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苏少版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美术苏少版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聆听音乐,情景引入中国山水画,用笔的方法,酣畅淋漓的表达,树木与山石的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 八年级美术下册 | 所在学校 |
| ||
授课教师 |
| 所用教材 |
| ||
课 时 | 二课时 | 课程类型 | 造型·表现 | ||
课 题 | 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 | ||||
教材分析
|
《水墨交融写青山》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 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开始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本课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山 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本课以《秀石疏林图》为例,感受古人的笔墨、 追寻大师们画面中所绘的意境等酣畅淋漓的表达,引导学生集中体会中国画 的意境、色调、气韵和格调。学生通过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体会民族的底蕴 、古典的底气、作者的性情皆可由山水画体现。更深刻的领悟与感受水墨的 无穷魅力。
| ||||
学情分析 |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初步掌握了美 术课学习的技能。平常美术课堂中接触过水墨画,但了解的都不多,学生往 往对于水墨画怀有瞻仰的态度,几乎没有动手尝试。对笔墨技法的掌握还停 留在最初阶段。为此本节课要打破原有学生对水墨画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 山水画,初步形成山水画的概念,感受山水画的无穷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构 建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从实际出发,联系生活结合教材深入学习。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感受山水画生动变化的笔墨意趣,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表现 力及“笔墨”语言。 | |||
技能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山水画的意境美,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变 化的笔、墨,大胆自信地传达心灵的絮语,并尝试与他人合作或 个人创作小幅山水画。 | ||||
情感目标 | 通过赏析大师作品,体悟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及创新精神。 | ||||
教学重点 |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及其艺术特色。 | ||||
教学难点 | 能够运用生动变化的笔墨,大胆、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 ||||
教学策略 |
1、感受分析:“笔墨”——中国水墨画的绘画语言、主要工具,更是 画家营造的画面意境。通过赏析感受画家的笔墨。引导学生分析“笔墨”的 多层含义。 2、表达体验:教师通过示范笔、墨的技法,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墨色、 线条,体验笔触和墨韵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情境交融的山水意境。 3、追寻创新:“师法自然”的理论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画家们时 时不忘以“自然”为师,于造化氤氲的气韵中求笔墨的真实基础,对树木、 山石的表达形成鲜明的程式,融合自己掌握的笔墨语言,大胆地描绘出对山 川景物的感受。所以,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是最超越自然而又贴切自然,是 世界最心灵 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本身。
| ||||
课前准备 | 教师 |
教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优秀山水画作品; 示范用的绘画工具:笔(狼毫、羊毫各一支)、墨(徽墨)“一得阁”、纸(生宣纸)、砚、颜料等相关历史资料。
| |||
学生 | 毛笔、墨、宣纸、毛毡、国画颜料。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景 导入
|
一、聆听音乐,情景引入中国山水画。 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师:这是一首悠扬的古琴曲,大家闭眼静听,用心感受曲中描绘的景象,用一个词概括。 答:高山流水。 师:很好,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们的主要绘画题材。他们把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感受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融合,形成了胸中有象,再用琴弦一般敏感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墨色来彰显画家的主观情感。 (导入课题)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体会水墨的交融。 板书课题《水墨交融写青山》 |
1、倾听老师播放的音乐。
2、用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手回答。 (高山流水)
3、读一读老师展示的文字,听老师总结讲解山水画。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画面景象。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山水画。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
综合 探索
综合 探索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
综合实践
|
探究活动一:感受古人的“笔墨” 1、展示图片:《秀石疏林图》 (1)了解作者: 赵孟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的绘画题材丰富,笔下山水、人物、鞍马、花鸟、竹石无不精绝,水墨、青绿两者兼擅,写意、工笔画法俱佳,独步画坛。其中,山水成就最高。 (2)赏析作品:《秀石疏林图》平凡的自然一角,却表现的很有生机。画面并不刻意求工,却透出平和而秀逸的气息。 2、问题展示: (1)《秀石疏林图》传递怎样的意 境? 小结:树木和石头的不同用笔、 不同墨色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山水画中 树、石的造型方法,背景留白,突出 了笔墨情趣。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时, 注重景物的总体精神和特征,在长期 深入观察和积累中,对树木、山石形 成了独特鲜明的表现程式。 (2)画中树木、石头的笔墨有哪些 变化?
