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 氨 和 铵 盐答案解析P176 (40分钟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实验室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 )A.NH4Cl溶液、NaOH溶液、CaCl2固体B.饱和氨水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2.(2020·汕头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溶于水后,水溶液中含氮元素的粒子主要是NB.NH3在加热且催化剂存在下与O2反应生成NOC.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D.碳酸铵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可得纯净的NH33.(教材二次开发)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 ( )A.Ba(OH)2溶液 B.NaOH溶液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4.(2020·延边高一检测)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 )XYZWA.N2 B.NO2 C.NH3 D.NO5.爱吃虾的同学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买来的虾,闻起来有刺鼻的氨水味,是虾坏了,还是有不良厂商进行药物处理了呢。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系丁教授研究结论是海虾的消化道里也能分解出氨。所以吃海鲜要用醋去腥味,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由多种粒子构成的,液氨的组成中只有氨分子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C.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D.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铵盐易溶于水,所有铵盐中的氮元素均呈-3价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H-NH3↑+H2OD.NH4Cl与I2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7.(2020·天津等级考)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 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A海水中的碘元素淀粉溶液BSO2气体澄清石灰水C溶液中的Cu2+氨水D溶液中的N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8.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生成1 mol N2时有6 mol电子发生转移9.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10.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 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将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可溶性碱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1.(16分)已知A、B、C、D、E、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F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①A+H2OB+C ②C + FD③D+NaOHF+E+H2O(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 ,D ,E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 ; ③ 。 (3)工业生产C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步反应,即F经催化氧化生成B和H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14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请回答。(1)写出此实验中制氨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同时有氮气生成。根据这些现象,写出在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这个反应说明氨具有 (填字母代号)。 A.碱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不稳定性(3)装置E的作用是 , 装置F的作用是 , E中的碱石灰 (填“能”或“不能”)换成CaCl2。 (4)D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 。 (20分钟 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3.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NH4)2SO4 B.NH4NO3C.NH4Cl D.NH4HCO314.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NH3、HCl和NO2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 )A.1∶1∶1 B.2∶2∶3C.3∶3∶2 D.2∶2∶1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20分)15.(2020·青岛高一检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 (6)某课外活动小组查阅有关资料知,铂丝是氨氧化的催化剂。并设计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瓶口气体变为红棕色,瓶内出现白烟。写出此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1.D 2.A 3.A 4.C 能够发生连续氧化的只有N2和NH3,即N2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但是硝酸不能与氮气发生反应,而NH3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但是NH3可以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盐硝酸铵,故X可能是氨气。5.C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中有多种粒子,包括NH3·H2O等分子,N、OH-等离子,而液氨是纯净物,组成就是氨分子;当氨溶于水后,大部分氨与水结合,形成NH3·H2O,而NH3·H2O是弱碱,只有少部分电离,电离出N和OH-,因此在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3·H2O(除水外);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故一般情况下,氨水存放在陶瓷坛、橡皮袋等里面;根据氮原子守恒有c(NH3·H2O)+c(N)+c(NH3)=1 mol·L-1。6.C 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NH3,如NH4HCO3NH3↑+CO2↑+H2O,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NH3,如NH4NO3,故A项错误;铵盐易溶于水,铵盐里除N中的N呈-3价外,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N元素,如NH4NO3中的N有-3、+5两种价态,故B项错误;铵盐与碱溶液反应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加热时,生成NH3,不加热时,生成NH3·H2O,故C项正确;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碘单质易升华,而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易重新生成,不是升华现象,故D项错误。7.C 海水中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应先加入氧化剂将其氧化为I2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检验,A项错误;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S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B项错误;向含有Cu2+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可用氨水检验溶液中的Cu2+,C项正确;检验溶液中的N,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D项错误。8.C 根据反应3Cl2+2NH3N2+6HCl(置换反应)可知,生成的HCl还会与过量的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颗粒,即产生白烟。9.C 实验一是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是碱性气体。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是碱性气体。10.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向NaOH固体上滴加浓氨水,由于NaOH与H2O作用放热从而使NH3挥发。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A项正确,B项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AlCl3或MgCl2等,C项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D项错误。11.【解析】根据题意“F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知F是NH3,再结合反应关系可知C为HNO3,D为NH4NO3,E为NaNO3,A为NO2,B为NO。答案:(1)HNO3 NH4NO3 NaNO3(2)①3NO2+H2O2H++2N+NO ③N+OH-NH3↑+H2O(3)4NH3+5O24NO+6H2O12.【解析】(1)加热条件下,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盛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内出现蓝色,同时有氮气生成,所以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N2;其中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这个反应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故选B;(3)装置C中的反应要求是干燥的氨气,故利用E中碱石灰来干燥氨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F的作用是验证水的生成,但不能用CaCl2代替碱石灰,因为CaCl2能与氨气反应;(4)浓硫酸体现酸性和吸水性,氨气有毒,可用浓硫酸吸收处理,同时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氨气的还原性,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必须隔离空气中的水,防止干扰。答案:(1)Ca(OH)2+2NH4ClCaCl2+2NH3↑+2H2O(2)2NH3+3CuO3Cu+3H2O+N2 B(3)吸收NH3中的水蒸气,干燥氨气 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不能 (4)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排除干扰,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13.B 铵盐与烧碱共热产生NH3,Y为NH3,NH3NONO2HNO3NH4NO3,Z为HNO3,X为NH4NO3。14.A 设标准状况下三个烧瓶的体积均为V L,NH3:V(溶液)=V L,n(NH3)=,故c(NH3)= mol·L-1;HCl:同NH3,c(HCl)= mol·L-1,NO2:V(溶液)=V L,n(HNO3)=× mol,故c(HNO3)= mol·L-1,故选A。15.【解析】(1)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氨气为碱性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时,与硫酸反应而被吸收,所以乙同学没收集到氨气。(4)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出OH-,溶液呈碱性,检验时可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则氨气已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氨气已满。(5)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可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只有丙能做到。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氨气。(6)氨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NO和水,NO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最后得到的白烟是硝酸铵。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3)乙 (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则氨气已满(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如果产生白烟,则氨气已满)(5)丙 不能(6)4NH3+5O24NO+6H2O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NH3+HNO3NH4N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7页。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精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