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册物理鲁科版42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docx_19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4751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第一册物理鲁科版42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docx_19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4751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第一册物理鲁科版42力的分解教学设计(2)docx_19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47512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力的分解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节 力的分解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是继《力的合成》之后,学生再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矢量问题,对力的矢量性、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力的分解在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的理解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本节不仅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还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做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物理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能应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科学思维】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在力的分解中的运用。【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需要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定则对力进行分解。【科学态度与责任】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会运用力的分解解决日常生活的有关问题。【教学难点】分解时分力方向的确定。【导入新课】课前活动:力气较小的女同学怎样拉绳子才能把两位质量较大的男同学拉动?思考: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引出本节主题---力的分解)【新课讲授】复习力的合成基本知识引出问题:“力可以合成,是否也可以分解呢?”一、力的分解 注意:几个分力与原来那个力是等效的,它们可以互相代替,并非同时并存!!!1、结论: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2、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力F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3、(1)力的合成有唯一解(2)力的分解有无数个解思考:实际应用中,该如何分解力F?二、实际应用中,该如何分解力F?1.试一试:作用在三角支架上的力F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如何分解?按力作用的效果进行分解作用效果分解法:分解一个力要具体考虑这个力产生的效果,它在哪些方向上产生了效果,就可以沿着这些方向进行分解。2.(为了更形象的观察重力的作用效果,可将不易形变的细绳换为易观察的橡皮筋) 将物块重力按效果分解为 3.跟踪训练:按效果分解图中各力将力分解之后该如何求解各个分力?通过例一来介绍。例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有一个物体,如图所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G能对物体产生哪些效果?应当怎样分解重力?分力的大小各是多大?【思考过程】(为了易观察重力的效果,可将斜面换为易观察形变情况的塑料垫板和橡皮筋)重力效果一:使物体沿斜面下滑重力效果二:使物体紧压斜面【解题过程】 【突破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寻找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点,所以设置接下来的对比图,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体会到实际情况下的力的分解。对比两图,看有何启示? 总结: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时,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已知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方向,然后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三、正交分解思考: 如何求F1、F2、F3、F4这四个力的合力?【合成法】(按照传统力的合成方法,两个力依次合成的方法,体会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算中计算复杂,因此应该寻求别的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更简单、更有效的求解多个力的合力?引出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Fx=F1-F4x-F3x=F1-F4cosα-F3cosβ Fy=F2+F3y-F4y=F2+F3sinα+F4sinβ 1.分解的目的:更有效地进行合成;2.方法指导:寻找现成的直角建立坐标轴,这样可以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正交分解各力,将各力投影在坐标轴上,分别求出坐标轴上各力投影的合力。学生体会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得出结论:多个力合成时,正交分解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合成。四、联系实际1、 问题: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减小斜面的倾角,从而减小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这样,上桥时省力,下桥时安全。2、力的分解这一知识点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并分析。 上山的路一般修成盘山公路 斧刃越薄越好用3、感受夹角对分力的影响 两只手拉橡皮筋,使钩码静止。思考:保证钩码状态不变,增大橡皮筋间的夹角,感受两手所用的力是增大了还是减少了?引导学生画出分析过程,得出结论。结论: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随它们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解释课前活动】为什么女生能拉动两位男生?随着两个男生距离的靠近,绳子两端的夹角增大,这样施加的较小的力可在绳子上分解成较大的两个力,使绳对男生产生很大的拉力,从而把男生拉动。【课堂练习】 已知合力F,某一分力F1的方向,另一分力的F2大小.两分力有几组解?(1)当F2=Fsinθ,此时分力有________解;(2)当F>F2>Fsinθ,此时分力有__________解;(3)当F2>F,此时分力有__________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历史回溯,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相互作用第3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