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展开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气候要素 | 测量工具 | 单位 |
气温 | 温度计 | 摄氏度(℃) |
降水量 | 雨量器和量杯 | 毫米(mm) |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降水量/毫米 | 10 | 5 | 22 | 47 | 71 | 81 | 135 | 169 | 112 | 57 | 24 | 12 |
乙地各月降水。
时间/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降水量/毫米 | 52 | 45 | 46 | 49 | 52 | 65 | 81 | 70 | 54 | 85 | 55 | 63 |
很明显,看表格的数字,虽然也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
北京──夏季多雨型。
伦敦──全年湿润型。
罗马──冬季多雨型。
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承转)世界降水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这要从降水的形成说起。
1.课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从降水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条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结。
2.运用降水的原理解释一下:两极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什么少雨?
小组交流、讨论。
(两极地区气温低,水蒸汽少,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水蒸汽少。)
但是,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边,这里水蒸汽没有变冷的条件。
【作业布置】
调查家乡的降水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后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利用小学数学里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一方面,突出课程标准对本节的两条要求: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分布的特点;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拓展,如降水过多和过少的影响、降水变化类型、降水分布的成因、主要降雨类型,以利于下一节《世界的气候》及以后教学的需要。同时又注意不随意加深,如仅从水蒸汽有无的角度分析降水少的原因,而不探究深层次的成因。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独立思考、独立动手,又注意小组合作;既注意教师的方法指导,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引入,新知讲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视频引入,知识讲解,合作探究,课堂活动,知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