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39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5139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案 7 次下载
- 6《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7《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案 5 次下载
-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教案 6 次下载
小学语文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草船借箭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过人。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 个性化备课 |
(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谁用草船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借箭?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看到同学们进行大胆地质疑,改变了过去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老师感到特别欣慰。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汇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并学习运用“推却、轻易”造句)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紧扣重点,再次质疑,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谁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2.通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这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A.出示要求:轻读第三段,想想在整个借箭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因: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想陷害他。 后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3.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情况思考自己要了解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小组交流:将全班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探究,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5.全班交流: ①周瑜怎样陷害诸葛亮? A.三天造十万支。(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两人的言语态度)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B.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A.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B.曹操谨慎、多疑,不敢轻易出动。 C.考虑周全。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划出重点句;点出关键词;说说理由。 B.学生分组讨论 C.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a.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吃惊)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b.那么诸葛亮看到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暗自高兴)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光读这句话,就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吗?大雾也许是碰巧呢?所以你得找到联系的句子说明他早就料到了。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第三天四更……船里。” a.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候?(识天象) b.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船里。”改不改?为什么? c.指导朗读。(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我们刚才抓前后句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再用这种方法,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出示句子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不让他们近前” a.你们说诸葛亮在笑谁? b.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你能把诸葛亮的话说出来吗? 师述:说得真好,你们都快成诸葛亮了。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引读)“江上……近前。” c.诸葛亮算准了吗?从这一点可看出诸葛亮知道曹操这人怎样?(性多疑) 正因为对曹操的这一特点了如指掌,所以此时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他笑着说(齐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④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好不好? 课件出示 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顺风顺水驶回南岸。 ①为什么一字儿摆开? ②又为什么掉转船身: ③顺风顺水是巧事吗?说明什么?(晓地理)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文中还有好多地方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后再去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1.假使周瑜真的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会怎样呢?他真的这样做了吗?《三国演义》中还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建议大家回家继续看。 2.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准备下节课改写《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附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心 曹操性
|
|
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4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草船借箭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共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一读,说一说,搜一搜,品读1,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