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基础素养]一、社会行动与个人行动1.社会行动:如下图所示。
2.个人行动:“ ”“听”“ ”“察”“报”“ ”“ ”“抗”“ ”“保”。
特别提醒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灾前、灾中、灾后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规划与指挥是中心,将各个子系统、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减灾这一复杂任务。
[判断] 1.社会行动首先是建立高效的防灾救灾信息系统,提高灾害响应能力与预警。( )2.遇到突发灾害时,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 )3.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十字要诀”中的“保”指“保证生命安全”。( )4.灾害监测有利于减少灾害及减轻损失。( )答案:1.× 2.× 3.× 4.√
二、地震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1)加强地震 建设、 科技攻关、 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督查等。(2)做好地震 制订及组织实施等。(3)加强 教育,提高公民防震避震意识及能力等。2.个人层面:(1)了解生活所在地的地震 、居住房屋的结构和 。(2)在地震多发区准备必要的水、 及其他应急物品与器具。(3)地震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保护及 措施。(4)地震后注意预防和避免 的影响。
素养盘点 1.在学校怎样避震?(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提示:(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及危险物。(3)不要回到教室去。(4)震后应有组织地撤离。
[判断] 1.目前,国内外对地震预报已处于成熟预报阶段。( )2.地震发生时,应尽快准备好必要的水、食物及其他应急物品。( )3.大的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转移贵重物品以防余震时再遭破坏。( )4.地震中已被掩埋时应大声呼救,方便附近的救援人员及时施救。( )答案:1.× 2.× 3.× 4.×
[特别提醒] “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2.个人行动(1)洪水前的行动:预判自身所处地点是否处在洪水 以下,选定通向 的最佳路线;留意 ,沿 码放沙袋,关闭 ,准备应急的 、 、手电以及便于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等。(2)洪水中的行动:洪水包围时,报告自己的 ;户外突遇洪水,立刻向高处躲避;在室内转移到 或屋顶,充分利用门板、桌椅、大块 等材料逃生。(3)洪水后的行动:做好 工作,不食用腐败的 , 煮沸后饮用,积极参加灾后 活动。
特别提醒 灾后恢复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灾后恢复工作抓紧而不急躁。
素养盘点 2.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提示: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判断] 1.兴建水库、退耕还湖可以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组织灾前水利建设属于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 )3.一旦被洪水包围,应及时沿门框和窗框码放沙袋,拒水于门外。( )4.灾后应及时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5.山区坡度陡,排水性好,没有洪灾的发生。( )答案:1.√ 2.√ 3.× 4.√ 5.×
四、滑坡灾害的防避1.社会层面(1)对易发多发地区,开展滑坡 ,对潜在的重大滑坡进行 或采取工程整治措施。(2)根据滑坡体 上 的扩展、滑坡体 处的 水量水位的异常变化和地面上隆变形等临滑迹象及时发出预警。
2.个人层面(1)尽量不要在 前长时间逗留。(2)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 ,发现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3)在软弱面建造 、 和防水覆盖层。(4)对潜在的滑坡体采取 、修筑 、抗滑桩等。(5)滑坡发生时:①在 上,保持冷静,向滑坡体的两侧逃离。②无法逃离时,宜 ,或抱住 。③可能影响的地带,判别滑坡运动的 ,并迅速离开。
[判断] 1.典型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 )2.人们可以根据滑坡体前沿坡脚处地裂缝的快速扩展,及时发出预警。( )3.在软弱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可以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答案:1.√ 2.× 3.√
五、泥石流灾害的防避1.特点:发生过程与 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 。2.社会层面对于泥石流易发区,要开展泥石流风险性评估,必要时可对一些重点区域和沟谷进行监测,或者采取一些工程整治措施。
3.个人层面(1)房屋、帐篷不要搭建在 上。(2)不能将冲沟当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4) 或者 时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 发出预警信号。
素养盘点 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如何选择逃生的方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哪些地点不适合选址?(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提示: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山坡转移。谷地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自主诊断]1.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解析: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答案:B
2.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航运 C.发电 D.养殖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但长期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答案:A
3.防止泥石流多发需要做下列哪项工作( )A.利用卫星探测 B.利用地震波勘探 C.对山体进行加固 D.植树造林答案:D
4.下列关于自救与互救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若突遇大暴雨,可就近躲避在公路桥梁涵洞中B.若突遇滑坡灾害,可沿着滑坡面跑向山坡高处报警C.洪灾后可在附近寻找一些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充饥D.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答案:D
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素材一 为预防并尽可能降低地震危害,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同时,建筑项目都严格按照抗震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提高抗震强度。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日本每年9月1日都进行一次综合性防震训练,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树立防震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会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探究2:材料中提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改变受灾体(建筑物)的易损程度,降低灾情。
素材二 下面几幅图为地震自救方法示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请写出下列各图中所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A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A: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B:在影剧院,可躲在排椅下;C: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D: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E:在百货商场里,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或柜台;F: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
探究2:根据各图中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总结在室内或室外避震的共性。提示: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核心归纳]1.地震灾害的防避
2.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知识拓展 黄金12秒预警时间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地表,横波后到达地表。所以,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簸,但这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并不大。然后,横波到达,房屋前后晃动并倒塌。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到地震发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给人躲避的时间只有7~9秒。
[对点刷题] 当地时间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强震发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员在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楼废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据此完成下题。1.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后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灾后互救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医务人员、青壮年;先救“生”,后救“人”。答案:C
