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
    • 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02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苏教版2019必修2 专题6 专题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答案】D
    【详解】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即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故D正确;答案为D。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于杀菌消毒 B.、NO、可形成酸雨
    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可促进“低碳”经济 D.“雷雨发庄稼”包含氮的固定过程
    【答案】C
    【详解】
    A.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A正确;
    B. 最终能转变为硫酸、会引起硫酸型酸雨,NO、最终能转变为硝酸,可形成硝酸型酸雨,B正确;
    C.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不可能促进“低碳”经济,C不正确;
    D. “雷雨发庄稼”时,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属于氮的固定过程,D正确;
    答案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O、Na2O2、SO2 都可用于漂白,其漂白原理相同
    B.固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俗语“雷雨发庄稼”毫无科学道理
    D.NH3 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NH3 是电解质;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它不是电解质
    【答案】B
    【详解】
    A.HClO、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而使其褪色,SO2漂白性是利用其能与有色物质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与HClO、Na2O2的漂白原理不同,A错误;
    B.固氮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游离态是指氮气单质,固氮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雷雨发庄稼”,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植物生长得更好,故所谓“雷雨发庄稼”,C错误;
    D.氨气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故氨气是非电解质,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D错误;
    故选B。
    4.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NaOH固体干燥的是
    A.SO3 B.O2 C.SO2 D.NH3
    【答案】B
    【详解】
    A.SO3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浓硫酸不反应,和氢氧化钠固体也不反应,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C不符合题意;
    D.氨气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下列关于浓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铜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光照易分解
    C.能与碳反应说明其具有强氧化性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降低
    【答案】A
    【详解】
    A.常温下铝、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铜不能,A错误;
    B.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B正确;
    C.浓硝酸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这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
    D.浓硝酸易挥发,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会降低,D正确;
    答案选A。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Al2O3 ③ ④Na2CO3 ⑤NaAlO2 ⑥NH4HCO3
    A.全部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答案】D
    【详解】
    ①Al 为单质,不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②Al2O3 ③ 具有两性,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也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④Na2CO3 ⑤NaAlO2只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⑥NH4HCO3中的氨根离子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选D。
    7.图中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图1 装置模拟石油的分馏
    B.利用图 2 装置检验 NH4Cl分解产生的两种气体
    C.利用图 3 装置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晶体
    D.利用图 4 装置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B
    【详解】
    A.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错误;
    B.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气体通过五氧化二磷吸收氨气后,通过观察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生成HCl,气体通过碱石灰吸收氯化氢后,通过观察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证明生成氨气,故B正确;
    C.蒸发结晶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故C错误;
    D.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需检验Fe电极是否发生反应,而Fe做电极时反应只能得到二价铁离子,因此应检验亚铁离子是否生成,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故D错误;
    故选:B。
    8.银锌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Ag2O+Zn+H2O2Ag+Zn(OH)2。此电池放电时,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 B.Zn(OH)2 C.Ag2O D.Zn
    【答案】C
    【详解】
    Ag2O+Zn+H2O2Ag+Zn(OH)2中,放电时,Ag2O中的Ag+得到电子生成Ag,发生还原反应,则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g2O,故选C。
    9.现有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铅被还原 D.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氢气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C
    【详解】
