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
展开高三化学试卷 2021.1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2O6
B.由CO2等物质合成淀粉的过程涉及碳碳键的形成
C.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CO2转化为淀粉
D.该成就能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手段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H2O的结构式:
B.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
C.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15 7N
3.对浓度均为0.1 ml/L的① Na2CO3溶液、② NaHCO3溶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B.通过焰色试验能区别①、②
C.两种溶液的c(OH-)大小:①>②
D.①、②均有c(CO2-3) + c(HCO-3) + c(H2CO3) = 0.1 ml/L
4.探究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下列实验中颜色变浅的是
A.加热经SO2漂白的品红溶液 B.加热含酚酞的CH3COONa溶液
C.加热密闭烧瓶内的NO2、N2O4的混合气体 D.光照CH4和Cl2的混合气体
5.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水中的Ca2+、Mg2+ 和SO2-4 等离子获得精制盐水。所选试剂、装置不合理的是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性:HNO3>H3PO4>H2SiO3
B.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铍与水反应更容易
C.与H2S的分解温度相比,H2O的分解温度更高
D.判断非金属性Cl>S,可通过向Na2S溶液通入Cl2的实验证实
7.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l HI,发生反应: 2HI(g) H2(g) + I2(g) H>0 ,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经过以下两步基元反应完成:
ⅰ. H1
ⅱ. H2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H1>0、H2<0
B.n(HI) + 2n(I2) = 1 ml
C.恒温时,缩小体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
D.恒容时,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同时电子发生了转移
8.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A.向碘的CCl4溶液加入浓KI溶液,振荡,下层颜色变浅:I2 + I- I﹣3
B.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CaSO4(s) + CO2- 3(aq)CaCO3(s) + SO2- 4(aq)
C.铜溶于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D.向Al(OH)3浊液中滴加NaOH溶液,浊液变清:Al(OH)3 + OH- = AlO-2 + 2H2O
9.在25℃时,向水中通入Cl2,得到新制氯水,如下图所示。对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溶解了Cl2
B.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证明Cl2与H2O能反应
C.取出新制氯水,光照一段时间。溶液c(H+)增大,漂白性减弱,原因是:
Cl2 + H2O HCl + HClO,2HClO2HCl + O2↑
D.取出新制氯水,加入饱和NaCl溶液,Cl2的溶解度减小。说明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10.下列指定微粒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同的H2O和2 1H2O所含的原子数
B.等物质的量的C2H6与C3H6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等体积等浓度的Na2SO3与(NH4)2SO3溶液中所含的SO2﹣3数
D.等物质的量的CH3CH2OH和CH3OCH3所含共价键数
11.下列实验中,锥形瓶内均能产生气体。试管内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12.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0 ml/L NaOH溶液滴定10.00 mL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H3COOH的浓度为0.100 0 ml/L
B.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
C.溶液从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褪色,表示已达滴定终点
D.pH = a时,溶液中c(Na+)>c(CH3COO-)>c(H+)
13.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现象:试管①中液面上方有白雾,底部有灰白色固体物质。
A.浸NaOH溶液的棉团用于吸收多余的SO2
B.加热、将铜丝下端卷成螺旋状能提高SO2的生成速率
C.②中用石蕊溶液验证SO2水溶液的酸性,③中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D.冷却后,将①中物质倒入盛有水的另一支试管,以确认CuSO4的生成
14.电子工业用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从酸性腐蚀废液回收铜及FeCl3固体的流程如下:
已知:SOCl2 + H2O === SO2↑+ 2HC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Ⅱ、Ⅲ、Ⅴ中均有气体产生
B.上述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有置换反应、化合反应
C. = 2 \* ROMAN II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向过滤所得溶液加入H2O2溶液,可提高FeCl3产率
D.Ⅴ中用SOCl2而不采用直接加热脱水的方法,主要是避免FeCl3水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2分)氢气是未来最具有前途的能源之一。氢气不仅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CH3OH等液体燃料,也能用于燃料电池发电。
(1)以H2、CO2为原料制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H2(g) + CO2(g) CO(g) + H2O(g) ∆H1 =﹢41 kJ·ml-1
ⅱ.CO(g) + 2H2(g) CH3OH(g) ∆H2=﹣90 kJ·ml-1
① CO2分子中含有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② H2(g) 、CO2(g)转化为CH3OH(g)、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温度和压强对CO2平衡转化率、CH3OH选择性影响如下图
所示。(CH3OH的选择性=)
① 比较p2、p1的大小: 。
② 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CO2平衡转化率增大,CH3OH选择性减小。说明原因:
。
(3)氢氧燃料电池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之一。设计简单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如下:
① 闭合K1,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 不选用NaCl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的原因是 。
(4)大规模制H2所需能量可由太阳能提供。利用Na2CO3•10H2O可将太阳能储存、释放,结合反应方程式说明储存、释放太阳能的原理: 。
16.(12分)MnCO3是重要化工原料,由MnO2制备MnCO3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Ⅰ.研磨MnO2,加水配成浊液。
Ⅱ.MnO2浊液经还原、纯化、制备等过程,最终获得MnCO3固体。
资料:① MnCO3不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MnO2与H2SO4不反应。
②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Fe(OH)3]=2.8×10-39、Ksp[(Mn(OH)2)]=2.0×10-13
(1)研磨MnO2的目的是 。
(2)加入铁粉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MnO2氧化Fe2+ 的反应如下:
MnO2 + 4H+ + 2Fe2+ = Mn2+ + 2Fe3+ + 2H2O
① 根据上述反应,还原MnO2所需的H+ 与Fe2+ 的物质的量比值应为2。而实际比值(1~1.25)小于2,原因是 。
② 取少量母液,滴加K3[Fe(CN)6]溶液,未产生蓝色沉淀,说明 。
(4)纯化
向母液中滴加氨水调pH,除去残留的Fe3+。若母液中c(Mn2+) = 1 ml·L-1,使Fe3+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 =1×10-5 ml·L-1,此时是否有Mn(OH)2沉淀生成?
