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开时期,事无大小,成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7.【2021浙江1月,3】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  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8.【2021山东卷,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9.【2021广东卷,2】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响等《旧日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10.【2021湖南卷,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11.【2021全国甲卷,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12.【2021湖南卷,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釆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彻底堵住各诸侯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减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緩和,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13.【2021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说明西周最高统治者称为,又称天子,体现的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A项正确;B项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C项在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D项是西汉初期政治制度,D项错误。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前256年,D排除。故选B。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根据材料可知西周到春秋时期贵族的采邑越来越多。根据唯物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到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所以贵族的采邑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不能反映土地国有制的废除,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至春秋时期分封体制不断遭到破坏和弱化,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卿、大夫的土地增多,不利于诸侯国君权力的巩固,排除C项。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辟召制度。分科考试选官制度始于隋朝A项错误,排除;汉代中央员和地方官自行录用属官,要防止任人唯亲等腐败现象,需要监察制度有效实行,B项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度是地方制度,材料涉及中央官员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给朝廷的制度,与材料自行辟召属官信息矛盾,排除。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朝的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大臣迎立刘恒为帝的原因是当时刘恒年龄最长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项;刘恒不是嫡长子,排除A项;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没有推动仁孝成为以后选帝的主要标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文帝的迎立,没有体现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进。汉初丞相集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代皇帝设置尚书台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表明魏晋时期中央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大大加强,说明相权转移,B项正确。尚书台的变化,表明皇权加强,A项错误。尚书台的权力变化体现中央机构的权力变化,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郡举孝廉州博士可提取当时西汉推行郡县制和察举制,AB不符合题意;材料孝言之始孝为右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宣传,D不符合题意;仅从材料信息是无法推出铜镜的制造准确时间,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8.答案:C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杨贵妃之死的史学研究。选项分析结论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历史传说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A项错误×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客观的历史细节描写可以还原历史真相,但《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是否客观无法判断,B项错误×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历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研究视角拓展导致历史研究趋于全面。因此《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历史研究更加深入,可信度未必相对较低,C项错误×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历史研究一定程度上体现史家个人的价值判断。《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自然蕴含作者的立场倾向,故D项正确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唐代对官吏的监察与管理。根据题意可知,唐代的地方官吏存在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结合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当时地方势力膨胀,故选A项。材料没有指出中央官吏俸钱的数额,不能说明中央财政紧张,排除C项;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不代表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排除B项;地方官吏不载于法令的这部分收入是合法的,因此不能说是比较隐秘的贪腐,排除D项。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从材料可知,浙江桐乡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逢迎,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不够尊重,进士和举人是科举考试的不同功名,这体现出科考功名对官员威望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官员与士绅间关系紧张,A项排除;B项夸大士人对政事的影响力,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且本身立论错误,排除。12.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2)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方式,改变继承王国的方法;前者引起七国之乱,后者有利于政局稳定;前者并没有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后者将王国越分越小,使其再也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是郡国并行制。第2)问,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可从内容和结果上进行比较。13.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本问得分点根据材料有效信息概括。根据材料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可答出第一点;根据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依户给俸可答出第二点;根据纳入吏部管理可答出第三点;根据推行三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第四点。第(2)问,可从推进北魏政权转型、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回答。  

    相关试卷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2)古代中国经济史: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2)古代中国经济史,共7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4)近代中国政治史: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4)近代中国政治史,共9页。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1)开放探究题: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1)开放探究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1年北京卷】“自写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