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47698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第2讲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1.产业转移( 1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 )分类:国际 产业转移和区域 产业转移。 ( 3 )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 ( 4 )实质:企业在全球寻求最优 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 ,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廉 的地区或国家,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 地。 ( 2 )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 ,企业由发达 国家转移至发展中 国家。 ( 3 )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 、避开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 4 )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拓展需求B.产品生产成本C.科技发展水平D.矿产资源供应2.图示产业转移有利于( )A.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竞争压力B.提高第一圈层的环境质量C.增加第二圈层的就业压力D.降低第三圈层城市化水平
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由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到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到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全国Ⅲ卷,1~3)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第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解析: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代表调整前,实线代表调整后,对比可得,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仍保留在甲国,而技术含量较低的组装厂转移至乙国,所以A、C两项错误;在调整前,汽车企业的市场就已经面向乙国,调整并不是为了拓展市场,B项错误;乙国缺少零部件生产厂家,前期汽车主要从甲国进口,所以经济水平低,组装劳动力成本低,且两国间签订了贸易协定,贸易关税成本较低,所以组装厂转移至乙国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D项正确。第2题,该产业布局模式会增加零部件的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成本,选择在邻国之间,是为了缩短运输距离和降低运输费用,故选C项。消费习惯影响市场布局但不影响生产布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生产成本,所以应把组装厂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组装厂不涉及研发。
第3题,产业布局调整后,甲国不再组装汽车,而主要在乙国组装,然后从乙国进口,所以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A项正确,B项错误;市场没有变,还是甲国和乙国,所以销售量基本不变,生产量也不会增多,C、D两项错误。
(2019浙江选考卷,15~16)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相继进入我国。下图为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2000—2016年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演化的特点是( )①空间差异扩大 ②从城市核心区向郊区迁移 ③大分散,小集中 ④从城市核心区向远郊扩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6年,影响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①地价 ②劳动力 ③集聚 ④市场规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1.“一带一路”
(1)基本概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合作方向。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方向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地中海。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3)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①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②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共建“一带一路”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4)合作重点。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①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②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
③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经济联系更加紧密。④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⑤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1)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2)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①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②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③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空间布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①“一核”即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③“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④“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⑤“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4)重点领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这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B.京津冀城市群C.海峡西岸城市群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改善区域交通联系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D.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2019海南卷,7~9)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第1~3题。1.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基础设施好B.人工成本低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
2.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3.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
4.(2017江苏卷改编,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材料二 图1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图2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指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4)指出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
答案 (1)状况: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特点:邻近香港。(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3)位置特征: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基础设施条件: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4)因地制宜。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第3讲考点2国际合作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第3讲考点2国际合作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经济活动,国际分工,最优区位,全球生产网络,劳动地域分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第3讲考点1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4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第3讲考点1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生产成本,国际市场,市场广阔,产业承接地,间接干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40讲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40讲产业转移和国际合作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1B2A,答案1B2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