2.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地震灾区有三次雷雨或阵雨天气,对救灾不利。
(1)根据震后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抗震救灾中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2)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答案:(1)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灾同时加强防范地质灾害。(2)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室: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暂避;楼房内:选择开间小、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公共场所: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探究点二 洪水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下图为长江某年份某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提示: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和不合理的增加建筑用地,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探究2: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提示:修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开辟分洪区与分洪道,裁弯取直。探究3:在山区遇到山洪时,应如何自救?提示: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不能惊慌失措,而应尽量逃向高处。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躲避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伤害。
[核心归纳]1.洪水灾害的防御措施——以长江为例需要从宣传、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方面入手,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同时实施。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中游兴修水利,裁弯取直,退耕还湖,开辟分蓄洪区;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实行防洪保险等。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可提前做好防洪准备,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图解如下:
[对点刷题]3.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解析:淮河治理措施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答案:D
4.下列洪水应急方法错误的是( )A.爬上大树 B.爬到电线杆上C.抓住木板等漂浮物 D.尽量跑到高坡上解析:爬到电线杆上,可能导致触电。答案:B
5.下列洪水互救方式不正确的是(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回落后再去救人答案:D
探究点三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主题聚焦]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提示: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如遇滚石,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探究2:为减轻川滇山地泥石流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提示: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核心归纳]1.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1)工程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岩体或土体。(2)非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2.发生滑坡、泥石流时的自救(1)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滑动方向两侧跑。(2)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注意保护好头部。
[对点刷题] 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 000余人被掩埋。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6~7题。
6.诱发四川省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A.岩石破碎 B.连续性降雨C.矿山开采 D.冻融作用7.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A.移民搬迁 B.开垦梯田C.植树造林 D.修建水库
解析:第6题,茂县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是由于连续性降雨会导致山体高位砾石结构疏松,因而发生山体滑坡。该地区6月份没有冻融作用,也没有矿山开采,岩石破碎不是垮塌性滑坡的主要原因。第7题,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滑坡。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移民搬迁投资太大,不切实际,开垦梯田和修建水库会加剧地质灾害。答案:6.B 7.C
8.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1)上图中的A、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其中哪种方向是对的?哪种方向是错的?(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怎么做?
解析: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切勿惊慌,更不能盲目地顺着泥石流方向跑,泥石流前进的速度很快,顺着跑大多会出意外。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中,且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所以我们可以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尤其是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答案:(1)往A、B方向跑是对的,往C方向跑是错的。(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室内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选择室内空间大的房间躲避A.③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③2.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作躲避场所
解析:第1题,地震来临时,不同地点应选择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应选择牢固的遮挡物,“伏而待定”;在人数多的影剧院,不能盲目外出,以防踩踏,应躲在椅下;室内避震应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且开间小的地方。第2题,在室外行驶的汽车上时应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应避开高大的建筑物,不应躲在桥下。答案:1.D 2.C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3~4题。
3.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4.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第4题,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答案:3.B 4.C
5.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选择的自救方式是( )A.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B.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C.待在原地立即大声呼救D.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解析: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应当选择的自救方式是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快跑,D对。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会加快相遇,A错。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快跑,会很快被泥石流追上,B错。待在原地大声呼救,会很快被泥石流吞没,C错。答案:D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防避灾害指导思想,地震灾害的防避,洪水灾害的防避,滑坡灾害的防避,泥石流灾害的防避,自主检测,情境探究,方法突破,应用体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作业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层作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公开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规划与指挥,立法与教育,保险与援助,恢复与重建,防灾减灾社会行动,个人应对灾害,地震灾害的防避,黄金12秒,灾后救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