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鲁教版2019)
展开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鲁教版2019)
地理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4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其他恒星 D.银河系中心
2.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是( )
A.风能发电 B.利用煤炭取暖
C.地热发电 D.太阳能热水器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①太阳黑子会使地球温度降低
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太阳活动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耀斑将大量能量发射至地球,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2.C3.B
【解析】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氢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在高温和高压状态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聚变反应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大量的热量。这样的不断聚变持续地为太阳提供能量。故选B。
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风能发电属于利用太阳能,A正确;太阳能热水器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D正确;煤炭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B正确;地热能属于地球内部能量,不属于太阳能,C错误。故选C。
3.太阳黑子会影响地球气候,但不会使地球温度降低,①错误;耀斑爆发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正确;太阳活动会引起“磁暴”,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耀斑爆发不会引起地球上大面积干旱,④错误。故选B。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等。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5.人类出现于( )
A.太古宙 B.中生代 C.新生代古近纪 D.新生代第四纪
【答案】4.B5.D
【解析】
4.据图分析可知,地质年代表越往下越老,越往上越新。据图,植被的演化顺序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属于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海生脊椎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因此从老到新为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故选B。
5.据图可知,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出现在新时代第四纪,D正确。故选D。
【点睛】
植物演化:菌藻时代→裸厥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动物进化的顺序是: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类→人类。
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7.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度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顶部 C.地幔底部 D.软流层
【答案】6.A7.A
【解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河平原处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厚度分布不均,A对:莫密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大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薄,C错;软流层是卷浆的发源地,D错。故选A。
7.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在地壳中,故选A。
【点睛】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山谷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8.山谷中最易出现浓雾的时段是( )
A.凌晨 B.中午 C.傍晚 D.半夜
9.下列选项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热力环流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8.A9.C
【解析】
8.据材料可知,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凌晨气温一天中最低,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易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而出现雾。故选A。
9.据上题分析可知,山谷中最易出现浓雾的时段是凌晨,山坡因海拔高,气温更低,因此盛行下沉气流,而谷地气温相对山坡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大气沿着山坡流向谷地,故选C。
【点睛】
雾在这三种情况同时产生的时候就会形成,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10.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A
【解析】
读图可知,M地等压面向下弯曲,N地等压面向上弯曲,表明近地面M地气压低于N地,结合图中方向可知,MN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风顺着水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形成东南风,因此M、N两地间的风向是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
A.② B.① C.⑤ D.③
【答案】11.B12.C
【解析】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反映了水汽输送环节,即图中序号①;“水泉东流,日夜不休……”,反映了径流环节,即图中序号⑤(地表径流)和⑥(地下径流)。人类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影响地表径流环节。
11.“云气西行是水汽输送,对应①,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是地表径流,对应⑤,下不满,是地下径流,对应⑥,综上所述,选B。
12.人类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影响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是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选C。
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渤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下图示意渤海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的海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受冬季风影响
③海水盐度低④人类活动强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每年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海区是
A.辽东湾 B.渤海湾
C.莱州湾 D.渤海海峡
15.渤海海冰作为战略性淡水新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有
①海冰可再生②海冰清洁无污染
③沿岸淡水资源压力大④海冰易开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C14.A15.B
【解析】
13.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的海冰区,意味着其与周边海区相比更易结冰。与周边地区相比,渤海纬度差异不明显,①错误。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相对更低,更易结冰,②正确。渤海由于大量淡水汇入,且海区较为封闭,导致该地盐度较低,冬季更易结冰,③正确。人类活动与渤海结冰情况无直接关联,④错误。故选C。
14.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区域应为纬度最高的地区辽东湾,因该地气温最低,且有淡水汇入更易结冰,A正确。故选A。
15.渤海海冰为海水结冰,为淡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沿岸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状况,③正确。海冰每年均可结冰,可作为可再生资源进行加以利用,①正确。海冰属于淡水资源,清洁无污染主要描述能源如可燃冰,②错误。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海冰的开采相对较为困难,成本较高,④错误。故选B。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为某地红树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哪个地区可能红树林广布()
A.英国南部沿海 B.中国北部沿海
C.中国南部沿海 D.加拿大东部沿海
17.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根系发达,耐盐碱 ②都属于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属于落叶阔叶林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D.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
【答案】16.C17.A18.D
【解析】
16.由题干可知,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和河口泥滩上,英国南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国北部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加拿大东部沿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南部沿海是热带、亚热带气候,C正确。故选C。
17.由材料中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耐盐碱,为抵抗风浪,根系发达,①③对。风浪较大,故多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常绿植被,②④错。故选A。
18.由材料中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海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可知其能够防风消浪、保护海岸,D对。分布在潮间带,不能涵养水源,A错误。可降低风速,但潮间带不能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B错误。红树林的功能不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C错。故选D。
下图为我国西部干旱区某湖泊中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地貌最有可能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新月形沙丘 D.雅丹地貌
20.对该湖区地貌景观形成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湖水侵蚀形成 B.风力与流水同时作用形成
C.近年冰川消融加快,部分淹没风蚀地貌 D.近年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沉积地貌出露
【答案】19.D20.C
【解析】
19.材料信息表明,图示地貌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图中显示,该地貌为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因此图示地貌最有可能是雅丹地貌,D符合题意;冲积扇一般位于山口、呈扇状展开的堆积地貌,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A;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湖口或入海口的沙洲地貌,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B;新月形沙丘由沙子堆积形成的平面形如新月的丘体,与图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C。故选D。
20.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湖区地貌景观中的土墩是雅丹地貌,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大多数学者认为单一风向的强风是雅丹形成的主要外营力,当地湖水平静,流水侵蚀力较弱,因此当地地貌景观与湖水侵蚀和流水作用关系不大,排除A、B;当地雅丹地貌位于湖泊周边,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由于全球变暖,近年冰川消融加快,湖水水位上升,部分淹没当地雅丹风蚀地貌,形成图示湖区地貌景观,C符合题意;当地土墩地貌属风蚀地貌,不是湖底沉积地貌,因此该湖区地貌景观不是近年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沉积地貌出露而形成,排除D。故选C。
【点睛】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很多学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推断高大的雅丹是在更新世冰期干冷多风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或更早的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单一风向的强风是雅丹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局部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22.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源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A.西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答案】21.B22.C
