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2)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2),共11页。
第二章光2021-2022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实验题巩固练习(2)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______于镜面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并用量角器测出∠NOB=∠AON,是为了得到结论______。接下来,将硬纸板和镜面M不垂直,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时,在纸板F上______看到反射光线OB(选填“能”或“不能”);(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竖直放置的纸板向后缓慢旋转,发现F上反射光线消失,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不在”)同一平面内;(3)在此实验中为了更好观察到光线,硬纸板的表面最好做成______(选填“白”、“黑”)色的、______(选填“光滑”、“粗糙”)的。2.小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序号∠i∠r130°30°245°45°350°50°(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乙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弯折,在纸板B上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______。(4)接着,小明又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帮他回答以下问题。①在实验中用半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现有4mm厚和2mm厚的两块半透明玻璃板,他应选择______mm厚的做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②在垂直放置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这里运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③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与桌面不够垂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④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丁所示。为了得到更完整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3.019年12月26日午间,同学们发现学校树荫下太阳的光斑变成了如图甲所示的形状。
(1)该现象是由于______。A.月亮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线B.地球遮挡了太阳射向月亮的部分光线C.A、B两种情况均有可能(2)正常天气情况下,太阳为圆形时,小明想估测太阳直径D。他将11个相同的一次性纸杯对接起来,并将中间打通,前部戳一个小孔,尾部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套封住作为观察屏,制作了一个观察装置(如图乙)。将带小孔的一端正对着太阳方向,拍下此时观察屏的照片(如图丙)。若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a;从小孔到观察屏的距离为L。以下有关数据可供选择性使用;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b=3.8×108m;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a=1.5×1011m;杯口直径d=80mm;从小孔到观察屏的距离L=1m。
①在此实验中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②测量结果的表达式D=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③请你完成测量,求出测量值为D=______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数字)④若要估测月亮的直径,需要补充的测量任务是______。(3)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对太阳光,如图丁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其亮度______;变成圆形后,其大小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若观察到光斑呈椭圆状,原因可能是______。4.如图1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_____(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4)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若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外形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_____法。某同学发现看到的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6)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A的像是光的 _____形成的,看到的蜡烛B是光的 _____形成的虚像;(填“反射”或“折射”)(7)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5.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实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
(1)实验过程共进行了6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2)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的规律:_____;(3)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4)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应在较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5)如果光屏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光屏入射时,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如图甲所示,蜡烛A点燃,蜡烛B不需要点燃,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_____。(3)实验中要将蜡烛A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4)图乙中使用跳棋子代替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优点是______。要想观察到清晰的像,应使跳棋子A处于较 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效果更好。7.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沿NO折转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1所示。(1)实验中让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原因是:纸板没有跟平面镜______;(纸板没有翻折)(2)改正后发现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3)小明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又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反射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 ______;入射角/°反射角/°3030(4)通过实验,小明得到如表数据。小明分析数据,得到:在光的反射中,______的结论。请你指出他的不足:______;(5)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8.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mm;(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______;(3)某次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记录此时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本次测量的是______的距离。9.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 A和B一前一后垂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点燃的是蜡烛A。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______;(2)实验时,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蜡烛 B 并在原位置放一光屏,然后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发现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若在A的像和玻璃板之间放一个木板, 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像;(4)如果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0.2m,则像______;A.向上移动0.2m B.向下移动0.2m C.向上移动0.4m D.不动(5)B与A的像重合后,如果保持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把玻璃板慢慢靠近蜡烛 A,发现蜡烛 B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仍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如果桌面略有倾斜,该实验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完成。10.(1)婷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选用白纸板,目的是方便显示 _________;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纸板上均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__________。实验中,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会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___。(2)完成上面实验后,她又和同组同学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婷婷建议大家选用 ___________(填“玻璃板”或“平面镜”);找到像以后,她又在像的位置放了一个白色的光屏,光屏上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_____像;当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1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2)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 ______;B与A的像重合后,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A侧观察,观察到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此实验采用了替代的方法,是用______替代______。(4)“学以致用”,如图,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箱内有一支蜡烛A。小明想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他选择了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火柴。小华提醒小明还需要的一个器材是 ______。
请帮助小明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②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③______;点燃蜡烛B是为了______。(5)实验结束,小华离开实验室,走近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将______(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12.如图1,小李和小华分别用甲、乙凸透镜正对着前方的一支点燃的蜡烛,当凸透镜在A、B、C三个位置时,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如表一所示。表一:位置甲凸透镜乙凸透镜A倒立、放大倒立、放大B倒立、放大倒立、缩小C倒立、缩小倒立、缩小根据看到的现象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______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的猜想,小李和小华分别选用不同的凸透镜,并按图2安装调整好器材后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物理量,记录数据如表二和表三所示。表二:焦距10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1202066230156334013.36245012.561.5表三焦距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物高(厘米)像高(厘米)5206061863030667402463.685021.462.57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或3或4或7或8中物距与焦距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物体经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第二、三、五列数据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中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④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表一中甲凸透镜的焦距______乙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参考答案1.垂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在 白 粗糙 2.入射角 等于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确定像的位置 2 防止玻璃板出现两个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像和蜡烛A不重合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3.A 1.35×109 测出薄膜上黑班的直径e 不变 不变 卡片与阳光不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M 60 不变 等效替代 不能 反射 折射 ③ 5.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OE 可逆 暗 不能 在 6.2 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寻找普遍规律 棋子的大小不变 明亮 7.垂直 漫 不能 同一平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只进行一次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8.81.5 a到水面 9.确定像的位置 物和像的大小关系 直接 光屏上没有像 能 D 不可能 仍能 10.光路 同一平面内 可逆的 玻璃板 不能 虚 不变 11.反射 确定像的位置 未垂直 有 蜡烛B 蜡烛A的像 刻度尺 蜡烛B的像与蜡烛A重合 测量出蜡烛B到NM的距离 使蜡烛B的像和蜡烛A更清晰 不随 12.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大于两倍焦距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同一物体经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成的像越大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