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卷(一)(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卷(一)(word版 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5,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1%),00 20,5%,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上期末复习卷(一)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5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 B.干冰升华 C.研磨炭粉 D.石墨导电
2.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分子体积变大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3.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C.农业上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 D.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随意排放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 B.氨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氧气含量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家里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抽气,以降低室内燃气的浓度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6.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B. C.D.
7.“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燃料
B.一氢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D.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缺铁会导致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元素 B.铁原子 C.金属铁 D.铁分子
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0.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B.剪掉蜡烛的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C.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雾化进入气缸,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原因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氮气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12.“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ClO2 C.O2 D.Cl2
13.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D.镁条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14.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5
5
3
3
反应后的质量/g
1
2
m
20
A.m=0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D.丙一定作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请你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碳酸根离子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
(3)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7.请在A—H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
A.干冰B.一氧化碳C.金刚石D.氮气 E.氖气F.大理石G.氧气H.食盐
(1)厨房用作调味品是___________;
(2)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是___________;
(3)占空气体积约78%的气体是___________;
(4)引起煤气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
(5)天然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
(6)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_____;
(7)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8)可用作电光源的是___________。
18.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______;
(3)A.B.C.D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1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2)图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参加反应的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0.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小刚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4)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1.“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向向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
(1)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焚烧秸秆B 汽车尾气排放C 太阳能发电
(2)为减少空气污染,汽车改用乙醇汽油为燃料。其中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所以提倡“低碳生活”。下列关于“低碳生活”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B 提倡使用节能灯
C 随手关灯D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22.下图是教材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a、c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_________。
(2)乙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
(3)丙实验:能够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4)丁实验:锥形瓶内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
三、推断题
2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C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分别写一个由E→C、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甲仪器的名称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若选用H装置,需要指明连接的导管口序号)。
(3)装置D和C对比,装置D的优点是_____。
(4)如果用H装置收集CO2,发生装置应连接_____(填“a”“b”)口。
(5)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则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若选用H装置,需要指明连接的导管口序号)。
五、流程题
25.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少量S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
(1)生铁和_______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高炉气体中的_______会导致酸雨。
(2)煅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的反应之一为,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利用CO冶炼生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与空气中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下列措施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涂油、喷漆 B.镀耐腐蚀的铬层 C.用盐水清洗 D.久置于潮湿环境
六、计算题
26.维生素 C 又称——抗坏血酸,化学式为 C6H8O6,是一种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于自由 基的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
(2)维生素 C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填写最简整数比)
(3)维生素 C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精确到 0.1%)
(4)88g 维生素 C 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___。
27.5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与30g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1)计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计算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木炭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研磨炭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石墨导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A
【详解】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变大,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发生化学变化,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所以能够闻到酒香味,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物质热胀冷缩,是原子之间间隔变大,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够避免水污染,选项正确;
B、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能够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量,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C、农业上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可减少有害气体与烟尘的排放量,能够减缓空气污染,选项正确;
D、工业废水无色透明时仍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随意排放,选项错误;
故选D。
4.B
【详解】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故选项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B、燃气具有可燃性,打开排风扇时易产生电火花,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室内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有效的灭火和保护图书和档案,故正确;
D、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故选B。
6.D
【详解】
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错误;
B、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引发火灾,错误;
C、吸取液体要先排气再吸液,错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故选D。
7.A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不能做燃料,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氢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正确。
D、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A。
8.A
【详解】
补铁补的是铁元素,故选:A。
9.B
【详解】
A、由同种分子构成,故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是由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室内失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排出浓烟,否则会加快空气的流通,增加了足够的空气,会使燃烧更旺,故A错误;
B、剪掉蜡烛的烛芯使蜡烛熄灭,是清除了可燃物烛芯及烛芯上的石蜡,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错误;
C、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气化进入气缸,增大了柴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
D、地铁自动喷淋系统,在灭火时,喷水灭火,水分蒸发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燃烧与灭火相关知识,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灭火。
11.C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
A. 氮气含有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 氯化钠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
反应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3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
生成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1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还缺少两个氯原子;
故X的化学式是Cl2;
故选D。
13.D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没有雾,错误;
D、镁条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Zn与Fe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锌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③将Zn分别加入到H2SO4、CuSO4溶液中,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锌>H;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锌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Fe与Zn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①④方案可行。
故选:A。
15.B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5g-1g=1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g-2g=3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0g-3g=17g;由质量守恒定律,m=15+5+3+3-1-2-20=3,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m的数值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4g:3g=14: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6.