【解析】
21.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的黄土主要是由沙漠地区搬来的,沙漠地区风力作用强,黄土高原是经过风力搬运,在黄土高原风速降低沉积而成,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22.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黄土来自沙漠;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为主,夏季吹东南风。黄土高原的西北即为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所以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23.下图为河流浅水区的沙坡示意图。河流水面受河床起伏影响而呈波形,水流在上坡时流速较慢,下坡时流速较快。据此判断,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中沙坡整体移动方向以及沙坡泥沙移动方向分别为
A.下游、下游 B.上游、上游 C.上游、下游 D.下游、上游
【答案】C
【解析】
水流在上坡时流速较慢,泥沙易沉积,下坡时流速快,搬运作用强,泥沙易侵蚀和搬运,然后在下游下一个上坡时堆积,因此沙坡泥沙往下游方向移动。上坡位于上游,易发生泥沙堆积,因此沙坡整体往上游方向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新华社东京2020年7月5日电,受暴雨天气影响,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4日以来出现河流泛滥、河川决堤、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已造成20人死亡,另有14人心肺功能停止,14人失踪。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报道中的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暴雨灾害 B.河流泛溢 C.山体塌方 D.河川决堤
25.熊本县本次发生的自然灾害体现了灾害的主要特征是( )
A.突发性 B.周期性 C.频繁性 D.广泛性
【答案】24.C25.A
【解析】
24.暴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A错误。河流泛滥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灾害,B错误。山体塌方属于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C正确。河川决堤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灾害,D错误。故选C。
25.熊本县此次发生的自然灾害,时间、地点和规模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本次自然灾害体现了灾害的主要特征是突发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左图)”和“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八颗行星中,F表示____,小行星带位于____星和____星轨道之间(填名称)。(3分)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____性、近圆性和____性。(2分)
(3)上左图不仅反映出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而且还能反映出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些自身有利条件。此图能反映出来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条件是____;理由是____。除了此条件,地球适合生物生存的自身有利条件还有____,。(3分)
(4)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____,它发生在____层(填字母)。(2分)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____年,世界上许多地区气候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常诱发水旱灾害。此外,太阳活动还影响地面无线电____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干扰大气层,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现象。(4分)
【答案】
(1)土星火木
(2)同向共面
(3)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充足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
(4)黑子A
(5)11短波磁暴极光
【详解】
(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C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为地球。小行星带位于图中的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根据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行星轨道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即共面性;行星轨道近似圆形,即近圆性;各行星均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即同向性。
(3)由图可知,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除此之外,地球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厚度、成分及液态水的存在,也是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呈暗黑斑点状的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里层,即图中A层。
(5)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强烈干扰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也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7.2019年9月9日是为西部干旱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出十一周年的日子。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2分)
(2)我国西部干旱缺水地区修建的“母亲水窖”主要对水循环的环节和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3分)
(3)海陆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3分)
(4)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2分)
【答案】(1)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地表径流 下渗 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均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维持着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重新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
(4)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
【详解】
(1)我国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河流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还有少部分河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如额尔齐斯河属于外流河)。
(2)修建水窖蓄水,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流失和下渗量,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和下渗环节;通过修建水窖,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问题,保障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对保障西部地区用水具有积极意义。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海陆间循环对全球水量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以及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4)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人类用水量超过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污染严重(人类向水环境中排放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都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短缺。
28.图一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二是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二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地貌类型),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一中地貌类型界限以________(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是________。(4分)
(2)在我国________地区,该类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__,并且气温________,降水总量________,具备了该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4分)
(3)分析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4)分析该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3分)
【答案】(1)峰林;喀斯特;东;溶洞
(2)西南;石灰岩(可溶性岩石);较高;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4)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详解】
第(1)题,图二中群峰竞秀,因此为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景观。山峰在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分布在界限以东区域,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的景观主要为溶洞。
第(2)题,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地区形成的,气温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第(3)题,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第(4)题,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修建水库的难度大;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
2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高或低)。(2分)
(2)A地比B地的温度________(高或低)。(2分)
(3)画出ABCD之间的大气运动箭头。(4分)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填风向)。(2分)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风(填风向)。(2分)
【答案】(1)高,低
(2)高
(3)画图略,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4)夜晚,西北
(5)南
【详解】
(1)读图,根据等压面形态,等压面向上凸,该地气压比两侧高。向下凹,气压比两侧低。所以高空C比D的气压高。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地面A比B的气压低。
(2)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状况相反,结合前面判断,所以A比B的温度高。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所以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风由B吹向A,陆地气压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降温快,气压高。则此时应该是夜晚。我国位于北半球,风向由B指向A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
(5)高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往往与等压线平等,故此时高空风向由C指向D并向右偏转为南风。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考试范围必修一全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全部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湘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全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一原卷版docx、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鲁教版2019考试范围必修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