探究活动二:毛笔及表现方法 1、用笔分类 师:中国画用笔一般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类。 (1)硬毫特点:弹性强、蓄水少、笔痕劲挺刚健; (2)软毫特点:蓄水多、黑色易丰富、笔痕柔和含蓄; (3)兼毫特点:性能在硬毫、软毫二者之间。 2、用笔方法: 中锋:运笔时笔锋尖端藏在笔痕中间; 侧锋:运笔时笔尖偏在一边,墨线往往一边齐、一边毛; 露锋:笔锋顺纸落笔或收笔,形成笔锋外露的尖笔、散笔; 藏锋:起笔和收笔时做反方向动作,使笔尖隐藏在笔画中,不露锋芒。 教师示范:笔锋的表现技法。 小结:笔墨中的自然来源于真实的自然来源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探究活动三:酣畅淋漓的表达 师: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分割讲究 造境。中国画三远的布局章法,可以 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万仞高山 。平远——自近而望其远,平远之致冲 融;高远——自下而仰其巅,高远之势 突兀;深远——自前而窥其后,深远之 意重叠。 1、图片展示: 南宋马远的 《寒江独钓图》 (1)认真欣赏图片,激励学生用一首古诗描述《寒江独钓图》的景象。 (2)小组讨论:画面中作者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大面积的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总结,文字展示: 《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线描,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但是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留白处还给人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令人思之不尽。这种诗一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就好比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探究活动四:树木和山石的画法 师:同学们,山水画中的表现技法许许多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简单的常用的技法:“树分四枝,石分三面” (1)画树干:一株树的姿势决定于树干的基本倾向,下笔前要对树的基本形态胸有成竹,然后从上而下趁势落笔,还要注意顿挫转折,古人有“树分四枝”的说法,意思是画树枝时要从前后左右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枝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点树叶:画树叶时,要有浓淡变化,整体上也是由浓到淡,由湿到干。山水画家们根据自然界中各种树叶的形态提炼了许多种画树叶的方法,又称为“点叶法”,分为介字点,横点,竖点,胡椒点等等。 (3)画山石:古人画石有“石分三面”的说法,也就是要分出山石的阴阳向背、深浅凹凸的基本形态,从而表现出山石的体积感。从而前辈画家们总结了好多皴法:概括为点皴,线皴,面皴细分为披麻皴,劈虎皴,雨点皴,折带皴,荷叶皴等等。
教师示范:示范树木与山石的技法。
探究活动五:合作临摹,创造乐趣 请比较这两首诗的意境: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选择其中一首,根据其意境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 创作要求: 1、仔细研究山水树木的表现技法,加以运用。 2、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表达诗的意境。 (巡回指导。指导学生用笔与用墨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探究活动六:学生作品展评 评价结果以简练的语言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反馈,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兴趣。 教师选取造型、构图较好并有笔墨技法的作业给予表扬,指出用笔和用墨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活动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中国画家吸天地之精华,取万物之灵秀,用他们手中的画笔,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使得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仔细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用你手中的画笔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1、读老师展示的文字,听老师讲解赵孟頫生平及绘画风格、特点。
2、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欣赏作品描绘的意境。
3、学生欣赏作品。回答老师的提问。( 树干的线条显得浑圆饱满;石块的用笔方折、爽利、多变化。)
4、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多找几个学生谈一谈想法)
5、尝试不同笔锋的不同表现方法(适当指导、示范)
6、学生认真欣赏投影展示的《寒江独钓图》。带着老师的问题,认真观察。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7、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给出的问题。(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
8、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各种笔法、墨色、墨法, 谈谈对用笔、用墨的感受, 并试着对同学的笔墨造型 进行分析,判断它们各使 用了哪些笔法、墨法。
9、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树木、山石的技法要点。
10、学生自由创作。
11、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
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欣赏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讨论结束,再适当总结。
通过演示,学生较直观的感受毛笔的表现技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笔墨的魅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仔细的观察、欣赏,自主发现生动有趣的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激情。从而让学生更全面了解水墨画。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从而培养学生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锻炼学生的绘画基础。训练学生眼、手、脑协同和作的能力。
|
板书设计 |
水墨交融写青山 一、感受古人的“笔墨” 二、用笔的方法 1、分类:硬毫、软毫、兼毫 2、方法:中锋、侧锋、露锋、藏锋 三、酣畅淋漓的表达 四、树木与山石的画法(“树分四枝,石分三面”)
| ||
教学 反思 |
本课是美术“造型·表现”课,不仅因为在美术课中的比例重,涉面广,更重要的是它是美术课程基础中的基础。新课标中这样说:“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作,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它对学生能力提升的综合性、丰富性与基础性,是别的领域所不能达到的。 本节课,首先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 展和完善的。 2、通过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其次,从中国画、毛笔使用方法、笔法等角度加以说明,让学生尝试在宣纸上画出变化丰富的线条,找出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笔法表现的感觉。同时强调在山水画中,以山为主,山是由组成的,山是石的整体,石是山的局部,山石是不可分的。画法为披麻皴、荷叶皴、折带皴、斧劈皴等技法,并通过视频演示、教师示范直观的展示,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不足:(1)学生用笔单板,往往会忽视用笔的变化。(2)用笔过湿形成墨团,造型缺少力度。(3)极个别学生出现不敢下笔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课堂中应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精神,因材施教。同时对学生应积极鼓励,肯定成绩,采用限时完成等方法,促使学生逐步放开胆量。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苏少版第5课 园林·探幽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