(1)
(2)
(3)
(4)
【分析】
离子的书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标离子所带电荷量和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带1个单位的电荷时,1可以省略。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加对应数字即可。
(1)
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碳酸根离子在碳酸根离子的符号前加上个数2,故填2;
(2)
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高的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则氧元素和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铝,故填;
(3)
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由分子构成,故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故填;
(4)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带数和为零。氧化铁(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则有 ,解得 。元素化合价标在对应元素正上方,故填。
17.
(1)H
(2)F
(3)D
(4)B
(5)C
(6)G
(7)A
(8)E
【解析】
(1)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故填:H;
(2)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F;
(3)
氮气占空气体积约78%,故填:D;
(4)
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B;
(5)
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填:C;
(6)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故填:G;
(7)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A;
(8)
氖气是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填:E。
18.
(1) 19.00 20
(2)8
(3)BC
(4)B
【解析】
(1)
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2)
D粒子质子数为18,属于氩原子,原子中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8+X=18,X=8;
(3)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四种粒子中,B和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4)
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B.C.D 中B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9.
(1)不改变
(2)氮元素
(3)3:2
【分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
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必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故填不改变;
(2)
根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常见元素化合价可知,反应前后氢、氧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在NO中为+2价、在NH3中为-3价,反应后在N2中为0价,则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填氮元素(或N);
(3)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NO和NH3的分子个数比为6:4,即3:2。故填3:2。
20.
(1)氢气2
(2)
(3)1:2
(4) 氢 氧
【解析】
(1)
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2)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该实验的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4)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C 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A
【详解】
(1)焚烧秸秆、汽车尾气排放都会造成PM2.5,太阳能发电不会,故选C。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氢能等)。
(4)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错误;
B、提倡使用节能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正确;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低碳出行,正确;
故选A。
22.
(1)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反应
(2)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3)不可燃,不助燃
(4)防止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解析】
(1)
甲实验中,a试管中的铁钉置于蒸馏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不生锈,c试管中的铁钉既能够接触水,也和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铁钉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反应,故填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反应。
(2)
实验中,铜片的温度相同,铜片上白磷燃烧,说明温度已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红磷不燃烧,说明铜片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即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故填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3)
丙实验中,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两支蜡烛最终都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填不可燃,不助燃。
(4)
丁实验中,锥形瓶内的细沙阻止了白磷与锥形瓶底直接接触,防止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
23.
(1) C CO
(2)
【分析】
A为黑色固体,能和氧气反应,生成E和B,B又能和氧气反应生成E,说明A为C,B为CO,E为CO2。
(1)
A的化学式为C;
B的化学式为CO;
(2)
C为难溶于水的固体,C又能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所以C为碳酸钙,故E→C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E→D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点睛】
24.长颈漏斗 BE或BG或BH或CE或CG或CH(以上装置组合任选择一种,选择H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由a导管进,不选择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是因为塑料板上空隙太大,二氧化锰的颗粒较小) 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 AF或AH,若选用H装置,与A装置连接的导管口为b
【详解】
(1)甲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应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此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E、BG、BH、CE、CG、CH,以上装置组合任选择一种,选择H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由a导管进,不选择D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是因为塑料板上空隙太大,二氧化锰的颗粒较小。
(3)装置D和C对比,装置D关闭止水夹,试管内气压增大,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试管内液面升高,液体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因此D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如果用H装置收集CO2,发生装置应连接a口。
(5)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极易溶于水,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则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F或AH,若选用H装置,与A装置连接的导管口为b。
25.
(1) 钢 二氧化硫##SO2
(2) 吸热
(3) 氧气、水蒸气(O2、H2O) AB
【解析】
(1)
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高炉气体中的SO2会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氧化转为硫酸形成酸雨;
(2)
煅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的反应之一为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CO炼铁的原理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的结果,在铁表面涂漆或者镀一层其他金属可以防止其生锈,而用盐水清洗、久置潮湿环境不能避免其生锈反而会促进铁生锈被腐蚀。故选:AB。
26.
(1)176
(2)9:1
(3)54.5%
(4)36g
【解析】
(1)
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故填176。
(2)
维生素 C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8)=9:1,故填9:1。
(3)
维生素 C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4.5%,故填54.5%。
(4)
88g 维生素 C 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88g××100%=36g,故填36g。
27.
(1)解: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30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y。
(2)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1g,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3%。
【分析】
(1)
详见答案。
(2)
详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学上册期末复习训练卷(word版 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训练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期末复习训练卷(word版 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