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5311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展开专练2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练 专练25~专练27)
一、选择题
[2021·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1~3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2021·浙江高三二模]读海南省部分地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燥红土是在热带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是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海南发育有亚热带黄壤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B.水分
C.热量D.地形
5.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壤的共同特征有( )
①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较慢 ②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 ③土壤酸瘦 ④生物物质的循环速度较慢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1·新疆高三三模]树冠截留是指降水被树冠拦截的现象,是森林径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下表是太行山区某次降水过程中,四种植被的树冠截留数据,据此完成6~8题。
树种 | 郁闭度 | 林冠面积(m2) | 林外降雨(mm) | 林内降雨(mm) |
油松林 | 0.7 | 2.0 | 10.8 | 7.69 |
侧柏林 | 0.75 | 2.0 | 10.8 | 7.97 |
刺槐林 | 0.6 | 2.0 | 10.8 | 8.62 |
栓皮栎林 | 0.7 | 2.0 | 10.8 | 8.15 |
6.该次降水过程中,树冠截留率最高的树种是( )
A.油松林B.侧柏林
C.刺槐林D.栓皮栎林
7.形成四种植被树冠截留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A.郁闭度B.树冠面积
C.降水量D.树叶形状
8.当地研究树冠截留的生态意义在于( )
①防止土地沙化 ②预防水土流失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防范洪涝灾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021·江西上饶市高三三模]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脉东西起伏延绵千余公里,相对高差悬殊,发育着不少冰川,山间分布着很多水草丰美的河谷盆地。植被的分布与演变跟当地水热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山总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下图为该山东部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分异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草甸带分布海拔高度高于草原带,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草甸带热量条件优于草原带
B.草甸带热量条件劣于草原带
C.草甸带水分条件优于草原带
D.草甸带水分条件劣于草原带
10.关于该山北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坡自东向西雪线呈下降趋势
B.北坡自西向东植被类型越来越丰富
C.北坡雪线低于南坡
D.北坡自然带谱比南坡更复杂
11.近年来该山东部局部河谷地带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上升,蒸发加剧B.降水增多,土壤过湿
C.受人类活动干扰大D.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小
[2021·天津高三一模]高大山体对山体内部和外部的气候及山地垂直带具有重要影响。地理研究人员选取北美洲内部多盆地的落基山脉39°N沿线某段进行测量统计,绘制出该段山体内外部七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变化图(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七月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最高,主要原因是( )
A.寒流影响小B.山体海拔高
C.大陆性显著D.距离海洋远
13.受山体内外气温差异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山体( )
A.内部雪线高于外部
B.内部垂直带谱数目多于外部
C.西侧降水多于东侧
D.内部森林带上限低于外部
二、综合题
14.[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专练2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阶段练 专练25~专练27)
1.D 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D正确。
2.B 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正确。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高,A错误。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
3.D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足基地特有物种的生长条件,D正确。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错误。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错误。
4.D 亚热带黄壤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海南岛中部为山地,由于海拔较高,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此植被下发育了亚热带黄壤,D正确;黄壤的形成与河流关系不大,A错误;水分和热量条件主要是由地形影响的,B、C错误。
5.C 热带地区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快,①错误;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具有的红色特征主要是铁铝氧化物的堆积,②正确;热带地区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容易被分解,土壤酸瘦,③正确;热带地区的生物循环速度快,④错误。A、B、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6.A 树冠截留率高说明林内降雨量要少,根据表格可知:油松林的林内降雨量最少,说明在林外降雨一致的条件下,油松林的树冠截留率最高,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
7.D 四种植被郁闭度差别并不大,林冠面积和林外降雨都一致,而四种植被树叶形状差异较大,说明树叶形状对降水截留影响较大,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8.B 四种植被生长茂盛,说明该地降水较多,土地沙化不明显,故说法①错误;树冠截留可以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林下植物生长,保护生物多样性,故说法②、③正确;四种植被对降水的截留量有限,不能防范洪涝灾害,故说法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9.C 影响植被分布因素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祁连山脉地处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基带植被为荒漠,湿度条件直接影响了植被带的分布。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地带性植被;草甸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祁连山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为主,土壤水分储量以高寒草甸带最高,其次为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故选C。
10.A 祁连山北坡自东向西,降水量总体减少,植被类型趋于简单,雪线呈上升趋势。祁连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较南坡低且北坡自然带谱更复杂,故选A。
11.C 结合材料“近年来受气侯变化影响,该山总植被覆盖率有所增加”,联系题干“该山东部局部河谷地带植被覆盖率有所降低”,在植被覆盖率整体有所增加背景下,局部地区却有所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气温上升蒸发加剧,不会只影响局部,A错误。河谷地带排水好,不会造成土壤过湿,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应该会增加覆盖率,D错误。故选C。
12.C 读图,落基山山体内部七月1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较高,而东西两侧落基山外部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低,是由于落基山内部多盆地,高山盆地地形水汽更难以进入,使内部气候更干旱、太阳辐射更强,与外部相比升温更快,大陆性显著,导致内部最热月气温比外部偏高,C正确。山体内部不受寒流影响,A错误。落基山外部和内部相同海拔处气温不同,说明与海拔关系小,B错误;图示落基山区总体距海远,并没有位于沿海地区,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海岸山脉,距海远受洋流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C。
13.A 西侧降水多于东侧是因为西侧是西南风迎风坡,东侧是背风坡,和气温差别关系不大,C错误。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相对高度、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气温的高低主要是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B错误。气温越低越利于冰雪积累和冰川发育,内部气温较高冰川更易融化,不利于冰川发育,内部雪线高于外部,A正确。气温越高,热量越充足,越利于森林的生长,内部气温高则森林生会长的热量条件好,森林生长的高度高于外部,D错误。故选A。
14.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以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应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阔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2)根据材料该地土壤干燥化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所以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所以使林地干燥化。(3)根据图中植被应因地制宜的配置,谷底水热条件好,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少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以及耐旱的灌木丛和草本。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两山地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