(列式计算,已知 3280≈6.5)。
(5)制备
将Mn2+ 纯化液与稍过量的NH4HCO3 溶液混合,得到含MnCO3 的浊液。学科将浊液
过滤,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MnCO3 固体。
① 通过检验SO2-4 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SO2-4 的操作是 。
② 生成MnCO3的离子方程式是 。
17.(9分)锂—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是未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
(1)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
(2)锂—空气电池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池工作时,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填“A”或“B”)极。
(3)空气中的CO2、H2O影响放电。探究H2O对放电的影响:向非水电解液中加入少量水,放电后检测A、B电极上的固体物质。
A极产物:LiOH
B极产物:Li2O2、LiOH
① A、B电极产生LiOH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 。
② H2O降低锂—空气电池放电、充电循环性能。
(4)探究CO2对放电的影响:使电池在三种不同气体(物质的量相等)中放电,测量外电路转移的电子与消耗O2的比值[]。
① 放电时,实验ⅰ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电时,ⅰ、ⅲ中通过外电路的电子数相等
B.ⅲ中B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的产物主要为Li2O2
C.ⅲ中≈2,说明CO2未与Li2O2反应
③ ⅰ、ⅲ中电池放电完毕后充电,ⅲ中产生O2的量少于ⅰ,推测原因:一是ⅲ中O2的量比ⅰ少,生成Li2O2的量较ⅰ少;二是 。
18.(12分)合成NH3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一种合成NH3的流程示意如下。
相关数据如下:
(1)固氮:
① 固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固氮的适宜温度范围是 。
a.500~600℃ b.700~800℃ c.900~1000℃
③ 检测固氮作用:向固氮后的产物中加水, (填操作和现象),说明Mg能起到固氮作用。
(2)转氨:选用试剂a完成转化。
Ⅰ.选用H2O进行转化。发现从体系中分离出NH3较困难。
Ⅱ.选用HCl气体进行转化。发现能产生NH3,且产物MgCl2能直接循环利用。但NH3的收率较低,原因是 。
Ⅲ.选用NH4Cl固体进行转化。合成氨的过程如下:
① 合成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② 经实验研究,证实了Mg3N2中的氮元素在“转氨”过程中能转变为氨。
实验:将 (填化学式)两种物质混合,充分反应。
检测结果:经探测仪器检测,所得氨气中存在15NH3。
③ 测量Mg3N2的转化率:取固体Mg3N2、NH4Cl的混合物m g [n(Mg3N2)∶n(NH4Cl)=
1∶6],混匀,充分反应。用c ml·L﹣1的H2SO4滴定生成的NH3,至滴定终点时消耗v mL H2SO4。Mg3N2的转化率为 。(Mg3N2摩尔质量为100 g•ml-1、NH4Cl摩尔质量为53.5g•ml-1)
19.(13分)探究一定浓度H2SO4与卤素离子(Cl-、Br-、I-)的反应。实验如下:
(1)a. 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b.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白雾中含有 。
(2)用CuSO4溶液检验ⅲ中气体,产生黑色沉淀CuS,该气体是 。
(3)检验ⅱ中产物:
Ⅰ.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测棕红色气体,试纸变蓝,说明含Br2。
Ⅱ.取ⅱ中部分溶液,用CCl4萃取。CCl4层显棕红色,水层 (溶液A)无色。证实溶液A中含SO2,过程如下:
① 白色沉淀1的成分是 。
② 生成白色沉淀3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已知:X2+ SO2 + 2H2O = 2HX + H2SO4 (X= Cl、Br、I) 。探究ⅱ中溶液存在Br2、SO2的原因:将ⅱ中溶液用水稀释,溶液明显褪色,推测褪色原因:
a.Br2与H2O发生了反应。
b.加水稀释导致溶液颜色变浅。
c.Br2与SO2在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① 资料:Br2 + H2OHBr + HBrO K = 4.0×10-9 ,判断a (填“是”
