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6)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5168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2.通过具体问题,经历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合理选择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里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的相关概念,在生活中积累了线段长短比较的基本经验,但七年级的学生理性思维和认识尚处于成长期,概括和抽象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精心设计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问题,给予学生感性直观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问题:
1)、你注意到了吗?
家里有客人来吃饭,父母将筷子底部在桌面上对齐之后,
分给每一位客人; 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2)、两名同学小王和小李比谁的个子高,该怎么做?
活动2:
思考: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1)叠合法:将线段AB、线段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一个端点A与C重合,
另一个端点B与D落在A点的同一侧
2)度量法:利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再比较两者数据的大小。
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1、度量法——从“数”的角度比较
2、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
活动3
线段的和差
AC=AB+BC =a+b
AD = AB-DB= a - b
活动4
线段的中点:点C在线段AB 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
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活动5
操作:你如何确定一条线段的中点?
1、拿出一根无弹性的细绳子,让学生找到绳子的中点.
2、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
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找出线段的中点
33、用尺子度量.
活动6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DE和线段AB有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已知:线段AB=4,延长AB至点C,使AC=11。
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
求DE的长。
活动7
课堂小结
1、掌握了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2、认识了线段的中点
3、学会了表示线段的和、差表示方法
活动8
作业布置
习题4.3 第2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