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优秀课时训练
展开一、选择题
1.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
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表明( )
A.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
B.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
C.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
D.科举制妨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 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均已纷纷赴汴乡试,两馆所存学生不过三十余……设诸公乡试得意,似较学堂出身为优’”可知,学堂的推进和开展受到了科举制的阻碍,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
错误。
2.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 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留学生”“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A项错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B项错误;中国正式废除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C项错误。
3.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丁文江从英国留学归来并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体现了传统因素与近代教育的融合,说明当时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D项正确。A项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错误;B项内容材料未体现,排除;科举制度在1905年已经废除,C项错误。
4.孙中山认为“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从表面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办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这表明( )
A.要继续沿用八股取士的政策
B.民主选举官员制度应该废除
C.临时政府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D.官员选拔应该与选举考试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办法”可知,这不利于选拔人才,因此要与选举考试相结合,D项正确。八股取士在清朝末年已经废除,A项排除;孙中山认为现行的选举制有弊端,但他并未主张废除选举制,B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5.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 )
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
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
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答案】C
【解析】文官法的颁布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政治近代化,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
6.1919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这反映了( )
A.北洋政府没有文官选拔制度
B.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存有弊端
C.郁达夫志大才疏,无真才实学
D.文官考试无法选拔真正人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可知,北洋政府的文官选拔存在弊端,B项正确。根据材料“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可知,北洋政府有自己的文官选拔制度,A项错误;根据材料“学富五车的郁达夫”可知,C项错误;单凭郁达夫的个例不能说明文官考试无法选拔真正的人才,D项错误。
7.1914年10月,文官高等委员会经甄别核准,给鲁迅颁发了教育部佥事合格证书。对鲁迅进行甄别的原因是( )
A.鲁迅反对北洋政府统治
B.鲁迅属于已任在职文官
C.建立文官考试制度要求
D.鲁迅文官考试未获通过
【答案】B
【解析】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主要是针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甄别决定其能否留任,B项正确。A项不符合甄别的要求,错误;材料与文官考试制度无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官考试,D项错误。
8.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军阀何键(湖南醴陵人)选人是“非醴勿听,非醴勿用”,阎锡山(山西五台人)则是“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体现了( )
A.文官选任制度的随意性
B.军阀用人无视选任制度
C.宗法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D.国民政府没有统一全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军阀重用家乡 人,无视国家选官制度,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文官选任制度具有严密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域关系,不是血缘关系,C项错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D项错误。
9.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 )
A.严惩腐败原则
B.甄别审查机制
C.党管干部原则
D.干部任用改革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党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10.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
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B项正确。A、C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二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答案】(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2)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清末新政……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危机、科举改革、新式学堂、留学潮、民国政治等方面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2)意义,根据材料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事制度、人才选拔、干部队伍等方面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精练: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