    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故A正确;
    B.在干电池中,Zn作负极,被氧化,则使用过程中锌筒被破坏,故B正确;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反应式为Pb-2e-+ =PbSO4,铅被氧化,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通入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详解】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放热反应,A不合题意;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放热反应,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
    A.CH4(g)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
    B.S(s) + 3/2O2 ( g ) = SO3 ( s ) △H2
    C.C6H12O6 (s)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
    D.2CO(g) + O2 ( g ) = 2CO2 ( g ) △H4
    【答案】C
    【分析】
    物质的燃烧热,通常在25℃,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 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其他物质的计量系数可以用分数,反应中C→CO2,H→H2O(液),S→SO2(气)。
    【详解】
    A.反应物中碳元素应生成CO2,故A错误;
    B.硫应生成SO2(气),故B错误;
    C.可燃物C6H12O6(s)的物质的量是1 mol,反应中C→CO2,H→H2O(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故C正确;
    D.CO的化学计量数应为1,故D 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ΔH=-285.8kJ/mol,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
    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
    D.已知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为-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要大于57.3kJ
    【答案】D
    【详解】
    A.硫蒸气变化为硫固体为放热过程,则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氧气中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硫蒸气多,故A不符合题意;
    B.在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O2(g)═H2O(l);ΔH=-285.8kJ/mol,故B不符合题意;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则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ΔH>0,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将含1molNaOH的溶液和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3.在A(g)+2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 mol/(L·s) B.v(B)=0.5 mol/(L·s)
    C.v(C)=0.8 mol/(L·s) D.v(D)=2.0 mol/(L·s)
    【答案】D
    【详解】
    将选项都变为同种物质的速率来比较,都变为D的反应速率来比较,A. υ(D) =4υ(A) = 4×0.3 mol∙L−1∙s−1 =1.2 mol∙L−1∙s−1;B. υ(D) =2υ(B) = 2×0.5 mol∙L−1∙s−1 =1.0 mol∙L−1∙s−1;C.υ(D) = υ(C) = ×0.8 mol∙L−1∙s−1 ≈1.07 mol∙L−1∙s−1;D. υ(D) =2.0 mol∙L−1∙s−1;因此D选项中速率最快,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A.假设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由于过量,则完全转化时,的浓度为,故有可能,故A选项正确。
    B.假设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完全转化时,的浓度为,由题意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反应物, 故 B选项错误。
    C.假设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完全转化时,的浓度为由题意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反应物,故C选项错误。
    D.由该反应前后气态物质计量数和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论、、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改变,物质的总浓度也不会改变,即,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A。
    1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2NH3(g)+CO2(g)。下列各说法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①2v(NH3)=v(CO2)
    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⑤密闭容器中c(NH3)不变
    A.②③⑤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2v(NH3)=v(CO2)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错误;
    ②氨基甲酸铵是固体,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反应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则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正确;
    ③氨基甲酸铵是固体,反应中气体质量增大,体积不变的密闭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则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正确;
    ④氨基甲酸铵是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的物质的量比为定值,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则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错误;
    ⑤密闭容器中c(NH3)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正确;
    ②③⑤正确,故选A。
    16.反应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B.升温
    C.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一半
    D.保持体积不变,增加的量
    【答案】A
    【详解】
    A.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A正确;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升温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
    C.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错误;
    D. 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增加的量,反应速率加快,D错误;
