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1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2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3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4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5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6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7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08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13 唐诗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东皋( ) 薄暮( ) 徙倚( ) 驱犊( ) 千载( ) 萋萋( ) 候骑( ) 燕然( )没马蹄( ) 啄春泥( ) 塞上( ) 白沙堤( )ɡāobóxǐ yǐdúzǎiqījìyānmòzhuósàidī2.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A3.下列对文学常识和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B.《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C.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在章法结构上讲求“起承转合”。《野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D.律诗在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不押韵,中间可以换韵。D4.根据提示默写句子。(1)《黄鹤楼》一诗中准确表达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乡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望》一诗中侧重宏观描写远景,显现出浓浓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对初春景色喜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至塞上》中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诗文,在横线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________(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_______(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_______黄鹤楼岳阳楼泰山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燕:甲骨文 ,像一种翅膀尖长 、尾巴剪形 的候鸟,秋南春北。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雁:金文 (即 ,“人”字形)+ (鸟)。造字本义:________。 材料二 古诗词中的“燕”: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材料三 古诗词中的“雁”:①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③指代书信;④大雁入秋南徙,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1)仿照材料一中对“燕”造字本义的解释,试解释“雁”的造字本义。(2)结合上述材料,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①鸟啼芳树丫,____衔黄柳花。②鸿____几时到,江湖秋水多。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____子傍谁飞?④乡书何处达?归____洛阳边。一种习惯以“人”字队形迁徙的候鸟。燕雁燕雁(3)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燕”多用于美化或歌咏春天,“雁”多用于写秋天景象的诗歌中;“燕”多用来表达对时序更迭、年华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燕”多用以象征爱情,“雁”多用以象征边塞。(一)【甲】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李 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诗人杜甫。②徂徕:山名。7.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楚地进入荆门的壮阔景象。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充分体现李白“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C.【乙】诗“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中的“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杜甫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D.【乙】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D【解析】A.有误,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渡过楚地进入荆门”错误。B.有误,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C.有误,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8.【甲】【乙】两诗同为送别诗,虽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甲】【乙】两篇标题中的“送”字直接点题(扣题)。但【甲】诗“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借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二)南湖早春①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③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水 :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9.诗歌前两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10.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翅低白雁飞仍重”中“重”字的妙处。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之景象;湖面上的浮萍,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令人赏心悦目。“重”字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振翅高飞的情态。11.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钱塘湖春行》抒发了白居易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南湖早春》以美景衬托诗人被贬谪后的消沉郁闷之情。(三)12.根据知识卡片和对诗意的理解,填在下面这首诗空缺部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知识卡片【关于律诗】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每首的二、三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压一个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关于刘诗】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D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A.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B.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C.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D.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解析】A.有误,对偶,但与第二句不押韵,也不是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B.有误,不是对偶,也不押韵,也不是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C.有误,押韵,但不对偶,也不是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D.正确,“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律诗要求二、四押韵,诗歌第二句压“ou”的韵,“头”的韵是“ou”,并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平仄相对,是对偶句。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唐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