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含解析)
【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6)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
展开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6)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共4页。
(6)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1.【2021全国乙卷,2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2.【2021年浙江1月选考,9】有史家言:“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有要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 )
①首倡经世之学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张“师夷长技”④关注世界史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1年山东济南,7】立宪派人物杨度在《金铁主义》一文中强调:“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 作者的观点( )A.对中华民族概念作了科学的阐释 B.表达了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各阶层的共识C.指出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同一性 D.指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多元一体的特点4.【2021年广东卷,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5.【2021年湖南卷,9】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6.【2021年全国甲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7.【2021年天津卷】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8.【2021年山东卷】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9.【2021年湖北卷】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 )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10.【2021年辽宁卷】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C.学者的时代担当 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某书商以为“经学”书籍会因废八股而难卖,新学书籍会因变法而畅销,但之后“经学”书籍依旧有人购买,新学书籍反而滞销。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可知,C项正确。儒学地位未被颠覆,A项错误。列强侵略加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魏氏是指魏源,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并且明确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③④B项正确;①“首倡经世之学”与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②“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孙中山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故含①②的选项与“魏氏”无关,排除ACD。3.答案:D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材料表明,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但贫富悬殊,因此在演说中强调要避免西方发展模式的弊端,主张社会革命以解决民生问题,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意指避免出现贫富悬殊,而非“均贫富”,B项错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通过,为联合苏俄提供了政策依据,C项与材料无关。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919年是五四运动发生之年和新文化运动后期,此时出版物中的“?”的普遍出现动摇了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和西方的思想信仰,说明这一状况有利于来自俄国等国家的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这一状况是对传统思想基础的冲击,不是对五四运动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中西文化冲突的内容,不能据此说明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仅根据一个“?”不能说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排除D项。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根据材料可知,蔡和森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而不是首先发生在发达帝国主义国家的原因,此言论是在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关系时所说,故其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和俄国一样,也具备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C项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国的建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无关,主要是受到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要早于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9.答案:B解析:根据“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认为只能学习外国的技术,外国的社会制度和风气是不可学习的,体现了鲜明的中体西用的思想,B项正确;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属于制度的内容,是沈葆桢反对的,排除AC项;沈葆桢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非进行实业救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史学界的研究方向更注重实用,强调有意义的史学,这体现了史学者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担当,C项正确;西学东渐对这一时期的史学影响较小,排除A项;学界并不排斥考据,而是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排除B项;题干中体现了史学者的自觉意识,并没有凸显政府的引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4)近代中国政治史,共9页。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2)选修部分,共11页。
这是一份【新课标通用版】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通关练(11)开放探究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1年北京卷】“自写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