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学年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备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造型天地(造型·表现)第4课 水墨交融写青山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油画《南山》,构图平远,构图深远,用笔用墨,雨点皴,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进入情境、感受山水
1能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对中国山水画的感受吗? 2 最打动你的一件山水画作品是哪件?为什么? 3 中国山水画 = 风景画?
《云山墨戏图》米友仁 南宋——水墨山水
二、对比赏析、感受笔墨
用笔: 大小错落的“米点” ,米友仁继承父亲米芾“米家山水”的画法
墨分五色——干、 湿、浓、淡、黑用墨:墨色浓淡、干湿的对比,用各种横向墨点在山头、山脊反复皴(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擦。
西方油画风景画的构图——焦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散点透视 (三远构图法)画面在长卷中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这叫做散点透视。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南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留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 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
边角构图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山径春行》马远(南宋)
《临流赋琴图》夏圭 (南宋)
1 画面主要用了“三远”法中的哪种构图法?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画面中用了什么皴法?3 画面中墨色有哪些变化?4 画面中有哪些人物?共有几个?5 你能感受到画家在画这件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
三、小组合作——学会赏析
江南的山石运用 “披麻皴”,表现平缓的土坡,也突显了黄公望的那份平淡宁静、淡泊雅致的心境。《富春山居图》是他对自然的颂赞和感恩,也是他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体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四、连连看——不同皴法、不同意境
有人说,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继续沿着这条山水脉络去探究、去发现、去品悟,真正领悟中国山水画“方寸之内括进万水千山、浩然之气胸中自由驰骋”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