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2,答案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王把封地分给其子弟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为() A.公元前 138 年
    公元前 119 年
    公元前 60 年
    公元 73 年
    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 () A.汉武帝以后B.汉文帝以后
    C.汉景帝以后D.汉明帝以后
    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A.张骞B.班超
    C.甘英D.班固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 138 年,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辗转十多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汉书》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以下说法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说法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画上
    “√”,否则画上“×”。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汉武帝非常重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张骞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相互往来做出了很大贡献。() (4)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
    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
    A.班超B.张骞
    C.卫青D.霍去病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公元前 138 年张骞拜别汉武帝”,以下道具不适合出现在该场面中的是()
    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A.陕西B.甘肃
    C.宁夏D.新疆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 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下列今天我国境内的哪一地区
    ()
    A.西藏B.新疆
    C.湖北D.广西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 A.西域都护B.太尉
    C.刺史D.御史大夫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通西域
    B.通南美洲C.通北美洲D.通非洲
    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 当 时 (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 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 13 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 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 13 纵队的方阵排列”?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B2.B3.A4.B
    5.答案 (1)×(2)√(3)√(4)×
    培优促能
    1.D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所以 D 项正确。
    2.B
    3.D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等才传入中原地区,所以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场景中 不可能出现葡萄。
    4.A张骞出使西域是从长安出发的,长安在今陕西西安,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
    5.B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 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故本题选 B 项。
    6.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故选 A 项。
    7.A
    8.C题干材料描述了中国及东南亚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这说明丝绸之路 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参考答案 (1)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 100 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 年后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 13 年才回到长安。
    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 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 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后复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之涣《凉州词》中有,古书记载,《博物志》记载,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