    故选A。
    17.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NH3和0.5molO2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2min后,NO的浓度为0.06mol·L-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2min末,用N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6mol·L-1·min-1
    B.2min末,NH3的浓度为0.14mol·L-1
    C.0~2min内,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24g
    D.0~2min内,O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15mol
    【答案】A
    【详解】
    A. 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因此无法计算2min末的瞬时速率,A错误;
    B. 2min末,NO的浓度为0.06mol·L-1,则参加反应的NH3的浓度为0.06mol·L-1,则2min末,NH3的浓度为0.2mol·L-1-0.06mol·L-1=0.14mol·L-1,B正确;
    C. 0~2min内,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0.18mol×18g/mol=3.24g,C正确;
    D. 0~2min内,O2的物质的量减少了,D正确;
    故选A。
    18.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6-3装置(3)中棒增加质量与棒减轻质量之比为
    B.图6-3装置(2)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棒不纯
    C.图6-3装置(1)中铜棒上没有气体产生
    D.图6-3装置(2)与(3)中正极生成物质的质量之比为时,棒减轻的质量相等
    【答案】A
    【详解】
    A.锌的活泼性大于铜,装置(3)中棒为原电池负极,其质量减轻,棒为原电池正极,铜离子在此极得电子生成铜,铜电极质量增加,选项A错误;
    B.装置(2)中不纯的电极也能形成原电池而产生,选项B正确;
    C.装置(1)中不能构成原电池,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棒上不产生,选项C正确;
    D.假设装置(2)中正极产生2g,则转移2mol电子,消耗负极65g,若装置(3)中正极析出64g,则也转移2mol电子,消耗负极65g,所以棒减轻的质量相等,选项D正确;
    故选A。
    19.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B.若X为S单质,则A为硫酸
    C.若X为S单质,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若X为N2或NH3,则A为硝酸
    【答案】A
    【详解】
    A.物质与单质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S或H2S,反应③可以为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若X为N2或NH3,反应③为二氧化氮与水生成硝酸与NO,若X为Na时,Y为Na2O、Z为Na2O2, 反应③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若X为S,则Y为SO2、Z为SO3、 A为H2SO4,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若X为S或H2S, Y可为SO2,这样Y为SO3,A为H2SO4,浓硫酸能与Cu反应生成SO2,但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故C正确;
    D.若X为N2或NH3,则Y为NO、Z为NO2、 A为HNO3,稀硝酸能与Cu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D正确;
    故选A。
    20.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B.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过程Ⅰ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8H+═3Cu2++2NO↑+4H2O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答案】A
    【详解】
    A.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的浓度不可能增大,故A错误;
    B.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所以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故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2+8H+═3Cu2++2NO↑+4H2O,故C正确;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铜可与生成的硝酸继续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21.(共10分)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

    根据图示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Ⅰ是___________,Ⅱ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Ⅱ中,根据0~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t=6 s时A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1。
    【答案】(1)A (2分) A (2分)(2)3A=2B+C (2分) AB+2C (2分)
    (3) 0.96mol/L (2分)
    【详解】
    (1)图Ⅰ、Ⅱ分析图象变化可知,都是A的浓度随反应进行不断减小至不变,B、C浓度随反应进行而不断增加至不变化,所以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
    (2)上述分析和图像变化可知,Ⅰ反应中,10s末,A浓度变化为1.2 mol/L,B、C的浓度从0变化为0.8 mol/L,0.4 mol/L,说明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c(A):c(B):c(C) = 1.2:0.8:0.4 = 3: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2B+C;Ⅱ反应中,10s末,A浓度变化为1.2 mol/L-0.8 mol/L =" 0.4" mol/L,B、C的浓度从0变化为0.4 mol/L,0.8 mol/L,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A):c(B):c(C) = 0.4:0.4:0.8 = 1: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2C;
    (3)在Ⅱ图中图像分析可知反应的速率匀速进行,计算10s时A的反应速率V(A)=0.4mol/L÷10s = 0.04 mol/(L•s),6s时变化的A的浓度c(A) =6s × V(A) =0.04 mol/(L•s)× 6s =0.24 mol/L,最后得到A的浓度 =1.2 mol/L-变化的A的浓度c(A) =1.2mol/L-0.24 mol/L =0.96 mol/L。
    22.(共8分)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拆开成气态原子时,每个键所需能量的平均值称为键能()。如表所示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



    键能/()
    436
    946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标准状况下,取1mol氨气和3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则为______。
    (3)实验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与比较,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B.C.
