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练习
展开课 时 |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
重难点 | 声音的利用及噪声 |
I、知识归纳 | |
声 音的 利用 | ①声音能传递 ,比如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病情; ②声音能传递 ,比如利用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等. 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 Hz 的声音;次声源: 、 、 、 . 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 Hz 的声音. |
噪声 | 1.噪声定义: (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的声音.
(1) ; (2) ; (3) .
|
Ⅱ、基础巩固 | |
1.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引力波 D.紫外线 2.平邑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在高铁站也已经有了特殊的员工“智能机器人”,它能帮乘客解决一些琐事。如:指引、导航讲解、宣传、互动购票等等功能让乘客已经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是噪声 B.机器人的声音能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 C.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零件 D.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
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情景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图:通过乒乓球的摆动来说明音叉在振动 C.丙图: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5.如图所示,发声的喇叭使烛焰晃动,说明:①声音具有能量;②声音能传播信息;③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其中正确的说法( )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只有①④ | |
Ⅲ、能力提升 | |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B.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C.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D.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位置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是超声波可以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城市管理部门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以了解当地的噪声情况。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10.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全文如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蓬头稚子”是根据响度辨别“路人”是陌生人 B.“遥招手”——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 |
Ⅳ、拓展培优 | |
11.2020年1月24日4时30分,我国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关于这轰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震耳欲聋指的是响度很大 C.震耳欲聋指的是音调很高 D.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是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相近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沿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钢尺,目的是想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主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4.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声音打交道。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我们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手机声控密码锁是通过识别声音的音色来解锁的 15.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先听到“我来也”,然后追上小李 16.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 ,心脏振动发出的声音是 波。 17.小明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的音响放得声音很大,干扰了他的学习。为了保障学习,你能为他提出那些建议?( 至少说出两条) ① ;② 。 | |
Ⅴ、思维训练 | |
18.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19.阅读短文《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回答问题。 不知道你的手机用多久了?如果用的时间够久的话,指纹识别模块(Home键或手机背盖上的指纹识别模块)是不是已经磨损了?或者你的手指上有汗或手指脱皮,是不是指纹识别就失效了?利用超声波指纹识别,就不会出现上面说的那些情况。具体来讲,超声波指纹识别属于第三代指纹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声呐探测海底深度类似。超声波能穿透材料,而且材料的不同,超声波被反射、吸收的情况会有变化,产生的回波自然也就不同,皮肤与空气对超声波的阻抗不同,就可以区分指纹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也就做出指纹的三维图象。超声波指纹识别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手指无需接触指纹模块,也就不会出现指纹模块被磨损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可以隐在手机内部,手机外观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超声波的识别深度是可以穿过手指表皮的,手指脱皮也不用怕识别不了,如果手指有水或汗液,照样能识别;最后,在安全性上,因为超声波识别的是三维图象,像以前那样只需一张指纹平面图是无法蒙混过关的。 (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以下各项应用中与此类似的是 。 A.超声波焊接器 B.超声波清洗器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2)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海底深度为 m;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物体间距离,理由是 。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图甲是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根据时间,求出手指与手机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则该处指纹的大致形状是图乙中的 (1ms=0.001s)。 20.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 。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 生命拒绝噪声 城市噪声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国外早就出现了“噪音病”一词,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全世界噪声污染调查认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噪声可谓无孔不入。近年来城市机动车辆的剧增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来自机动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而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虽然相对“静止”,但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性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 与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相比,来自室内的生活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分贝~70分贝,电冰箱为34分贝~45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室内的持续噪声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名方面的。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对听力的损害,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除此以外,噪声还可损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长期在噪声中,特别是在夜间噪声中生活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增加。噪声还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的心理效应多反映在噪声影响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从而使人感到烦躁、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声的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1)从环保意义上讲, 叫做噪声。 (2)家庭中有噪声吗?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请写出两例)① ② (3)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说出你的方法和理由。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环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2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 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方向感,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察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发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嘴巴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 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m; (5)图丙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之p1、n1之间间隔△t1,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 B.向左运动 C.向右运动 D.无法判断。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而发声,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 B.进行实验 C.提出假设 D.得出结论。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A。
2.【解答】解:
A、机器人的声音给乘客提供信息,不是噪声,故A错误;
B、与机器人交流,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B正确;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
