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同步练习(3)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50°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A.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B.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③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所成的像将变小3.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4.测量视力时,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要使人到镜子中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那么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1m B.2m C.3m D.5m5.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B.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都比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物体亮C.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衣服呈红色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云,看到的是云的实像6.以下研究方法,与“声波传递能量实验中,通过蜡烛火焰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音叉振动时,通过乒乓球弹开的远近反映出音叉振幅大小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D.做“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时,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响铃声逐渐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7.如图所示的红外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进行侦查,其依据的原理是( )A.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结构不同B.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C.它能在夜晚发出红光并能到达不同的物体上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8.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结石,证明声波具有能量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9.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人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2m/sC.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D.当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变大10.一天之内,国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变长 B.先变短再变长C.先变长再变短 D.变短11.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甲图),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乙图)。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A.甲乙两图中,都不能成AB完整的像B.甲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C.甲乙两图中,都能成AB完整的像D.甲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12.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 a′的大小仍保持不变B.图乙中,将平面镜 MN 中间的 PQ 段去除,仍成像,但像 a′不完整C.图丙中,该平面镜 MN 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仍成像,且像 a′在原来位置D.图丁中,在平面镜 MN 的镜后放置一半透明的障碍物,此时的像 a′变暗 二、填空题13.紫外线除具有杀菌的作用外,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______,验钞机就是利用这特点来工作的:电视遥控器通过______对电视进行控制。14.小明和同学周末去汾河游玩,他们发现一只小鸟在离河面10米的上空飞行,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m,又看到湖中的“鱼”在“白云”中游来游去,他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______(选填“深”或“浅”),看到的“白云”比实际白云更______(选填“亮”或“暗”)。15.如图为东京奥运会上,清华学霸杨倩勇夺10m气步枪金牌时的英姿。杨倩举枪瞄准,是利用了光沿 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如图为10m气步枪标靶,杨倩需要击中的10环,其直径为0.5mm,合 ___________μm,难度相当于站在讲台上击中教室后面的1根头发丝。16.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碗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 _______传播。小明向碗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由_______传到________时产生的折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然后小明将一只铅笔放入碗中,人从侧面斜着看铅笔,发现“水中铅笔”看起来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
17.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 ______度。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角为______度。18.小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时,把中心挖有边长为3毫米的正方形孔的不透明大纸板正对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______亮斑填亮斑的形状,这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____大/小。19.小华陪爷爷去湖里叉鱼,看到了河里游动的小鱼和自己的倒影,根据这个情景回答如下问题:(1)小华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______了(升高/降低),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造成的。若小华将电筒光对着看到的“鱼”射入,______(能/不能)照亮鱼。20.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液面高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21.如图甲所示是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1)如图乙,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 _____(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_____的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2)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①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丙所示)向左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②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4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_____形的,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亮度将 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3)晴天正午,小华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丁所示。经与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形状不规则光斑和较小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原理是 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22.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4)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5)如图2,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2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想起了走过教学大楼门厅内的大平面镜时的情景:靠近镜子时,感觉自己的像变大了,远离镜子时感觉像变小了。自己的感觉对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进行了实验探究。小明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当把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的时候,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测量并记录此时物、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2)多次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移动蜡烛B,发现总能找到一个对应位置,在镜前从不同角度观察,蜡烛B与蜡烛A的像均重合,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数据。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时应选 ___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②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能验证小明感觉的是步骤 ___________(选填(1)或(2));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 _____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_____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参考答案1.D2.B3.C4.B5.C6.A7.D8.C9.D10.B11.C12.C13.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 14.20 浅 暗 15.直线传播 500 16.光沿直线 水 空气 虚 向上 17.55 70 120 靠近 0 18.圆形 直线传播 大 19.升高 折射 能 20.80 下降 不变 21.明亮的室外 倒立缩小的实像 变小 圆 减弱 相同 22.不需要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虚像 避免实验结论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45° 23.较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物体大小相等 相等 垂直 不能 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