    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热 (2分) (2)92kJ (2分) (3) A (2分)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mol和3mol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 (2分)
    【详解】
    解析:(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在反应中,断裂1mol和3mol中的化学键共吸收的能量为,形成2ml中的化学键共放出的能量为,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
    故答案为:92kJ。
    (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1mol和3mol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
    故答案为: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mol和3mol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mol,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92KJ。

    23.(共20分)某探究活动小组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两位同学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稀硫酸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
    (2)乙池中负极为________,正极发生________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两位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若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下同)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条件多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直接判断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做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则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答案】(1)Mg-2e-=Mg2+ (2分) 2H++2e-=H2↑ (2分)
    (2) Al (2分) 还原 (2分) 2Al+2OH-+2H2O=2AlO+3H2↑(2分)
    (3)Mg (2分) Al (2分)
    (4) ad (2分)
    (5)不可靠 (2分) 根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或电子转移的方向 (2分)
    【分析】
    原电池的两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电解质溶液不同,导致两极发生改变。当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时,金属性强的Mg做负极,Al做正极,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当NaOH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Al做负极,不与NaOH溶液反应的Mg做正极,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
    (1)甲池中Mg的金属性强于铝,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金属性强的Mg做负极,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Al做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答案为:Mg-2e-=Mg2+;2H++2e-=H2↑;
    (2)乙池中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3H2↑,A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原电池的负极,Mg做正极,水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l;还原;2Al+2OH-+2H2O=2AlO+3H2↑;
    (3)甲池中Mg为负极,Al为正极,乙池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若根据负极材料金属比正极活泼,则由甲池判断可得Mg活动性强,由乙池判断可得Al活动性强,故答案为:Mg;Al;
    (4)a.根据甲、乙中电极反应式知,原电池正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正确;
    b.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失电子难易程度与电解质溶液有关,故错误;
    c.该实验说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影响原电池的正负极,不能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过时,故错误;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与条件有关,电极材料相同其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其产物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正确;
    ad正确,故答案为:ad;
    (5)由实验可知,原电池的两极与电解质溶液有关,电解质溶液不同,导致两极发生改变,该实验证明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直接判断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做法不可靠,应将两种金属电极连上电流计而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计检测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流动方向,由此确定原电池正负极,故答案为:不可靠;根据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或电子转移的方向。
    24.(共14分)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A、B可选药品:浓氨水、H2O2、蒸馏水、生石灰、MnO2。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
    (2)装置A烧瓶中固体的作用为_______(填字母)。
    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反应物
    (3)仪器b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硫酸铜
    (4)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
    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_______。
    (6)尾气处理装置所需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
    【答案】(1)干燥管 (2分) (2)A (2分) (3) B (2分)
    (4)4NH3+5O2 4NO+6H2O(2分)
    (5) NH4NO3 (2分) 3Cu+8H++2 = 3Cu2++2NO↑+4H2O (2分)
    (6)NaOH溶液 (2分)
    【分析】
    该实验装置是探究NH3催化氧化反应,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氨气极易溶于水,B装置中含有吸水装置,由此推测,装置B为制备氨气的装置,装置A为制备O2的装置,装置A烧瓶中的固体二氧化锰,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B烧瓶中的固体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故干燥管中装有碱性干燥剂;氨气和氧气在装置E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F装置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产生白烟;装置G中,含有硝酸、硫酸和铜,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溶液变为蓝色。
    (1)仪器b的名称为干燥管;
    (2)装置A烧瓶中的固体为MnO2,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入MnO2作催化剂可加快产生氧气速率,答案选A;
    (3)氨气是碱性气体,故干燥管中装有碱性干燥剂,答案选B;
    (4)装置E中,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5)①F装置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产生白烟,所以白烟的成分是NH4NO3;
    ②F装置中,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装置G中,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G中含有硝酸,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离子方程式为:3Cu+8H++2 = 3Cu2++2NO↑+4H2O;
    (6)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25.(共8分)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和的混合物,假设不含),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反应原理如下:,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也常用溶液吸收处理。
    已知:NO不能与溶液反应。
    (Ⅰ)
    (Ⅱ)
    ①将1mol 通入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时,溶液中生成的、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x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图中线段a表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随x值变化的关系。

    ②为了检测吸收液中含量,某兴趣小组取100mL该吸收液,用0.005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滴定。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16.00mL。(已知:)则吸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2分) ② 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 (2分)
    (2) (2分) 0.002 (2分)
    【详解】
    (1)①装置 A中,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 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
    (2)①当时,气体的平均组成为,此时NO、按体积比为1:1混合,只发生反应(Ⅰ)随着x的不断增大,的含量不断增多,此时不仅发生反应(Ⅰ),还发生反应(Ⅱ)。只有发生反应(Ⅱ)后,溶液中才生成,由此可得出图中线段a表示的离子为;
    ②设的物质的量为x:

    ,则;
    故答案为:;0.002mol·L-1。

    相关试卷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全解全析doc、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六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苏教版2019江苏专用)02: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苏教版2019江苏专用)02,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苏教版2019江苏专用02原卷版doc、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卷苏教版2019江苏专用02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