ABD、蝙蝠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都属于声音传递信息,故ABD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零件,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C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影响音调高低的是频率,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开始摆动,这是运用的转换法,故B正确;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喇叭发声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喇叭旁的烛焰晃动,是由于喇叭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烛焰的振动,烛焰振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正确的说法有①③④,故选:B。
6.【解答】解: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0.6s=0.3s,
由v=可得,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3s=102m;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1.8s﹣1.4s)=0.2s,
由v=可得,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遇到两次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
汽车两次遇到信号的时间差为:△t=1.6s﹣0.3s=1.3s,
汽车的速度v==≈26.15m/s,故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A、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
D、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可以确定海洋中鱼群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也是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不合题意;
B、减弱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不能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摩托车排气管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不合题意;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解答】解:A、“蓬头稚子”是根据音色辨别“路人”是陌生人的,故A错误;
B、“遥招手”是为了不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怕得鱼惊不应人”是怕水中的鱼听到声音而受惊,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
D、“借问”是“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A。
11.【解答】解:A、人们能听到轰鸣声,说明不是超声波,因为人不能听到超声波,故A错误。
BC、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很大,不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故B正确,C错误。
D、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
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而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是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相近,故A错误。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沿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但钢尺的振动快慢(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该实验是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但是人不一定能够听到,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就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地球的大气层以外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我们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手机声控密码锁只有主人说话时才能解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
故选:B。
16.【解答】解:某成年人的心跳每分钟跳了72次,则此人心跳的频率是=1.2Hz,故小于20Hz,所以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1.2Hz;次声。
17.【解答】解:减弱噪声的办法有:
①请邻居将音量减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关闭门窗或在窗子上挂上厚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③戴上耳罩或在耳朵里塞上棉球,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请邻居将音量减小;关上门窗。
18.【解答】解:当海啸发出次声波时,次声波产生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动物的听力比人强,许多动物可以听见,所以野生动物提前逃跑或隐藏,很少大规模死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9.【解答】解:(1)超声波指纹识别是通过超声波获取指纹信息,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A.超声波焊接器,是超声波焊接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超声波引起物体振动,这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清洗器,是超声波清洗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引起水的振动,水的振动引起污垢振动,污垢脱离机械,达到清洗的目的,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B超向人体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人体的内部器官发射回来,通过发射回来的超声波得到一些人体内部的器官状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碎石机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的振动引起结石振动,结石被振碎,随尿液排出体外,这是超声波引起结石的运动,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是超声波。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若6s后收到回声信号,
根据v=得,超声波运动路程为:s'=vt=1500m/s×6s=9000m,
所以海底深度为:s=s'=×9000m=4500m。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超声波技术测量月球表面物体间距离。
(3)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v=得,手机到B和D点距离最大,并且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A和C点距离变小,并且这这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手机到E点距离最小。
A、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A和C到手机距离变小,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相等,E点到手机的距离最小,故A符合题意。
B、如图,B到手机距离最大,并且两点到手机距离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B和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D到手机距离最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20000;4500;不能;真空不能传声;(3)A。
20.【解答】解:
(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即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响度的;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控制音调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21.【解答】解:
(1)从环保意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家庭中有噪声,例如,过大的音响声音,工作中的电视机、工作中的洗衣机、拖动桌椅发出的声响等。
(3)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影响丽丽的休息和睡眠。尽管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但是关闭冰箱不太合适,经常带上耳罩也不太舒服,所以可以将厨房门关上,可减弱噪声危害。
(4)由“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钻”出雪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的小”。可以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从而可以减弱噪声。
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将一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在盒口收听声音的大小。
故答案为:(1)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2)①工作中的电视机;②工作中的洗衣机(答案不唯一);
(3)影响丽丽的休息和睡眠;将房门关上,可减弱噪声的危害;
(4)将临街墙面做得粗糙一些;验证方案:用木板和泡沫塑料做成相同的盒子,将一工作着的小收音机分别放入其中,在距盒子相同远处听声音的大小。
22.【解答】解:(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
(3)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耳朵;
(4)如果图乙和图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超声波次数为:n==2次;
已知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则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所用时间为t=t1=×0.2s=0.1s,
由v=得:超声波第一次发射后到汽车接到P1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为s=vt=340m/s×0.1s=34m;
即超声波第一次发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34m。
(5)已知t2<t1,则超声波发射后到汽车接到时所用时间为t2′<t1′
根据v=得s=vt可知: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s2′<s1′,即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在变小,由甲图可知是汽车是向左运动。
故答案为:(1)20000;20;(2)C;(3)B;(4)2;34;(5)B。
23.【解答】解: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故选A。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BAD。
故答案为:(1)超声波;(2)A;(3)是;(4)振动;海水(液体);(5)CBAD。
初中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阅读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时作业,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题,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阅读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