或“不是”)主要原因。
② 实验证实b不是主要原因,所用试剂和现象是 。
可选试剂:AgNO3溶液、CCl4、KMnO4溶液
③ 原因c成立。稀释前溶液未明显褪色,稀释后明显褪色,试解释原因 。
(5)实验表明,一定浓度H2SO4氧化Br-、I- ,不能氧化Cl-,从原子结构
角度说明 。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三化学 参考答案 2021.1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2分)
(1)① 极性
② 3H2(g) + CO2(g) === CH3OH(g) + H2O(g) ΔH = -49 kJ·ml-1
(2)① p2>p1
② 温度升高,反应i正向进行,CO2转化率增大。反应ⅱ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H3OH的生成
(3)① H2-2e-+ 2OH-=== 2H2O
② 闭合K1,a极发生2Cl﹣-2e- = Cl2;闭合K2,a极发生Cl2+2e- = 2Cl﹣。形成的不是氢氧燃料电池。
(4)Na2CO3·10H2O === Na2CO3 + 10H2O,该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将太阳能储存
Na2CO3 + 10H2O === Na2CO3·10H2O,该过程放出能量,将储存的太阳能释放
16.(12分)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Fe + 2Fe3+ === 3Fe2+
(3)① 6Fe3+ + 4SO2-4 + 2Na+ + 12H2O = Na2Fe6(SO4)4(OH)12 + 12H+ ,产生了H+
(4)根据可知,当c(Fe3+) = 1.0 ×10-5 ml·L-1时
此时
因此不会产生Mn(OH)2沉淀
(5)① 取少量洗涤后的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
沉淀洗涤干净
② Mn2+ + 2HCO﹣ 3 === MnCO3↓+ H2O + CO2↑
17.(9分)
(1)第2周期 第ⅠA族
(2)A
(3)2Li + 2H2O === 2LiOH + H2↑
2Li2O2 + 2H2O === 4LiOH + O2↑
(4)① O2 + 2e-+ 2Li+ === Li2O2
② b
③ CO2与Li2O2反应产生Li2CO3。Li2CO3在充电时产生的O2少于Li2O2(或Li2CO3难以放电)
△
18.(12分)
(1)① 3Mg + N2 ===== Mg3N2
② b
③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一定条件
(2)Ⅱ.NH3与HCl发生反应(或NH3 + HCl === NH4Cl)
Ⅲ.① 2N2 + 6H2O ======== 4NH3 + 3O2
② Mg315N2 14NH4Cl
③
19.(13分)
(1)HCl
(2)H2S
(3)① BaSO3和BaSO4
② 4H+ + H2SO3 + 2S2-=== 3S↓+ 3H2O(或2S2- + 5H2SO3 === 3S↓+ 4HSO3-+ 3H2O) (4)① 不是
② 取b中稀释后的溶液,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无色
③ 稀释前硫酸浓度较大,氧化性H2SO4>Br2;稀释后硫酸浓度较小,氧化性H2SO4<Br2
(5)Cl、Br、I同主族,核电荷数Cl<Br(I),原子半径Cl<Br(I)(或离子半径比较),得电子能力Cl>Br(I),还原性Cl-<Br-(I﹣)
步骤
目的
试剂
装置
A
Ⅰ
除SO2-4
BaCl2溶液
a、c、f
B
Ⅱ
除Mg2+
NaOH溶液
a、c、f
C
Ⅲ
除Ca2+、Ba2+
Na2SO4溶液
b、d、e
D
Ⅳ
调pH
盐酸
a、c、e、f
A
B
C
D
试剂a
浓盐酸
浓H2SO4
浓氨水
稀H2SO4
试剂b
KMnO4
少量蔗糖
CaO
CaCO3粉末
试剂c
AgNO3
AlCl3
MgCl2
冷、浓氨盐水
实验
ⅰ
ⅱ
ⅲ
气体
O2
CO2
90% O2 + 10% CO2
≈2
n(e-) = 0
≈2
物质
熔点/℃
沸点/℃
与N2反应温度/℃
分解温度/℃
Mg
649
1090
>300
Mg3N2:>800
1
2
3
4
5
6
7
A
C
B
D
C
B
C
8
9
10
11
12
13
14
C
B
D
B
B
C
C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20241朝阳高三期末化学试卷pdf、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1页。
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8g重水中所含质子数为,8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